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生活 回归生活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糖果应用题数学知识

张 霞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江苏扬州 225200)

引 言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向学生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来源,即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除了借助一定的公式和原理来理解数学外,还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应用题开展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就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找寻数学知识的原型,也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的来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不断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开展教学,选择一些包装盒作为教具,让学生结合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只是凭借抽象知识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还原到实际的生活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需要理解数学,将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鼓励学生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新的、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通过应用题展开教学,使得应用题能够适应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极为关键[1]。小学阶段的数学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研究的。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往往只是机械地开展数学教学,使得教学实际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单纯地进行记忆,这样的数学教学就会成为脱离于社会实际的、封闭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套用,就能够机械地解决不少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沦为不会思考的工具,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面对各种挑战。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设计的宗旨,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数学教学是否成功,与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掌握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同时要有意识地将所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才能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借助应用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应用题,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让学生自己想出在植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即植树棵数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应用题,并能够灵活多样地解决,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解决。通过这样的逐渐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解决实际问题,即提倡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例如,在解决“小红买了3支钢笔,每支1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这种应用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寻找最为简便的办法,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应用题例子,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应用题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要将其变为学生切实能够感受的生活实际,将两者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将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教学需要,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空谈数学活动[2]。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那么这样的活动是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的,更谈不上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设计中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升和毫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厨房小管家”实践活动,列出需要调查的厨房用品的清单,然后让学生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认真地填写,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就能够通过厨房用品中的物品来了解“升和毫升”两者的概念,进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再如,在教学“除数和余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这一规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糖果作为教学材料来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准备5颗糖果,首先将这5颗糖果分为颗粒相同的2份,让学生数一数剩余的颗数,然后再让学生将这5颗糖果和同桌的混起来即得到10颗糖果,要求学生将这10颗糖果分为相同的3份,这样就可以看出分为3份后,剩余1颗。通过这两组实验学生就能够体会出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即除数一定是大于余数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与数学密切联系的生活实践中去。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小记账本”活动,即鼓励学生跟随家长去买菜,然后将买菜的费用记录下来,一天或者是一个月后进行汇总,算出支出了多少钱。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我最划算”活动,即给出几个旅游路线,然后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这几种旅游路线,得出最佳的旅游路线的规划方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结 语

总之,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数学教学,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数学应用题的有效解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3]。

猜你喜欢

糖果应用题数学知识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雨季里的糖果湖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