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赛事报项管理改革研究

2018-11-28童胜玢徐卫伟

武术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拳种传统武术规程

童胜玢 徐卫伟

1.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4;

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1 前言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1]还提到了通过丰富业余体育赛事,来调动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推动健康中国的实现。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2017年2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竞赛规程总则》,在全运会中设立攀岩、轮滑、羽毛球、乒乓球、龙舟、马拉松、气排球、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国际跳棋、舞龙、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笼式足球,航空航海模型十八个群众比赛项目[2],要做到最大限度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推动全民健身向全民健康进行转变。

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2016年7月颁布的《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亦提到要推动群众赛事发展,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引导和激励群众参与武术科学健身;提出武术锻炼人数达到体育锻炼人数的10%的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武术运动,包括:鼓励、支持、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武术赛事活动,打造“市长杯”“企业家杯”“太极拳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形成特色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武术赛事活动体系,满足社会各领域人群的不同需求。[3]可以看出,传统武术赛事已然成为武术大众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同时,近年来,传统武术赛事日益增多,群众性、商业性赛事审批权的取消,为传统武术赛事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全民健身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但是,传统武术赛事的日益增多,也暴露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各种弊端,传统武术赛事的规范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传统武术赛事来说,编排记录工作是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现如今,传统武术赛事的编排记录工作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开展事倍功半等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报项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能够使编排记录工作更加顺利,为传统赛事的举办打好基础,保障传统武术赛事的不断发展。

本研究以传统武术赛事报项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三年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9场全国性传统武术赛事的报项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发现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传统武术赛事报项管理工作的改革策略,为传统武术赛事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表1是2015-2017年部分全国传统武术赛事,均由笔者担任编排记录长一职,所有报项数据均为第一手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表1 2015-2017年部分全国传统武术赛事列表

2 传统武术赛事现行报项管理流程

图1 传统武术赛事现行报项管理流程图

传统武术赛事报项工作是编排工作的第一步,是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基础,现行管理流程中主要存在管理者、编排人员和报项人员三类角色。管理者是赛事的管理人员,一般由主办单位竞赛部的人员担任,负责赛事规程的制定与发布,赛前、赛中和赛后一系列工作的统筹安排;编排人员是负责赛事编排工作的人员,一般由赛事主办单位进行选派;报项人员即填报项目的人员,可以是参赛队的领队、教练或者运动员。将这三类角色的主要职责按照一定的关系表示,即可组成传统武术赛事现行报项管理流程,见图1。

在这一流程中,编排人员是联系管理者和报项人员的主要角色。现行的工作方式是报项人员根据规程中的报项要求,填写电子报项表,将确定后的电子报项表发送至规程指定的邮箱,然后将报项表打印出来,加盖公章,连同其他材料寄送赛会组委会。编排人员负责查收报项人员发送至邮箱的报项表,下载后按照报项要求,审核报项人员的报项信息是否有效,能否用于编排工作中,如果无效,则需要及时与报项人员联系,确定有效报项信息,以用于编排。

3 传统武术赛事报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从多次全国传统赛事的报项工作中可以发现,现行的报项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报项信息一次甚至多次无效,需要编排人员反复与报项人员确定,以获得确切的有效信息,进行编排。主要问题见下表2。

表2 报项中的主要问题

表2将报项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并按照平均值降序排列,总计12类错误内容。这些错误内容出现一条即造成报项数据无效,编排人员无法进行后续编排工作,需及时联系报项人员,获得确切信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忽略报项要求、笔误、对拳种分类理解不够其他因素。

3.1 忽略报项要求

报项人员在报项前需要熟知竞赛规程中的报项要求和报项表的填写要求。一般包括竞赛项目、参加办法、竞赛分组和其他要求等。3.1.1 忽略参赛队伍要求

全国传统武术赛事在赛事级别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赛事,这类赛事大众均可报名参与,例如太极拳公开赛的分站赛,各地国际、国内武术节等;另一类是高级赛事,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才能参赛,例如太极拳公开赛总决赛,需要在分站赛中取得决赛权,武术之乡比赛,只有武术之乡的运动队才可以参赛等。因此,在高级赛事中,有时会出现运动队不仔细阅读规程要求,不具备参赛资格且盲目报名,编排人员则需要在此类赛事的报项中,逐一审核参赛资格,工作量繁重。同时,在基础赛事中,为了方便赛会的编排记录工作,规程中会要求参赛队伍名称不能多于10个汉字,但是,由于基础赛事的报项人员对此要求的忽略,经常会出现代表队名称不规范的错误,需要编排人员逐一进行确认,保证代表队名称规范。这一问题容易出现在报项队所在地名称比较长的队伍中,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3.1.2 忽略报项人数要求

各类赛事中,规程中均要求领队、教练、队医及运动员的人数。通常,在规程中会要求领队、教练、队医各一人,但每次比赛总是有运动队因为自身问题,多报领队、教练和队医,违反规程要求。

同时,在设置团体分的比赛中,例如武术之乡、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通常对运动员的人数也是有限制的,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竞赛规程中规定:每队限报运动员16人。每年龄组别最多报4人,女子运动员不少于4人。[4]根据要求,编排人员需要严格审核各运动队的报项数据,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需要及时与报项人员取得联系,责令其改正,如不改正,则视为报项无效。

3.1.3 忽略报项规定

为了便于比赛的开展,规程中通常规定每名运动员可报一拳一械,同时可兼报对练、集体项目,对练每支运动队可报两项,不可出现陪练,集体项目每支运动队可报一项,人数不得少于6人。但由于实际报项中,报项人员对某个要求的忽略导致某运动员申报两个拳术或者两个器械,对练项目一队申报两项以上,集体项目报名人数不够等问题。对于一拳一械的审核,编排人员需要对运动队的报项数据逐一核对,因此,参赛人数的多少就决定了编排人员的工作量情况,有时,在上千人的报项数据中,人工检验数据难免会漏掉个别问题,造成编排工作失误,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3.1.4 忽略年龄分组要求

传统武术竞赛规程中,一般分为5个年龄组别:儿童组(12岁以下)、少年组(12-17岁)、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及60岁以上)。报项表要求报项人员将运动员的出生年月填写清楚,由编排人员根据出生年月来统一分组。但由于报项表文件没有过多限制,导致报项人员可以任意填写内容,出现许多报项人员直接将组别填到出生年月一栏中,造成编排人员无从查证该运动员出生信息,工作被动。同时,由于编排工作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专门的裁判来承担这一工作,有时会出现编排人员与组委会异地工作的情况,组委会负责报名工作,即安排运动员食宿、缴费、接待等事宜,参赛人员的所有身份信息资料均寄往组委会,如果异地办公,编排人员无法得知运动员的年龄信息,还会出现报项人员随意填报年龄信息而编排人员则无从得知,严重影响比赛的公平公正。

3.1.5 忽略报项表填报要求

报项表是报项人员传送报项数据到指定邮箱的唯一文件,现行传统武术赛事报项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的文件,一种是*.doc格式的word文件,一种是*.xls格式的excel文件,由于传统武术赛事的竞赛项目多并且没有定数,报项表也不能涵盖所有竞赛项目,所以在对竞赛项目进行大致分类后,报项表在表格下方标注了填报说明,以期报项人员按要求填报数据,保证报项数据的有效性。然而,由于文件对于报项人员的填报限制不够,报项人员可以随意操作填写申报的项目,忽略填报要求,造成报项数据无效。例如,报项表的填报要求中写明,集体项目的申报请在集体项目一列写清“拳术”或“器械”,但仍有不少数据在上报时,只在此列填入一个“”。再如,“太极拳”“单器械”“双器械”,这类项目信息不具体的数据在编排时只能视为无效数据,给编排人员带来了困难。

3.2 笔误

笔误指报项人员由于疏忽造成的报项表填写错误,这些错误内容通常会导致运动员姓名、性别、年龄甚至是报项方面的各类无效信息。运动员姓名、性别和年龄的错误,如因笔误造成,在比赛编排期编排人员是无法发现的,只因编排人员无法获得这些运动员的个人信息。但是,赛前秩序册中体现的这些错误信息最终会被运动队发现,运动队代表会再次提交申请,更正错误信息,给编排人员增加了许多额外工作量。

3.3 对拳种分类理解不够

中国武术内容体系庞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拳种传习的方式,各类拳种均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目前可查证的拳种就有近130个,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便于裁判员的评分,传统武术赛事通常以拳种为分类依据进行设项,器械项目则以单、双、软进行分类,再进一步细化器械类别,进行设项。同时,保证比赛利于运动员的原则,竞赛规程中规定:各单项各组别男、女报名人数在5人(含5人)以下时,按同类项目相近年龄组别合并,如仍不足5人,则按不同项目相同年龄组别合并,男、女分别录取。[5]

据此,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运动员利益最大化以及利于裁判员评判,编排人员需要根据性别、年龄组别和拳种分类进行竞赛的设项,原则是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组别以及同一拳种只要满足参赛人数6人的要求就可以设项。同时,不满6人的项目则根据规程规定,合并项目。也就是说,对于编排人员,有效信息意味着报项人员必须清楚写明运动员申报拳种及器械类别名称。

然而在报项的实际工作中,部分报项人员自身也不清楚申报拳种的分类,造成A拳种申报成B拳种,双器械申报成单器械。这些问题在编排人员审核项目时,如发现疑似无效信息,均需要与报项人员取得联系,确定有效的报项信息。

3.4 其他因素

除去以上因素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导致报项数据的无效。其一是手写报项表,由于传统武术赛事的参赛人员大部分为中老年人,部分报项人员不会操作电脑,因此采取手写报项表,然后通过扫描或拍照发送指定的邮箱,这样一来,编排人员需要将报项人员的手写报项表转置成电子报项数据,在这一环节中,便会出现手写字迹不清、编排人员转置数据笔误等各种问题,为编排工作造成了些许困难;再者是报项人员任意修改报项表格式,删减数据列、手动改写数据列名称,这些问题造成后续编排人员整理数据时,无法及时发现报项表改动情况,汇总数据出错。最后则是部分报项人员在截止报名时间以前会发送多次报项表,由于规程中没有对报项表发送次数进行限制的相关规定,这样一来,造成编排人员每次收到报项表都要仔细核查每条数据是否有效,为编排人员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同时,稍一疏忽,就会将无效信息编入比赛,为后续工作带来困难。

4 传统武术赛事报项管理改革策略

陈旧的报项方式,报项人员对报项要求的疏忽,报项表设计方面的不足等多种成因导致了报项数据的无效,给编排人员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存在错误信息的秩序册印制后,给竞赛主办单位和参赛人员均带来不好的影响。

4.1 改革传统报项方式

现行陈旧的报项方式急需更新,以满足赛事日益增多,参赛人员数量日益增长的传统武术赛事。在报项人员与编排人员沟通的环节中,应该逐步走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报项方式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报项工作流程中主要角色的自身特点。传统武术赛事的报项人员人群特征为年龄大,计算机水平低,学习能力不强等。考虑到报项人员的群体特征,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并不适用于现行的传统武术赛事报项工作,但是,近年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手机APP的应用带来了一片广阔天地,在智能手机这一重要媒介平台上,可以开发一个适用于传统武术赛事报项工作的APP或微信公众号功能,满足报项工作需求,同时提供指引性操作,报项审核确认等环节,保证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设计见图2。

图2 报项程序框架设计

如图2所示,管理员相当于图1中的管理者,拥有最高管理权限,负责指派操作员即编排人员开展工作,同时,由于高级赛事的报名资格问题,在高级赛事中,报项用户由管理员进行指派,避免了无资格队伍的申报。一般赛事则由用户即报项人员自行注册账户,登录后进行报项。待用户完成报项工作,操作员可以直接提取数据,汇报管理员,得到指示后,开展后续工作。

4.2 细化报项流程

有了框架作基础,还需要细化用户的操作流程,这一流程主要原则是在指导性操作下,逐步进行报项,同时每一步都添加操作限制,避免无效信息的出现。见图3。

图3 细化后的报项流程图

如图3所示,细化的报项流程采取逐步向导、逐步要求、逐一审核的形式,确保报项数据的有效性。每一个环节的审核方式为用户提交数据,如不符要求,则操作无效,无法下一步操作,如符合要求,则进入下一流程。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添加报项,这一步要求,需要按照拳种分类和竞赛要求建立一个设项内容体系,确保报项数据的有效性。

4.3 建立设项内容体系

设项内容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报项人员提供更好的向导,确保报项数据的有效性,表3是以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为例的设项内容体系。

表3 太极拳公开赛设项内容体系

表3是根据太极拳公开赛设计的设项内容体系,将这一体系按照分级的方式提前植入后台数据库,方便报项人员选择所要申报的项目,表中的具体套路名称则需要报项人员自行填写。设项内容体系需要根据具体赛事进行具体调整,竞赛项目不同的赛事则需要不同的设项内容体系,这一体系只有熟知赛事报项要求的管理者和编排人员才能构建。

4.4 提高报项人员业务素质

报项人员业务素质的加强是保证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改革后的报项工作,更需要报项人员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熟知操作流程;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对传统武术赛事报项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完善相关报项指导文件,保证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结语

报项工作是赛事工作的开端,现行报项工作中存在着项目分类不清、项目信息不具体以及个人信息错误等12类错误内容,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包括:忽略报项要求、笔误、对拳种分类理解不够以及其他因素;传统武术赛事报项管理改革应从改革传统报项方式,细化报项流程,建立设项内容体系和提高报项人员业务素质四方面入手。建议利用互联网+产业,根据报项人员特点和工作需求设计一套引导性强、分步操作、管理清晰的报项程序,使报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改革的推广和适应阶段应做到逐步实现,做好程序的调试、试运行,完善报项人员的培训机制,由现行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改革后的管理模式,为传统武术赛事的规范化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拳种传统武术规程
传统武术怎么了?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国内外风电有功控制规程要求的研究与探讨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