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有效阅读“四部走”之我见

2018-11-28邱格香

文学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品味师生读书

邱格香

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历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并有成效就是比较难的一件事儿。《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强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阅读指导更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作用,营造自由轻松、自主自发的读书氛围,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阅读世界,沉浸其中,深入品味,培养他们欣赏学习美文的能力,让优秀的课外阅读精品熏陶他们的文学素养,指引他们的前进方向,让他们在阅读思考中前行成长。

一.适时导入

阅读课的导入是指导阅读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火线。一节好的阅读课的适时导入更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教学趣味,令学生情不自禁、不知不觉中融情投入,快速进入文本情境。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通过设问的形式、讲故事的形式、多媒体画面的形式、制造各种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边想边说的形式、引用名言歌词、播放音乐的形式、猜谜语的形式、说出与文本有关的诗句成语等各类导入方法,切实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调动他们的阅读情趣,自然而然地引领他们快速走进文本。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直接设计了两个问题适时导入:1.紫藤萝是一个瀑布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紫藤萝?就这样,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迅速积极地进入文本,圈划重点词语和语句,探究文本,以此发现问题关键所在。而学习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直接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又是什么样的?”初读课文,进入文本,并要求学生尽量用文本中的语句去发现,来说话。比一比,看谁发现的又快又好。顿时,学生阅读热情高涨,带着问题积极投入、用心发现,很快从文本中发现了关键语句,发言积极热情,进入文本快速有效。

二.师生共读

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曾试用许多手段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因此,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应该自己预先认真阅读,走进文本,先让自己受到感染熏陶。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上,与学生进行阅读互动,引领他们进入文本、倾听文本,与文本对话、领悟要旨,完成的自己精神世界的成长感悟,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之视野更加广阔。

师生共读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可以很快走进学生的心门。你读,我读,大家读,“师生共读”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朗读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由诵读,通过情感朗读、静心默读、大声吟唱,相互揣摩指导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生串读、火车式接力读、自主品读、个性赏读、体悟式写读等多种美读形式,充分感知文本语言,受到情感熏陶,提升语文素养。通过这样的师生共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出自己独有的韵味,读出自己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共读中走进文本,在共读中获取新知,在共读中整体感知,在共读中获得感悟,在共读中培养语感,在共读中陶冶情操,从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哈姆雷特”。在共读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读出师生自己的精、气、神。

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在“师生共读”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这么设计:1、请你用自己最喜爱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细心默读、同桌串读等方式读完本文,或自己或小组,或请老师加入自己的团队,在共读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怀,寻找文章的亮点,感受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的情感。2、请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并在书上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写出你的发现,可以是妙词、美句、佳段、结构、手法、主题……然后,教师在学生中巡视辅导,相机点拨,最后师生集体评议。

三.师生同品

有人说: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教学中,面对文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注重文本的写法技巧,让学生自由品读,自主揣摩品味,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收获和启示,就相当重要。同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不动笔就不能读书,必须养成圈点批注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的恰当导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妙处,去感受、体味、揣摩、领会,充分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教师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的意境,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的心灵世界由文本飞向生活,于文本中品味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让学生有所感,有所获,有所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碰撞、交流中生发自己的心得,有所创意,实现超越。

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诵读形式下揣摩感情,读语言描写片段,品味美词妙句,品读议论抒情句。经过不断的品与读,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在与文本的碰撞交流中得到美的熏陶,获得心灵共鸣,赢得思想启迪,对生命产生更深的感悟。所以,学会读书,就是点燃学生自己心灵的火炬。

四.师生读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仿写训练连起读和写的桥梁,让学生在仿写中体悟文本。阅读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闪着哲思的名家大作,它的文章结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范例,让学生在体悟写读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取美词、妙句、佳段进行仿写,让学生仿照范例的用词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进行读写的训练,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仿写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仿内容、仿句式、仿修辞,不能完全挪用范例的语言,而要学习它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范例,如何让学生学习领悟并进行有效的仿写训练呢?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情感朗读课文之外,可以重点抓住具体的写景方法来引导学生感悟,学写《秋》。例如:课文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的急切盼望心情,所以学生用“等待着,等待着”表达了自己对秋的渴盼之情。在品读课文之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一品出了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多感官角度描写的手法,以及从上到下或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等写景顺序。就这样,我就合情合理引导学生品春草写秋叶,品春花写秋实(秋花),品春风春雨写秋风秋雨,品迎春写迎秋,最后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赞美秋天。上完此课,立马布置作业写《秋》,效果很好,极少数本不知如何写秋的学生对应着《春》,试着执笔,展开想象,学习本课的结构,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秋景,写出了秋景独特而又不一样的美。

只要我们平时根据美文特点,精心选择仿写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咬文嚼字,品味涵咏,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美文的欣赏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写作的表达能力。

培根说过: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指导只有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兼顾,理解、积累、领悟、运用相互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品味朗读、用心仿写中促进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品味师生读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品味桂峰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我们一起读书吧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