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11-28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陈 蓉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培养思维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参考借鉴。
一、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事物拥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关系,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愿意主动表达。那么,教师就需要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等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并且教师应该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来将学生带入阅读文本中,使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狐假虎威》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准备头饰、场景的道具以及生字卡片,先通过生字卡片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再利用扮演相应的角色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体会文本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有散文、诗歌、童话故事等内容,题材是十分丰富的,这些丰富多样的题材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都是相对比较机械的,过于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严重不符,导致原本生动、形象的表达变得抽象、僵硬,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会到乐趣,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就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喜好,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大雨》这一课时的时候,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下雨天,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你们喜欢下雨天吗?”学生们会根据的喜好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会说:“喜欢,雨天凉快,空气也好。”有的学生则说:“下雨天一点都不好,会淋湿,出门不方便。”在这种积极的交流氛围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来理解内容,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主要包括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内容一般相对比较局限,就是教材与儿童读物等,教师的指导就主要体现在阅读方法的层面。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文章领读,要让学生去主动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力,从而实现对于文章的感悟,而不是将教师的思想情感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再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能力,以此来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引导。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优化与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