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8江苏省阜宁县吴滩中心小学戴海英
江苏省阜宁县吴滩中心小学 戴海英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圣贤几千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核心是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优良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感知力,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通过接触传统文化可以辅助学生的语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文明的传承,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意义深远。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指引作用。
一、立足基础课堂,感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学会字词,了解一些浅显易懂的基本文化知识。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也是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字词的熟悉和规范书写,汉字的书写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一手漂亮得体的汉字会给学生增添自信心。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形近字繁多,小学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教师如果可以从汉字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出发进行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对字形的掌握程度,也会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小学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更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作为语文学习的重任。
例如,在汉字书写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来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书写水平。像“彩虹”中的“虹”字,小学生很容易写成“红”,一个偏旁的不同导致了错误的产生,在小学生看来,彩虹是与色彩有关的,所以会写错。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解“虹”字的来源:古人根据雨后“彩虹”的现象,认为“虹”是一种可以呼风唤雨的龙,古书中也有“虹饮于河”的记载。在古人眼里,“虹”悬挂于天,可以弓着身子在黄河中喝水,“虫”字旁就代表着像蛇般的动物,也代表了龙这一民族图腾。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结合古老的神话传说,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字词中的文化色彩。
二、创设有效情境,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教学和生活过程中逐步提升的。小学生处于对新生事物极为好奇的时期,充满趣味的文化氛围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的主体就是古诗文,古诗文从语言、情节和韵味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知识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好的古诗文读来朗朗上口,意境十足,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化水平有着很大的助益,但是传统文化是厚重的,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因此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体的情境中,小学生的感情和理解力可以得到满足,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小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相关的情境,帮助小学生体会诗中的蕴意。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再现江南艳丽的春景,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学生会自动步入这个美丽的情境中,体会到诗词中的意境美;又如在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教师可以把自己融入诗中化身为陆游,为学生讲述写作这首诗的心路历程:人生来到晚年的时候,国家仍是动荡不安,在远离战场的一处小孤村里,我仍然渴望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得到了个人的理解。
三、利用课外平台,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历史的瑰宝。从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清末的小说,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得到传承。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是传统文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学习的推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通过阅读文化作品,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去购买简易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四大名著著作,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古人的文化厚度;在教学空余时间,可以为学生播放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文化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人做出的努力等。丰富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了孩子的成长。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个小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