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落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2018-11-28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沈 霞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很多课堂虽然充满问题,但是大多停留在浅显的表层,甚至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就此我认为:对于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而言,问题的设计要精、要巧,切不可繁多而杂乱。主问题的设计应能够达到一问抵多问的目的,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推动他们自主深入地探究文本,和文本、作者产生心灵层面的共鸣。
一、基于文本整合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程呈现出典型的综合性特质,同时也要求教学活动应遵循“整合与优化”这一标准,既然要强调任务目标、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为何不尝试整合相应的文本内容呢?
例如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古诗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两首诗词描写的主要对象都为西湖,由此可设计主问题:都是针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不同?这一问题必然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关键引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古诗词的教学实效,同时也是践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内容解读、突出品味赏析,有助于促进学生快速入情入境,实现情景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力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二、基于文本细节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课堂问题的设计中。紧扣细节能够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能够使学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真正实现和作者以及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在文本中,细节之处更多地体现为文本的关键词或者中心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在课后习题中、文本插图中以及景物、动作描写中。而教师的设计同样需要筛选和优化,这样才能够紧贴课堂学习目标,才能够生成异彩纷呈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在文本的结尾提及很多到此游玩的人都会和樟树合影这一细节,教师可以就此设计主问题:为何前来参观故居的游客都会和樟树合影?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居中樟树的特别之处。很快,学生们便通过文本了解到樟树始终充满勃勃生机,而且不怕虫子这一特点,并由此引出樟树的内在以及外在美。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的开头和结尾,以此细化主问题:为什么宋庆龄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导,自然地从树过渡到人,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描写樟树的品质实际上是为了突显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对于本课的学习来说,针对樟树的描写只是表象,而更多的是为了借物喻人,突显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合影这一细节,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层层分析,使学生可以突破树的表象,和作者之间展开深度对话。
三、基于文本核心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很多文本都会将核心内容体现在题目中,这就是文本的文眼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紧扣课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主问题,既能够保障清晰的思路,也可以确保条理分明,关键是能够直击教学重点,以此生成精彩的课堂。
以《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先紧扣课题为学生设置疑问:如果我们将课题改成《作家的老师》,是否可以呢?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探寻,在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之后,学生表示否定,之后便可顺势生成主问题:课题中的“大”和“小”是不是真的重要呢?在文本中,它们分别体现在哪些内容中?经过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探讨,很快他们便能够了解“大”和“小”的基本含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年龄和名气方面,还体现于小事中所彰显的大品格。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紧扣课题中的一组反义词“大”与“小”,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主题,还能够从中习得表达技巧。对于课题而言,大都短小精悍,所以主问题的设计也应当相对简洁直接,如果问题的设计过于繁杂,必然会延长切入时间,不能直指文本的核心。
四、基于文本矛盾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很多作者为了顺应表达需求,会在文本中呈现矛盾之处。主问题的设计便可结合这些矛盾之处,一方面激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人物特点,深入透彻地正确解读文本。
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公仪休针对吃鱼这个问题展示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很显然,这两种态度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紧扣这一矛盾之处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公仪休是否真的喜欢吃鱼?如果真的喜欢,为什么在有人送鱼给他吃时,他却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必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和交流了解到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质,同时也能够了解其委婉的语言表达以及个人修养,在拒绝别人时也不会让他人感到难堪。通过这样的深入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感悟文本中所描绘的公仪休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特质。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中的矛盾之处为学生设计主问题,成功激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快速入情入境,紧扣人物的本真特点,真正实现了深度阅读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设计主问题的过程中,关键在于主问题能够引发的活动如果和学生的阅读认知越远,其中必然会蕴含越丰富的价值。所以,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准确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这样才能够设计更贴合教学目标的主问题,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基本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