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8-11-28王志盛
王志盛
(山西省昔阳县孔氏乡王寨初级中学,山西昔阳 045300)
引 言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实施,无论是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逐渐趋于多元化、丰富化、具体化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目前大部分院校认为,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但是就教学的根本而言,教学管理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力的保障。因此,优化教学管理,是推动学生提高成绩,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一、目前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教学管理模式过于生硬
当前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过于强调规范性,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规范中缺乏灵活性。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奖罚制度是以学生是否违纪来判定的,从而导致教师极为重视班级纪律,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设定工作目标,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关爱。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的生硬化,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治的管理手段,丧失了教学的根本意义,这也就造成了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质量不高。
2.当前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当前的社会形势比较复杂,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其他行业而言较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度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校内竞争等多种因素加重了教师精神上的负担。这就造成了教师心情沉闷、压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过于悲观,热情度锐减,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够和蔼。
3.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是教学管理实施的主要目的。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表现去衡量教学质量,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所以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改革,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民主管理
目前一些学校处于管理专政化,致使教师在工作中产生逆反心理,工作态度逐渐出现惰性。与此同时,这些学校还遏制了教师的知情权,从而造成教师对学校及校领导的工作不了解,产生质疑。再有,有些教学制度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师的权利空有虚名,由此使其产生抵触心理。
二、加强初中教学管理的途径
1.转变教育理念
总体而言,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及人生道理,从而开发心智,学会如何做人做事,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为今后在社会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1]。因此,教学管理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将工作中重点的育人教育转变为树人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其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与学生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师生之间成为朋友。再次,在教学管理当中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难的顽强精神,并锻炼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遇事冷静、不畏缩、善思考。最后,由于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怀揣满腔梦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使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长处,提升自信心,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熟练掌握知识,拓宽视野。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所以各个区域的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能力尽可能地创造出符合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改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氛围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首先,为了营造教学氛围的和谐统一性,要改变当前教师的工作环境。学校要给予教师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让教师能够全心地投入工作中去。其次,结合教学中每一学科的特点,加大教学设备的投资,如辅导用书、教学用具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大力满足教学活动,完善硬件设施。最后,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积极向上、乐观、友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
从实际教学出发,积极和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是一种主动意识,也是一种自觉意识,是以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为核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表现[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其自身的良好发展,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如果不能主动积极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即便教师极力推动,也无法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唤醒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四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与课程设计,让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改变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接受,以此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再次,挖掘学生潜力,强化自我挑战,鼓励其不断超越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锻炼其独立思维的发展。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我监督,积极反省自己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以由教师引导式进行探索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教师以及家长的配合管理
根据常规观察,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运用的管理模式都是学校处罚和禁止的方式,最为普遍的就是请家长。原本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关怀和爱护,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可是由于学校及教师联合家长共同对学生批评和处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长辈产生了惧怕心理,由此形成了厌恶情绪。这种演变也就成为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这一情况,教学管理策略应该从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探索。只有寻求到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教师与家长才可以配合教育,一同解决问题。再有,教学管理要注重教学中的竞争与攀比的淡化,其中包括学校与学校间、教师与教师间、家长与家长间的攀比心。大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竞争与攀比心管理形式中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态度。竞争意识固然可以令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用,所以,多元化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结 语
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以学生为基础,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学策略。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政策,能够从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在主动学习中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欲望,逐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光勇.以人性化管理为依托,提高学校管理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126-127.
[2] 加怀.漫谈学校精细化管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