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2018-11-27寇家豪
杨 莎 寇家豪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令普惠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丰富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同时针对性地满足其小规模、短周期、高频率的融资需求。但是在商业银行支持小微金融发展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很难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各方面情况,小微企业想要快速获得贷款,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Fintech”、“互联网金融”等概念在我国逐渐兴起,其中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基于信息差异化及互联网数据收集能力而产生,通过对全方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参考与支持。商业银行依托大数据技术,探索一条符合小微企业真正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的小微金融发展路径,有助于弥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短板,促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二、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研究概述
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如图1所示,截至2018年3月,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5.1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2.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有所提升,这得益于“普惠”概念的提出。小微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0%以上,但融资贷款数量却仅仅占比不到三成。可以看出,小微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现状以及其对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小微金融服务而言,有着很高的要求。
图1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比例
近几年,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方面,依托互联网加强产品创新,丰富基于场景的风控和授信模式,实现信贷审批的线上化、智能化,不断尝试推出网上质押贷款、网上小额贷款产品。但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金融具体业务过程中发现如下难题尚待解决。第一,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通常缺失专业的财会人员,财务报表可信度待考察,因此商业银行难以把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第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周期短,由于其信用体系不完备,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对于风险把控的高要求,加上查询征信记录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商业银行很难快速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第三,小微企业大多属于轻资产类企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合格的贷款抵押物并且抵押物的价值有限,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会很谨慎。上述存在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小微金融服务的效率,还可能使得优质型小微企业得不到或长时间才能得到放贷,而错失投资机会。
三、大数据助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大数据应用于小微金融的整体思路是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到整个小微金融服务过程中,包括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特别是在“贷前”的运用较为广泛。大数据技术可以集小微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于一体,充分挖掘相关联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小微金融产品及服务。
(一)大数据技术让“贷前”更省心
1.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商业银行可根据小微业务需求以及自身具备的数据挖掘能力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经营过程的关键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方便银行工作人员快速了解贷款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例如:流动比率、周转率、利润率等基本指标进行挖掘,并且通过现金流以及经营流水去探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通过数据横向及纵向的对比,对企业状况进行更深入的刻画,例如:不仅要重视历史数据,也要着重分析小微企业与行业之间的对比数据,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
2.对小微企业组织架构及关联方的了解。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组织架构进行充分了解,通过查询工商登记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获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和财务负责人等相关信息。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交易往来记录进行分析,了解相关联企业,判断往来交易是否真实可靠。同时,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应用,在合规合法的条件下,挖掘行业外相关数据,如企业负责人的消费支付记录,消费范围及偏好等信息判断小微企业业务往来情况,从而确定企业之间关联关系是否正常。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技术更成熟,例如:携程网、美团、去哪儿网等网站。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与这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严格控制信息使用范围以及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大数据的应用。
3.对小微企业抵押物价值的了解。小微企业大多属于轻资产企业,抵押物通常为住房、厂房、机器设备等。抵押物估值是商业银行贷前分析的重要一环,若估值过低则不利于小微金融服务的开展,估值过高则容易增加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房屋等固定资产价格波动随众多因素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容易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接房管局、国土局等机构相关数据,实时掌握抵押物价值的变化。而设备等动产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对于这类抵押物价值的评估要更加谨慎,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接市场上该类产品价格的波动来实现。
4.信用体系的构建。商业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小微企业的动态评级,通过上文各部分的分析,可对其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并利用动态信用评分制度来确定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方便银行工作人员向小微企业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例如:蚂蚁金服(支付宝)评价个人信用的做法值得商业银行借鉴,他们通过“蚂蚁信用分”来提供个人评分服务,数据涵盖个人网购信息、银行支付信息、信用卡还款信息、生活服务信息以及社交信息等,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这些信息,较全面评价了个人信用状况。
(二)大数据助力构建“贷中”警示灯
大数据在“贷中”的最大应用就是对小微企业进行经营监控,商业银行可以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对各项指标设置预警报告线,当企业经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并反馈具体信息,以便银行采取保全措施,降低贷款风险或弥补贷款损失。例如: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讲,可以将用水用电量与营业收入建立动态关系,监控其数据之间的波动变化,对商业企业而言,则可关注其进货量、出货量、存货量之间的数据变动关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企业现金流、物流、信息流相结合,实时监控对接数据的变化情况,也可以通过跟踪企业信用违约记录、抵押物价值波动、往来交易额度变化等信息,并对各项指标设置预警线,由此控制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
(三)大数据优化“贷后”金融服务
在完成一轮贷款服务之后,小微金融服务不能停下脚步,大数据的应用可帮助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产品战略,增强用户体验感。首先,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小微企业历史投融资额度以及业务交易量来测算出企业的融资需求。小微企业一般呈现出贷款周期短、贷款需求急促等特点,商业银行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去分析不同企业的情况,以便设计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其次,将后台技术部与营销部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整合出客户信息报告,再提交给营销部门。接下来可采用两种方式来推广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运用大数据并采用邮件方式直接向小微企业推送相关产品,例如:用户在淘宝搜索关键字之后,再次打开客户端,首页会出现符合关键字的相关产品推荐;二是由营销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跟进营销。最后,要想成功实现小微金融产品差异化战略,必须充分利用客户反馈意见,建立客户反馈平台,再通过大数据将信息整合,由此加深对客户的了解,进而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效率。
四、大数据应用于小微金融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大商业银行正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大数据作为新兴技术,在提高小微金融业务效率同时,仍会面临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数据质量问题
大数据技术应用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数据,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真实度会影响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很多时候由于数据量过于庞大,不同来源数据质量差异很大,可能会发生数据“骗人”的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分析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时,要正确识别数据真伪和影响力。一般来讲,从政府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取的数据,可信度较高,而从企业内部或其他行业获取的数据则需要进行数据清洗,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反映相关情况。商业银行可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一是建立数据修正模型,利用计算机代码实现自动修复;二是人工干预,由人工对部分数据进行适当筛选,通过一些人为的调整,还原数据真实面貌。如剔除季节因素等方法。
(二)信息泄露及隐私问题
隐私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数据使用者若不好好把握信息隐私问题,恶意泄露隐私信息,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需要防止客户信息泄露,保护客户隐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这种方法可防止外部攻击,例如黑客侵入非法获取客户重要信息。二是建立问责机制,客户数据如何管理,何人何时访问过数据以及数据的修改等内容必须要有记录,这种数据追溯方法可制约信息恶意泄露,从而保护客户隐私,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小微金融业务的信息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而对于国家而言,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制建设,立法主要围绕大数据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去解决网络主权、个人信息、数据财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权利的确认、运行、救济等法律内容。
(三)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
目前,IT+金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大数据应用于金融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既要熟悉计算机以及数据模型搭建等技术,同时也要掌握金融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定位客户需求,为小微企业设计对应的小微金融产品。因此,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发展小微金融服务必须重视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也要布局并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加速内部人才的发展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