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探析——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18-11-27唐绪明
唐绪明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探析——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唐绪明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四川文理学院(以下简称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课程体系应做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课时学分分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并结合地域和川文理办学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对现有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配。
四川文理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和主要课程做了规定,但各院校在执行中千差万别,通过对有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校的调查得知,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方面差异较大[1]。四川文理学院(以下简称:川文理)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通过两年专科社会体育专业招收学生以来,在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于2011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社体)学生,本科招收到目前为止已是第五届学生。2015年国家将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这对社体专业学生来说是另一个春天,那么在社体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就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革,这也是给社体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去配备课程让社体专业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些需要去思考。因此对川文理社体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具有实效性的,以此提高川文理在社会的影响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1 川文理社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现今我国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主要包括社区体育指导、健身健美教练、体育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从人才培养方向看,社体专业与体育管理、体育经济等相关专业区分不明显,存在界线模糊,这也是社体专业受外界质疑与专业发展存在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2]。那么,如何突出社体专业自身特色,是现今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确定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首先得从专业课程设置的初衷予以考虑。无疑,社体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现今社会比较紧缺的社体专业人才有: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体育培训指导人才、健身指导人才等。根据现状川文理于2016年7月对社体专业拟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培养具备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颁布的社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工作。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能看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总体就业方向做了大体把握[2]。据有关文献表明,开设社体专业的大多数高校将健身指导和经营管理列为培养社体人才的目标,其次还有部分学校将经营开发和教学作为社体专业的培养目标。
川文理社体专业将社会健身指导和体育教育作为社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发的社体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出入,此外,根据调查全国开设社体专业的院校有一半以上将科研作为培养目标,川文理也在其列,这与教育部颁布的社体专业培养目标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偏差[3]。川文理将体育教学和科研列为培养目标,与社体专业从业方向有较大出入。再者,依据教育部相关资料,在社体有关培养目标中体现经营开发上,川文理社体专业对于其经营开发的具体范围方面显得很模糊,应明确培养方向如: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作为体育健身产业的主体发展前景广阔,意味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人才;体育培训与指导,专业的体育培训与指导人才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培养体育培训与指导人才是社体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样需要大量体育培训与指导方面的人才。以上说明川文理社体专业培养目标在实际内容与表述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和地域发展趋势来明确川文理社体专业培养目标。
2 川文理社体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2.1 川文理社体专业主干学科分析
社体专业课程设置的学科基础与基本要求在国家教育部有关规范中明确规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体育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4]。三大主干学科融合而形成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有不同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不仅与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应用科学联系密切,还涉及了体育学诸多学科知识,如: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经济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等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体育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是社体专业的基础。川文理社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该专业的主干学科定为:体育学、社会学。从定义的角度看,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缺少了公共管理这一学科,造成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概念上的缺失。
表1 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主要专业学科开设情况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理论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体育经济学 体育管理学 社会体育学 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 体育市场与营销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体育科研论文与方法等。 技术课程田径训练与实践 健美操训练与实践 网球训练与实践 游泳与救生指导 排球训练与实践 篮球训练与实践 武术训练与实践
川文理为综合型院校,由表1可以看出,理论课程所开设是一些常规课程,对时下一些热门课程如:生理卫生知识、康复保健和运动处方等课程未能开设,专业技术课程开设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上所开设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只能选其一在常规教学中学习,这在技术技能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体现“一专多能”,不难看出川文理社体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不能体现我校“三心四能五复合”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整体转型发展,应根据我校办学理念和地方特点来突显川文理社体专业的特色学科,在社会需求导向下来选择专业课程中的方向课程。
2.2 川文理社体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社体专业课程基本是以教育部颁发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为基础,并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限选和任意选修四大类,围绕三大主干学科,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并设置不同类别的课程[5]。川文理社体专业课程体系分以下课程模块:通识核心课程、通识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复合培养课程七个课程模块,每一课程模块分必修和选修。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公共必修、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分限定选修(专业限选、非专业限选)、任意选修(专业任选、非专业任选),可以看出川文理在社体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方向和专业目录一致,在精细层面上川文理课程性质较之规范简要些,川文理应在这方面具体化,争取突显地方特色。
2.3 川文理社体专业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分析
根据川文理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中,社体专业按最少课程配置来分析课时和学分如下:
表2 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课时学分分配(以最少课程配置)
课程体系课程性质门数总学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核心课程必修113842414.2 选修46442.4 通识实践课程必修47853 选修47242.4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54162615.5 选修16442.4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73202011.9 选修212884.8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55443420.2 选修16442.4 集中实践环节必修44142313.7 选修 0 复合培养课程必修 0 选修4192127.1 总计必修36215613278.6 选修195843621.4 学分 168100
由表2可以看出按川文理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体专业课程体系中,以最少课程配置来统计得出,川文理必修和选修共计开设55门课程、总课时数为2740学时(其中有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训练、认知实习、技能职业证书考核与练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按18学时/学分来计算学时数)和学分为168分。按教育部规定的18学时/学分计算,以最少课程配置来得出152.2学分,得出的学分和表2得出的学分和不符,说明川文理为了使总学分在规定学分之内,而对某些课程赋予学分太高,因此川文理在社体课程设置和学分配比上需作出适当调整,以期学分分配在教育部规定范围内。
2.3.1川文理社体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分析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社体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程直接体现了社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与社体专业学生就业是紧密联系的,要求全社体专业学生必须学习。选修课程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需求,选修课扩张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因而带来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时比例问题成为时下争论的热点[5]。学校设置选修课主要是防止学生无计划地选择互无相关的课程。我国从实行选修课制度以来,严格规定了选修课占总课时的10%左右,这数据远低于发达国家。从全国社体必修和选修课开设课程门数来看,大部分高等院校超过了1:2。
由表2以最少课程配置来看川文理社体专业共开设了55门课程,必修占36门,选修占19门,两者之比1:0.53,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按最少课程配置来必修课总学时为2156学时,占总课时的78.69%,选修课总学时为584学时,占总课时的21.31%。从专业基础课程看,必修与选修课程开课门数之比为1:0.4.从专业核心课程看,必修与选修课程开课门数之比为1:0.12。必修课程中,公共必修课程与专业必修课各开设20和17门,他们之比是1:0.85,然而我国的平均水平是1:1.57,说明川文理社体专业公共课程开设太多,应在此百分比上,减少公共课程的开课门数,增加专业课程所开的门数,使两者之比在我国平均水平之间,这样更能体现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能体现课程设置与社会地方相结合带来的双赢局面。 选修课程中公共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各开设12和14门 ,两者之比是1:1.17,与我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说明了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的门数偏少,要让之比在平均水平之内需加大专业选修课的开课门数。让社体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拓宽社体专业学生视野,提升川文理社体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率。
2.3.2 川文理社体专业方向课程分析
社体专业方向课程是社体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作为专业化的社会所需人才,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知识体系,同时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3显示,川文理社体专业方向课程共开设28门,理论课16门,技术课12门,两者之比1:0.75,理论课与技术课课时总数比为1:1.35,说明理论课程所开设门数多,而在课时数分配来看技术课课时数多余理论课,主要原因是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开设5门总课时为224学时,技术开设2门总课时为448学时,这与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出入,应根据社会需求增加技术课程门数特别是社会现阶段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表3 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理论与技术的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体系课程性质门数总学时占总学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专业基础课程理论3965.665.7 技术635220.42221 专业核心课程理论5224131413.3 技术2448262826.7 集中实践环节理论4414242321.9 技术 复合培养课程理论 技术419211.11211.4 合计理论1673442.54341 技术1299257.56259
表4 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复合课程理论与技术的总学时、学分等分配
复合培养课程课程性质门数总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教师教育课组理论4192 1220.3 技术 健身指导课组理论13213223.4 技术31601016.9 运动保健康复课组理论441415623 39 技术 体育休闲旅游课组理论 144 技术41921220.3 合计理论96384323762.7 技术73522237.3
由表4得出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课程共开设22门课程,如果按选修至少标准完成,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川文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完成20门课程,共计1680学时和105学分,就可以完成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业。专业课程体现社体专业特点、与社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紧密相连,现阶段川文理社体专业课程体系应该逐步加大技术技能内容的比例,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使社体专业毕业生能顺应市场需求,提升实践技能为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夺先机。
2.3.3 川文理社体专业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分析
专业课程体现社体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育人目标,他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社体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学、运动解剖学等,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网球、羽毛球、瑜伽、健美操、健身舞蹈等[6]。西方发达国家是重理论,而轻技术,主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学生体质不一样,西方国家学生一般在进入大学时,身体锻炼的较我国好,并且大部分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运动技术,要让学生对运动项目了解更深就得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让技术更合理、更能挖掘人的运动潜力,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重理论。然而我国现阶段主要是培养社体专业应用型人才,那么技术课程与实践安排多一些,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以此满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体育市场需求。
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发现川文理社体专业学生在选择不同课组,所得出的理论与技术学时数与学分比不一样如:学生在复合培养课程中选择教师教育课组,那么学生专业课程理论总学时为926学时和55学分,专业技术课程总学时为800学时和50学分,专业理论总课时数与专业技术总课时数比为1:0.86,专业理论学分与专业技术学分比为1:0.91。如选择健身指导课组,学生专业课程理论总学时为766学时和45学分,专业技术课程总学时为960学时和60学分,专业技术总课时数与专业理论总课时数比为1:0.80,专业技术学分与专业理论学分比为1:0.75。从川文理社体专业总的课时来看,专业理论课时总学时数占33.80%,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占29.20%,而非专业方向课程占总课时的37.00%,这些数据说明川文理社体专业技术课程学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基本上不能练好一门专业技术技能,这样在毕业后如何去指导别人,这是值得思考的,因此川文理社体专业增加专业技术课程的学时是有必要的,只有技术水平提高才能更好的去指导训练。
3 结论与建议
3.1川文理社体专业在目标定位上比较模糊,主要还是以体教的一些课程为主,特别是专业技术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的技术课程几乎相同,专项课程都是和体育教育的学生一起上课,这样不能体现社体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性,同时也体现不了我院社体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地方的紧密结合。
3.2川文理社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该专业的主干学科定为体育学和社会学,与国家教育部有关规范中的三大主干学科,从定义的角度看,川文理社体专业缺少了公共管理这一学科,造成川文理社体专业在概念上的缺失,结构来看川文理的主干学科不是那么完整对专业的发展有一定阻碍作用。
3.3川文理社体专业课程体系分了七个课程模块,每一课程模块分必修和选修并对应有一定的课程、学时、学分,从整个课程体系方面看与我国普通本科专业目录大体一致,但在精细层面上川文理课程性质较之专业目录简要些,川文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方面突显特色,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实时优化,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3.4川文理社体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中,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的门数偏少,需加大专业选修课的开课门数,让社体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拓宽社体专业学生视野,提升川文理社体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率。
3.5 川文理社体专业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应根据培养方向来科学合理的安排,专业技术课程主要是当今社会流行课程的开设和传统项目开设的搭配,根据社会所需人才有针对的安排课程与课时搭配,如:技术类的人才那么技术课(建议技术课时占总课时的40%左右)为主理论为辅,理论管理类的人才就实践与理论并重,这样有针对的安排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就业率。
[1]夏成前,范成香.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部分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82-84.
[2]汪爱平,范洪彬.遵义医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规范性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4): 192-195
[3]辛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 2014(7):78-80.
[4]柳春梅,李志宏,任平.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9):45-47.
[5]刘善云,仇丽琴.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32-1533.
[6]谢晓飞.河南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改革研究--基于国发46号文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7-108.
Investigation to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Take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an Example
TANG Xum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635000, Sichuan, China)
四川文理学院校级课题《我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GJ012Y。
唐绪明(198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体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