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篮球课程教学探析

2018-11-27朱文彬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3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竞赛篮球

朱文彬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篮球运动是广大小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经常科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篮球运动的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发展,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由于篮球“团结、合作、拼搏、创新”的项目特点,开展篮球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教会学生篮球技术并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篮球教学需要体验,让学生体验一种充满活力的篮球运动,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地理解技术动作的内涵,了解动作的规律,采用适时、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竞赛的形式才能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对篮球竞赛教学进行探讨,并对小学篮球教学比赛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以期提高学生篮球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

1 小学篮球课程教学方法

1.1 游戏教学法

为了不使教学方法过分单调枯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练习方法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趣味性,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单人多人游戏、协同与互助游戏、干扰与对抗游戏。特别是在技战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来改变篮球运动中各项技术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在变化、创新中强化动作技能,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如在篮球传球教学中采用“传球砸人”“三角传球”等游戏;在投篮练习过程中引入竞争和惩罚机制,运用“爬格子”、罚篮赛、3分球赛,输的一方适当做几个俯卧撑作为惩罚,是比较常见的激发练习者兴趣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篮球在体育课中的质量和学生篮球运动能力。

1.2 竞赛教学法

教会学生篮球技术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只有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竞赛的形式才能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把基本动作技能技巧的学练,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单个动作或串连动作的比赛结合起来,在协同与对抗环境中激发学练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投篮和跑篮练习时,适当地增加干扰和追防,模拟实战的场景,不仅能提高技术动作的熟练性和抗干扰性,更能够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1.3 合作教学法

通过2~5人的简单合作分组,让学生既学练又观察与纠正技术动作,提高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并初步尝试相互配合与协同,发展注意分配和空间判断能力。例如,在双手胸前传球练习中可采用两人传一球、两人传两球或多人对一人的传球等方法,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强化练习,提高学生快速控制球和传球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4 多媒体教学法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充分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师在进行新、难篮球技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运用挂图、影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直观形象,优美示范,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篮球图片、篮球视频、篮球技术、篮球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篮球理论、规则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让学生直观地去领会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作、动作细节、动作难点和比赛规则等,如某个具体技术动作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来进行放松,这种学生亲身感受到的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5 成功教学法

在篮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完成目标后,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如初学篮球胯下运球时学生容易出现篮球碰腿的问题,经过教师反复的讲解和示范,虽然动作不连贯,但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通过个别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下上涨,教师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悟“成功是过程,不是结果”,增强其自信心;然后指导学生从基础做起,待获得成就感后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难度。

1.6 问题教学法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篮球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特殊的练习方法,特别是基本技能的学练阶段或游戏竞赛过程中,有效改善学生的练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在练习中探讨:(1)投篮时如脚分前后,哪只脚在前?(2)投出的球旋转不旋转?如旋转是向前还是向后?

1.7 分层教学法

学生的差异性很大,篮球技术又多种多样,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立篮球技术分层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例如,篮球场上队员的位置一般可分为前锋、中锋、后卫三种。因而在课堂上据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对专门化、精细化、特殊化的技术,并在实战练习中相互磨炼和提高。

2 小学篮球竞赛教学方法

2.1 篮球竞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阶段是体会赛,课时三3课。方法是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采用一对一的攻防练习。

第二阶段是尝试赛,课时4节课。方法是将男女学生按1—2—3报数分3人一组,进行半场比赛,男女组同时进行,时间定为1分钟。到时轮换组数。这一阶段比赛中不提任何篮球规则及要求,让学生自已体会篮球比赛的气氛。针对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的拿着球跑和多次运球的现象,笔者在课后小结时反复提示这两种现象的出现是违犯规则的,并要求学生在下节比赛课中尽量减少犯以上的错误。

第三阶段正规赛,课时4节课。方法是在3人比赛中,将执行带球走、2次运球的规则。让学生在比赛中自我发现并纠正。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篮球规则。比赛时间还是1分钟。

第四阶段擂台赛,课时4节课。方法是将比赛时间从1分钟改成谁进球谁当擂主,其目的鼓励学生竞争意识。另外还可自行组队。让技术好的学生组在一起可以节省比赛时间,让其他学生可以多上场比赛。

2.2 篮球竞赛教学注意事项

篮球教学比赛因其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在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2.2.1 多热身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养成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避免个别学生应付了事。此外,准备活动的内容还应根据篮球教学、比赛的内容而定,要有针对性,从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2.2.2 懂规则 由于不懂或不遵守规则往往易造成严重的运动伤害,要使学生明确动作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例如,明确规定在比赛中不准用挤、推、拉、绊、撞等动作来阻碍对方等。只有掌握规则,才能利用规则,进行合理抢断和对抗,尽量避免运动伤害。

2.2.3 精技术 应多加强学生篮球基本功的练习和指导,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预防因技术动作错误而引起的运动损伤。一般先采用简单的攻防练习,进行技术“细化”,在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下,循序渐进地提高比赛中的对抗性。

2.2.4 重保护 应将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教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以防受伤。如摔倒时,要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而不可直臂撑地;又如,从高处落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同时屈膝,以增加缓冲等。

2.2.5 抓素质 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根据篮球技术的特点,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加强提高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功能,则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3 结 语

篮球运动含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发展学生灵敏性、速度、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篮球技术与竞赛教学各划分一定的课时进行,通过竞赛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进而产生篮球运动的兴趣,以此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也得到多重锻造和滋养。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竞赛篮球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