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现象

2018-11-27孙敦武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8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价值

孙敦武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61)

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中,田径项目已然成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通过田径项目的魅力呈现,培养高校学生热爱体育的情怀。当然,高校田径课程的价值也能够起到辐射作用,为我国田径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从现阶段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边缘化”的定位中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牺牲品,甚至存在一部分学校田径教材已经退出体育课堂。针对问题的存在,需要从多视角着手,寻求多元化改革,为高校田径课程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1 高校田径课程的现实定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田径教材则一直处于学校体育课程的核心,并且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并未改变,在该周期范围内,田径课程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从未动摇。但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田径课程的核心地位受到了质疑,并且在各阶段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田径课程传统教学理论受到诸多新体育形式的挑战,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田径课程已经岌岌可危。截止到目前,高校田径课程的占比已经被压缩到一个相当微小的空间中。以某高校为例,对大一新生的体育选项课情况进行调查显示,按照不同体育选项课选择的比例,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田径位居这些体育项目的末尾,且占比仅为0.5%,高校田径课程已经沦为“边缘化”课程。究其原因,在诸多新型选项课的冲击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发生变化,并不仅仅将侧重点放在技能掌握和身体素质锻炼方面,更是将侧重点放在了有趣、轻松的项目上。而田径课程对技术层面的要求较高,并且在运动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导致与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相背离,造成高校田径课程“边缘化”,田径课程地位严重下降。

2 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现状

2.1 田径课程价值认知存误区

价值认知的根本是寻求一种共性特征,对高校田径课程而言,价值认知想要寻求统一性目标则需要与高校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关注的焦点是学分,保证自己修满学分,然后顺利毕业,而并不是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自身的综合体育技能。并且即便不是这种想法,那么参与体育运动也是寻找一种易于掌控的体育技能,这就导致田径课程被忽略,成为边缘化的产物。从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基本需求出发也可以发现,趣味性、团队性成为其选择体育选项课的核心指标,而田径课程中的竞技性并不在此之列。基于此,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并不需要将竞技性充分展现,而是需要明确能够带给学生怎样的价值认知与体育体验。

2.2 田径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

田径课程准确的目标定位,能够有效改善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现象。但从当前高校对田径课程的目标定位出发,依旧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以及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的问题。(1)表现在课程目标定位层面。在田径教学目标层面,教师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田径课程的认知不够具体,导致“作为竞技的田径运动”和“作为教育的田径课程”的定位相对模糊,这就导致在田径课程开展中忽略了田径课程本身的教育价值,而强调田径运动的经济性,目标的偏差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丧失对田径课程的参与积极性;(2)表现在课程内容层面。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旧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制订系统的训练计划与训练方法,对学生的需求特点分析不足,造成这些内容的制订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模糊的目标、固定的内容严重限制了高校田径课程的价值最大化。

2.3 田径课程教学环境不平等

新时代,教育环境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纷繁杂乱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明显提升,自主选择也更为丰富。并且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多元化体育选项课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了便捷条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去选择体育课程,甚至存在一些热门的选项课程选不上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主动选择田径课显然不太可能。从当前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田径课程开展的教学环境并不好,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指的是能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辅助设备,如炎热天气下的室外树荫和遮阳设备等。同样,体育教师还要不断深化对田径教学的专项研究,寻求满足教学目标、学生需求的可行性教学方案,将高校田径课程从边缘化的位置拉回来。

2.4 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不科学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依旧是以“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为主。在当前高校学生个性化需求逐步提升、体育课程选择多样化的现状下,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去选择田径课程。作为高校田径课程的关键性环节,教学评价的不科学所产生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且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不单单表现在评价方式不合理,同样缺少激励机制,学生在高校田径课程中找不到自我价值,且努力的过程并未成为评价参考的依据,最终造成对田径课程失望,自信心及主动性受到影响,不利于高校田径课程发挥出长效机制,田径课程本身的内在价值表现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3 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现象的多元化改革策略

3.1 把握课程价值,走出认知误区

在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当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高度关注,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虽然这些方面的因素并不能仅仅通过体育学科来实现,但不可否认体育学科所能够发挥出的价值。目前,高校体育学科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课程价值的展现实则与课程内容并无太大关联性,而是需要通过对课程价值的深度挖掘,真正走出认知误区。不同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一点田径运动同样不例外。而面对当前高校田径课程的“边缘化”现象,需要深度挖掘课程的内在价值,在认知层面做到重新定位。许多学者认为,田径运动相较于其他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其内在价值不够全面,其中涉及到的各个运动形态也无法作为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下的具体项目,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高校田径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仅是让学生充分掌握竞技技巧和相应的技能,而且要对运动的内涵有所了解,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方式,为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留下一些内容和东西,这才是高校田径课程价值的充分展现。

3.2 明确课程定位,革新教学内容

田径运动发展至今,其内在价值不言而喻。但也不可否认,高校田径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并不明显,这方面的劣势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基于此,在高校课程的多元改革中,要将侧重点放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层面,教学目标做到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实现革新,弥补田径运动在趣味性层面的不足之处。(1)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核心目标,明确田径课程的价值取向,从而可以制订多元的教学目标,增强田径课程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当然,目标的制订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需求特征,将其作为考量标准,寻求灵活多变的目标设置方法,让更多学生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转变对高校田径课程的错误认知。(2)教学内容的革新。传统田径课程已经无法适应体育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创新型,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田径课程中。例如,选择定向越野、远足等户外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享受悠然的校外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强化生存适应能力。表现在教学内容上的更新,赋予了高校田径课堂新的生命力。

3.3 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学研究

想要寻求新的发展,高校田径教学既要优化教学环境,也需要增强教学方面的深度研究。(1)在优化田径教学环境方面。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逐渐突出,参与体育课程中的环境成为选择指标之一,特别是对在室外环境下的田径课程,学生会表现出畏难心理,不愿意选择田径课程。为有效解决这种局面,则需要改善田径教学环境,如根据不同的季节情况去做好合理的搭配,将田径课程与游泳等项目有效结合,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环境的目的。同样,在炎热的活动场地,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室外活动地点,避免由于课堂环境导致田径课程的开展受到影响。(2)教师要加强田径课程的深度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田径课堂下体育教师面临严峻挑战,其自身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也逐渐增多。从这一角度出发,体育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全过程展开深度研究,通过对先进田径教学方法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田径课程提供服务,让学生在参与到田径课程之后,真正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及强烈的运动感知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3.4 改革教学评价,突出激励价值

传统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以一些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为主,学生参与到田径课程中的根本目的是达到考核指标,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基于此,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突出激励价值显得十分必要。在开展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求多元化的激励指标内容。考核指标的确定要充分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避免指标的过硬和量化,这对学生是极不公平的。在教学评价方式层面,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重要性,减少由于“一刀切”评价方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层次,在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完成特定的目标层次之后,对其进行激励。这种以学生为评价核心的评价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评价积极性,打破对高校田径课程的固化认知。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价值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