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2018-11-28张志毅
张志毅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蚕岗中学,广东云浮 527423)
引 言
德育是教师的责任,若是教师只负责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心灵的培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来说,读书是为了有更好的前途。而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下是我结合多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的德育工作的做法。
一、强化班级管理,深化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人,同时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负责人。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我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对班级进行管理,目的在于深化德育工作。
1.制定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
良好的班风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我严格按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并结合本班现状,与学生干部详细讨论如何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约与管理制度。将此作为管理学生的根本,使学生的日常行为变得更规范,让学生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2.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班级内只依靠班主任来负责开展管理工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于班主任下达的指令有时候难以做到,需要学生干部进行协助;同时班主任事务较为繁忙,也需要学生干部进行辅佐,此时学生干部的作用是为师生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经过多年工作实践,我深深意识到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干部,要想布置的任务被全面执行,首先需要强化学生干部建设,让学生干部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协同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3.定期开展学生干部会议
每周日晚上为学生干部会议召开时间,主要是听取他们在一周内观察到的班级现象说明或是学生反馈的意见,随后在班内进行一周的总结,给予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扬,给予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批评,并协助学生一起进行改正,目的在于遏制班级的不良风气。
二、严抓班级管理工作,保证贯彻落实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良好的班风、学风发展的前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德育工作应作为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德育工作,我着重抓下列事务:
1.行为规范教育
好习惯有利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坏习惯则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害无益[1]。一个人的习惯养成后,会变成一股力量,潜移默化地对人的行为、言语及思维产生影响。因此每个学期我必抓几方面的教育:①文明礼仪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且时刻做到讲礼貌,对校内教职工人员、父母亲属以及提供服务的员工表示尊重与敬意。②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自律,严格遵守纪律,不做有损形象的事情。③卫生习惯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讲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及身心健康。④学习习惯教育:协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课堂中认真听课、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2.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做到毫不松懈才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我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为学生筑牢平安防线,尽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班会,对交通、饮食、教室及宿舍等方面进行教育,并叮嘱学生谨记于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安全演练活动,让学生在突发意外时能做到冷静应对。
3.法制纪律教育
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言行举止不良的现象,例如,纪律意识淡薄、强烈的逆反心理、自控能力弱等。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纪律意识,我采取几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纪律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黑板报及班会向学生讲解法制纪律教育的重要性;每学期邀请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到校内展开法制纪律宣讲会;与家长一起增强学生的法制纪律意识。
4.展开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学生的自我发展也相对发生改变。多数学生责任感不强,或是为人较自私自利。针对这种情况,我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并且让学生参与到班会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到不同的看法,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还可往正确的舆论方向发展。例如,针对学生不服从父母、教师的管教,不理解父母、教师的用心良苦,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主题为“感恩在我心中”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针对校内外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良现象,开展主题为“美德存在于生活小事中”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文明礼仪的必要性,深刻了解文明的习惯养成是从小事做起的。
5.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开展的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开展的活动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将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在课余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开展的活动,例如,校内的元旦晚会、艺术节及校庆等;校外的敬老院献爱心、上街打扫街道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端正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发挥学生的技能特长。
三、营造气氛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实效性
班级环境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环境文化的塑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营造气氛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同学之间相处更加和睦,我在教室左右两面墙壁上贴一些名人语录、画像及警示语,在教室前门、后门两面墙壁上贴《中学生守则》等制度,并选用一些空白地方粘贴课程表、本学期计划、班级公约等,教室后门那面墙壁是学习园地,可用于粘贴班级所获的荣誉证书、锦旗。
四、建立良好的沟通纽带,使德育工作实效性得到最大化提升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传递与回馈的一种重要过程。沟通的效果直接反映出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只有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到有效沟通,互相传递信心、交流看法、反馈意见,才能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1.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
班主任是负责管理班级的主要人员,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自己的良师益友,首先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做到高效沟通,从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不再抵抗班主任的管教,以便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沟通的现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我选择不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例如,可与学生单独交流,使用电话、QQ及微信与学生聊天等。
2.与班级的科任教师进行沟通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共同前进。这也说明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科任教师的理解、支持及帮助。因此,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定期向科任教师了解课堂情况、学生的成绩,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通过与科任教师沟通,全面商量对策,共同促进班级德育教育的提升。
结 语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将德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参考文献]
[1] 阳坚俊.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J].知识文库,2016,(1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