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韧素质在武术运动中的价值研究

2018-11-28高楚兰

武术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素质

程 心 高楚兰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1 前言

武术是中国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外兼修极具中华民族特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文化和智慧的沉淀,具有技击防身、强身健体、文化教育、陶冶身心等诸多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武术发展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武术运动中来。

武术是一种全身协调性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水平运动员对柔韧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武术基础学习训练的过程中贯穿了对肩部、腰部、腿部等部位的柔韧拉伸活动。自从中国武术走上竞技体育的舞台起,校园武术便开始了以“竞技规则”为导向的教学训练之路。诸多武术专业队训练以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目标,注重“比打”“比演”两条路径,为在比赛中获胜、突出武术动作的创编、高难度动作的练习等,而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练习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在全民健身推广过程中,一些武术馆校由于对武术的认识程度不够往往只重套路招式、技术用法等方面的练习,认为力量、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均是通过武术动作、套路等练习提高的,无需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忽视了武术本身对人体基本素质特别是柔韧素质的要求。柔韧素质作为武术运动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学习和高难度技能的掌握,若该项素质能力不足反而会阻碍力量、速度、平衡能力以及动作协调性的发展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良好的柔韧素质不仅是完成武术动作的基本保障,更是提升武术动作质量和规格的关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柔韧素质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以“柔韧素质”“武术训练”“身体素质”为关键词进相关文献检索。选取相关文献进行精读,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为本次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并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本科、硕士生及运动员和武术专家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交流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这些访谈结果对本次研究提供了极大的研究素材和理论支撑。

表1 武术动作质量评分

2.2.3 观察法

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业课及武术选项课的上课训练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学校对于武术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武术训练中的柔韧素质重视程度;对厦门市武术培训机构及公园的武术自主习练人群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习练武术过程中对柔韧素质的重视程度。

2.2.4 逻辑分析法

依据文献资料、访谈结果、及观察到的运动现象结合武术竞赛规则分析柔韧素质对武术运动的价值,从而得出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柔韧素质促进武术动作质量的提升

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达到动作要求的先决条件,武术运动包括手型、步型、拳法、腿法、平衡、跳跃、跌扑滚翻等元素,这些元素无论从基本手型、步型还是到平衡、跳跃无不需要良好的柔韧素质为基础。从武术动作质量评分标准和易犯错误可以看出,柔韧素质严重影响武术的动作质量。柔韧性不足在做弓步时前腿大腿难以与地面平行,后腿难以蹬直;正踢腿勾脚尖直摆上踢柔韧不足,易出现支撑腿弯曲、身体前倾等一系列错误动作;另外,太极拳朝天蹬、雀地龙、跌叉等动作亦离不开良好的柔韧素质,若该素质缺乏则武术动作难以完成,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进而造成扣分(见表1)。每个动作出现错误内容在比赛在均会被扣除0.10分。散打运动中柔韧不足侧踹、鞭腿等动作难以完成正确的动作、击打高度、力度和精准度均会受限;由此可见柔韧素质是武术运动的基础保障。

3.2 柔韧素质促进武术动作难度的提升

表2 动作难度内容及等级与分值

武术动作的难度是武术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主要标志,同样也是武术运动员和教练员关注的主要对象。2003年武术协会依据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项目竞赛规则将武术动作难度量化分为A、B、C三个级别,2012年武术协会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进行重新修订。通过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中武术难度内容及等级说明进行分析,发现在动作难度的制定上难度越高对柔韧素质的要求越高,如太极拳、太极剑中的C级动作平衡动作侧朝天蹬直立对柔韧素质的要求明显大于B级动作后插腿低式平衡,后插腿低式平对柔韧素质的要求又大于A级动作前举腿低式平衡;长拳跳跃动作的腾空正踢腿对柔韧素质的要求明显大于腾空飞脚;南拳连接难度中C级难度腾空外摆腿540°+仆步对柔韧素质的要求大于B级动作腾空外摆腿540°+马步,动作难度越大对柔韧素质的要求越高(见表2)。2008年朱东、郭志禹对“武术套路跳跃中旋风脚及连接难度动作分析”指出影响旋风脚+跌竖叉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员柔韧素质。[1]由此可见柔韧素质直接影响着武术难度动作的完成,即影响武术运动员水平。

3.3 柔韧素质促进武术表现力的提升

武术按照不同的运动形式主要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散打等几大类,长拳动迅静定、高低起伏、节奏鲜明、舒展大方;南拳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手法多变、刚猛有力;太极拳含蓄内敛、急缓相间、连绵不断、刚柔相济;散打踢、打、摔、拿、拳肉相搏无一不是力量与美的共同体。身体柔韧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肌肉韧带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粘滞性,增加武术运动的幅度,使动作更加轻松自如。良好的柔韧性能够降低肌肉间的拮抗作用,减少力量的传导阻力,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在完成武术动作时动作能够更加到位,动作间的衔接更加轻松自如。诸多公园中的武术习练者由于柔韧性不足在武术中出现动作僵化、姿势变形等问题。特别是长拳类的拳种由于柔韧不足难以实现姿势舒展、动迅静定,而太极拳、南拳等习练者亦是因为柔韧不足致使武术攻防技击动作与拳种风格特征难以适应结合(见表3)。因此,良好的柔韧素质是展现武术技术风格的基础,促使武术动作节奏更加轻松自如富有表现力从而富有运动美感。

表3 武术表现力相关类别及其错误动作与柔韧分析

3.4 柔韧素质对套路编排动作局限性的改善

武术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格斗是单个技击动作的运用或几个动作的连续运动,功法是武术的专项练习方法,而武术套路是武术基本技术连接的组合。目前格斗主要进行实战对抗比拼,武术功法是以提高武术技艺的专业习练方法,武术套路主要进行表演、比赛等形式进行。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规定套路主要以现有动作范本,不得有丝毫改动,自选套路可根据要求进行自我编排,而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直接影响着武术套路的编排。武术套路的编排主要包括平衡、腿法、跳跃、跌扑、连接动作和抛接动作等几项内容,其内容无不与柔韧素质密切相关,如腿法中的朝天蹬、踢腿、控腿都与腿部和髋部柔韧均有极大的要求;连接动作中接跳跃接仆步、跌竖叉、雀地龙、坐盘等更是对柔韧素质要求甚高。现如今,在竞技武术比赛中,基本没有人可以做出十字平衡和朝天蹬等动作,如果在比赛中,有人可以做出十字平衡,将是震惊全场的一大亮点。运动员良好的柔韧素质在套路编创过程中有极大的选择空间,从而改善套路编排动作的局限性。

3.5 柔韧素质促进其他武术专项素质的发展

良好的柔韧素质对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其他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促使原动肌群和对抗肌之间互相协调,从而使对抗集群得到充分的放松改善肌肉局部血液循环。主动肌和被动肌的相互协调促使人体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充分发挥,肌肉的放松和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使得人体的肌肉耐力增强,从而促使武术专项素质的发展。柔韧性决定神经系统支配骨骼的肌能状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的改善,可使肌肉活动时,参与工作的肌群充分放松,从而降低了对主动性的阻碍,保证运动幅度加大,使运动技巧形成后,表现出动作非常协调。[2]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从而减少身体的消耗,使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武术教练及武术运动员的访谈了解到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促进速度、力量等素质的发挥,武术踢腿、冲拳、旋转、跳跃均需要良好的柔韧素质。武术运动员肌肉韧带缺乏柔韧性就难以得到良好的伸展显得僵硬,严重阻碍了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素质的发挥,例:如果散打运动员力量强而柔韧差冲拳、踢腿的速度就会降低,力量难以得到良好的发挥,同时拳法、腿法的组合难以协调完成,由此可见柔韧性是力量和速度的前提保障。

3.6 柔韧素质对武术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训练或比赛中造成的损伤被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发生为运动参与者的生活、训练带来极大的不便。武术运动翻腾跳跃、跌扑回环需要人体全身各关节肌肉共同参与,互相之间协调配合,由于动作幅度大、速度节奏转换快速易发生运动损伤。刘鸿宾、蒋继武在《武术散打损伤防治》中指出:导致散打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包括保护器具或场地不合理、意志品质差、专项技术技战术水平差导致被动损伤和肌肉力量、柔韧素质等身体素质差关节稳定性不足。北京体育大学有关部门研究发现:武术运动中易出现损伤的部位顺序为:踝关节、膝关节;腰部、坐骨结节处;足部;胫骨、小腿、臀部;腕部。损伤的性质是肌肉拉伤、关节损伤、关节韧带损伤等。由此可见武术运动损伤与柔韧素质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3]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增加肌肉、韧带的活动范围和收缩功能,有效的避免了肌肉拉伤对关节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改善肌肉韧带的韧性与弹性同时形成武术运动所必须的“柔韧储备”,使“主动肌”“被动肌”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避免身体僵硬不协调的出现。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增加身体各部分的整体性,增强人体自身的肌肉控制能力,从而促使武术运动中肢体的灵活控制和协调配合动作从而减少武术运动损伤的发生。

4 结论

(1)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促使武术习练者提高动作规格质量、有利于高难度动作的完成、提升武术展现力,从而提升武术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2)柔韧素质能够使武术教练和运动员在套路编创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改善套路编排动作局限性。(3)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提高其他身体素质,促使协调、灵敏、速度、力量等其他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4)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减少运动损伤,从而延长武术习练者运动寿命。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素质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