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8-11-27

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质供给核心

尹 杰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尹 杰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供给不足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供给抑制造成学校体育地位尴尬、无效供给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低端供给造成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落后,应加强学校体育理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主体、教学环境等要素供给改革,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目标,依靠创新改革,提高学校体育供给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

核心素养;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

2016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和能力,分为3个方面,包含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1],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2],是我国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学校体育做为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合格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学科优势,但在发展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在当下发展思路中无法解决。基于此,借鉴当下实施的供给侧改革思路,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目的,进行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提升全要素供给质量,实现“供给侧推动”的学生体育参与,为解决学校体育发展困境提供新思路,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一词来源于经济学。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3]。随后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供给侧”迅速成为媒体和网络舆论中的热词[4]。从经济视角来看,所谓的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从生产端入手,通过改革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5]。

2 当前学校体育供给困境

2.1 供给不足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

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其发展,但地方政府基于经济、社会和政治考量对农村体育还是不够重视。如在2013年全国 31个省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北京市首次提及了与学校体育相关的内容,而在地市一级也仅有两个地区提及了相关内容[6]。由于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和改革的漠视,也产生一系列对农村学校体育供给的不利局面,由此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缓慢,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现象。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配备明显不足,现有部分器材质量较差,容易损耗[7]。由于缺器材、缺场地,一些山区学校体育硬件落后,仍在“贫困线”上挣扎[8]。有研究指出全国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落后于城市和县镇小学,其比例比城市低 3.16%[9]。目前,山东省城市学校中专职、兼职和代课体育教师比重分别约为 75.4%、19.1%和5.5%,而农村学校为43.3%、46.7%和10%,说明农村学校中兼职和代课体育教师过多,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10]。留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体育老师碍于自身学习经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较少关心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只是应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如河南省仅有34.06%的农村体育教师连续5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一篇专业论文[11],对论文撰写的认识停留在教学经验的总结层面,还需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和学习研究方法。

2.2 供给抑制造成学校体育地位尴尬

学校体育在学校处于弱势地位,体育课处于“鸡肋”地位。“天价学区房”的报道由来以久,家长们看中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有了房子就可以让孩子接受优质教学资源,为孩子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提高竞争力。目前看来,学校体育明显不是家长们考虑的重点,因为中考高考是关系一个学生命运的重大事情,体育成绩在孩子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是所谓的“小三门”之一,这就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地位,它处在其他科目之后。没有了重要的学校学科位置,体育教师话语权就少,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就不高。

小学和高中阶段,体育成绩对学生升学成绩的贡献不大,不能引起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应有的重视,因此,长期游离于“主课”之外,学科地位低下。且目前实施的“阳光体育运动”重在组织形式和身体活动内容而文化基础缺失[12],中考体育考试对增强体质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抑制体育课改”[13]的问题,体育的精神意义和崇高境界被淡化和遗忘了[14]。体育课受气候的影响较大,经常成为自习课或被文化课教师占用,甚至让学生自由活动,无形中加剧了体育课的“随意性”,更加弱化了其学科地位,损害其学科严肃性[15]。

2.3 无效供给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如在建国初期参考前苏联体质健康标准制定了《劳卫制》,随后不断改革依次颁布实施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体质健康要求和标准,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反而有的地方越来越差,出现供给失效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如大学体育实现了“供给侧”向“需求侧”的转变,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反映了转变的“徒劳”[16]。

自1985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10余年呈下降趋势[17]。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的指标呈下降趋势[18]。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调研结果显示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19]。2010年调研结果显示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20]。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21]。由此发现,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现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方式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或者身体活动的积极性[2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心应当从体质达标转向身体活动促进,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23]。其目的应该是促进青少年养成终身身体活动的习惯与健康行为[24]。

2.4 低端供给造成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落后

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来看,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固化严重,一直是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模块组成,教材和教学要求统一,借用了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管理方式,采用的是同质化的规训技术、程式化的生产流程[25]。体育教学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没有形成学生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26]。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动技能成了课程的惟一目标,运动技能是惟一的内容,学生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27]。传统体育教学更多注重学生规范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现实需求和个性兴趣,产生体育教学效果弱化现象。

教学内容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主要以三大球、田径为主,注重竞技体育项目,忽视其他运动项目诸如传统武术项目。体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由于体育课是室外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较少。考核体系不合理,目前使用的评价体系还是建立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方法,考核结果单一,从学期末体育测试成绩无法看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进步情况。对学生采用统一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而对过程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重视不够[28]。

3 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

3.1 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内涵研究

“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9]。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统领性概念[30],是一种跨学科素养[31],其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32]。按照“核心素养”养成开展的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不能照搬经济领域的模式[33],其内涵主要是从“生产端”和“供给端”要素改革入手,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目标,包括改革教学理念摆正发展方向、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优质教学“产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保证精准供给等,优化学校体育教学“产品”,培养学生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34],构建科学合理学校体育发展路径,从而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3.2 学校体育理念要素供给改革

“核心素养”理念是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为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指导性思想和顶层设计,从根源上摆正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方向,为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提供道路指引,提供理论支撑。学校体育理念改革要重在“育人为本”,而不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具体应从政策文件等供给侧入手,将“核心素养”理念明确写入学校体育发展规划,以此指导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

3.3 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要素供给改革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展示改革成效的主平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35]。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学校体育课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革[36],立足学生体育需求和兴趣,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同时满足时代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3.4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要素供给改革

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供给方面,改变以往重视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积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37],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结构变化[38],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3.5 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方法要素供给改革

改变过去单一传统面对面教授方式,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互联网+”工程,运用网络的便捷和电子产品的时效性,形成新式体育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39]。教法要素改革要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

3.6 学校体育教学主体要素供给改革

学校体育供给主体要体现多元化,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和竞技体育力量参与,但还是要以学校和体育教师为主。要注重提升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这是衡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准[40]。体育教师要增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意识,用结构化、关联性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具体复杂问题等[41],从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角色向“育人者”角色转变[42],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和个体全面发展。

3.7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要素供给改革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组成,为学校开展体育供给侧改革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提供制度、物力和人力保障。首先,从政策和体制要素方面加以改革,包括各个层面,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文件,鼓励和激励学校制定和落实供给措施,为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支撑。其次,开展硬环境要素供给侧改革,要根据核心素养养成要求,提供适合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最后,学校体育牵涉面比较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要以学校为核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方面“一体化”的学校体育网络[43],打造大环境。

4 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供需失衡”状况下,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为目标,依靠创新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实施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学校体育供给侧对学生体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满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人对学校体育的需求。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EB/OL].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2]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28.

[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选题研究中心,王佳宁,盛朝迅.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35-51.

[4]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1.

[5]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6]邱晨辉,魏苓.学校体育难入地方政府法眼[N].中国青年报,2013-5-16.

[7]李小伟,易鑫 .调查: 问题场馆器材何以潜入校园[N].中国教育报,2013-09-19.

[8]慈鑫.山区学校体育仍在“贫困线”上挣扎[N].中国青年报,2012-10-28.

[9]潘建芬,毛振明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结构发展概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7):122-127.

[10]赵丽.山东省城乡中小学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研究[D].烟台: 鲁东大学,2013.

[11]石展望.河南省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84-88.

[12]杨小帆,史兵,胡柏平.“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不力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1,03:95-97.

[13]唐炎等.体育与高考——体育在线学术论坛网友讨论摘登[J].体育学刊,2013,02:1-8.

[14]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8.

[15]胡永红.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91-98.

[16]耿银贵,肖坤鹏,杨勇.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141-145.

[17]李小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教育报,2005-6-6.

[1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R].2005-6-7.

[19]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2006 -9 -19.

[20]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1,09:1024-1026.

[21]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5,12:4.

[22] Docherty D,Bell R.Fitness testing:counterproductive to a healthy lifestyle?[J]. CAHPER Journal,1990,56(5):4-8.

[23]Yuanlong Liu. Youth fitness testing:if the “horse” is not dead,what should we do?[J]. Measur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2008,12(3):123-125.

[24] Ernst M P,Corbin C B,Beighle A,et al.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uses of FITNESSGRAM:A Commentary[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 Health,2006,3:S90-S100.

[25]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11):17-27.

[26]郭太玮,潘绍伟.关于大学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结构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0-113.

[27]编写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8]姚蕾.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6+21.

[29]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6-09-14.

[30]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17):14-16+20.

[31]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9-11.

[32]陈兵.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落小——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J]. 中小学教材学,2015(1):23-26.

[33]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

[34]季浏.体育教师未来不再是“教书匠”[N].中国教育报,2017-01-06.

[35]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11.

[36]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37]李奕.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N].人民日报,2016-01-14.

[38]马丹.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须从供给侧发力[J].学习月刊,2016(8):48-49.

[39]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7-41.

[40]杨洁.能力本位:当代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4(10):32-39.

[4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还须深化改革[N].光明日报,2016-11-12.

[42]季浏.体育教师未来不再是“教书匠”[N].中国教育报,2017-01-06.

[43]马卫平,李凌霞,夏漫辉,等.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J].体育学刊,2011(1):75-78.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School PE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YIN Jie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JKGHYB-016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7-ZZJH-513);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7-2788)。

尹杰(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体质供给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