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蹦床比赛看我国蹦床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2018-11-27刘邦华周怀球姚忠益
刘邦华 周怀球 姚忠益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蹦床比赛看我国蹦床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刘邦华1周怀球1姚忠益2
(1.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2.湖南省岳阳市第六中学,湖南 岳阳 414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结合查阅新闻报道和观看里约奥运会蹦床赛事回放等方式对我国蹦床比赛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蹦床项目选材、育材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各省代表队蹦床技术发展不均衡,专业与业余训练严重“脱节”、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教练员队伍普遍经验不足等现状亟待提高,场地、资金严重匮乏;在运动员选材、教练员整体水平以及国家包办、包营的管理机制等问题上,中国蹦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及差距。基于此,提出相对应的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蹦床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我国蹦床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里约奥运会;蹦床;后备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2016年里约奥运会蹦床比赛,我国获得一银二铜,相比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成绩下滑。一批老队员陆续退役,后备队员如何接好班,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我国蹦床运动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关于蹦床选材机制、蹦床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应急情况、应对方法及训练手段的科学合理运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的地市业余体校由于缺少必需的基础条件,对蹦床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存在明显不足,并且目前国内优秀教员仍较为缺乏,使得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力不从心,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缺乏重要的衔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前瞻,提出了要重视蹦床项目战略目标下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必要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及里约奥运会蹦床比赛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专著、学术期刊、报刊、年鉴和互联网资源等,尤其是图书馆的西文全文电子期刊APA/EBSCO心理学数据库和EBSCO体育全文检索平台,通过输入里约奥运会、蹦床、后备人才等关键词,搜索阅读大量同蹦床有关的学科知识,收集了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奥运会、世界蹦床锦标赛上所取得的成绩。
1.2.2数据统计法
参阅《全国蹦床比赛国内特定规则》及近几届奥运会蹦床成绩册,统计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及里约奥运会蹦床比赛结果,分析了我国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现状,从选材、教练员的情况及管理体制上找出我国蹦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不足和差距。
1.2.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我国蹦床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及里约奥运会比赛的结果对比,总结其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蹦床项目发展的不足之处。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0年奥运会到2016年奥运会中国蹦床项目成绩
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蹦床队共参加了5届奥运会,共获得3金2银6铜,尝试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国家队当时的目标即进入前八,最终压线完成目标,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是对于当时我国的蹦床队而言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突破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此次奥运会上我国蹦床队实现了零的突破,荣获一枚铜牌;高峰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荣获2金1铜的佳绩,其中何雯娜和董栋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极大程度地增强了我国蹦床运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保持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荣获1金1银2铜的成绩,董栋再次突破荣获金牌,何雯娜顶住压力以及伤痛困扰取得第三名的成绩;退步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相对于北京奥运会及伦敦奥运会的成绩退步颇大,我国蹦床队的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现在正处于下降期,若再不加强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将难以实现蹦床强国。
表1 2000年到2016年奥运会中国蹦床项目成绩
队伍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2012年 2016年男队 第八名 一金一铜 一金一铜 一金一银女队 一铜 一金 一银一铜 一铜
表2 我国蹦床项目男子历届奥运会比赛数据
参赛人员参加次数历届名次里约名次 董栋高磊31第三、第一无第二第三
表3 我国蹦床项目女子历届奥运比赛数据
参赛人员参加次数历届名次里约名次 李丹何雯娜12无第一、第三第三第四
由表2、3可以看出:在里约奥运会上,我国派出了老将董栋、何雯娜以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李丹、高磊,取得了1银2铜的成绩,相对上届伦敦奥运会上1金1银2铜的成绩,就显得差强人意。
董栋此次是第三次出战奥运,2008年19岁的董栋当时在队里是绝对主力,但在重压之下,此次奥运会只获得一枚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卷土重来,最后一个出场的他以一套完美的动作获得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以一枚银牌为自己第三次奥运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高磊原先是练体操的,因为身体条件限制从2012年起改练蹦床,此次是高磊的第一次奥运之旅。里约奥运会男子蹦床资格赛,作为中国男队的“难度王”,高磊两轮预赛中发挥出色,排名第一,决赛中,压轴登场的高磊出场时稍显紧张,在完成动作时中段有所瑕疵,并且偏离了位置仅拿到了一枚铜牌。
虽然此次是李丹的第一次奥运之旅,但在本次奥运会之前李丹已经获得了七次世界冠军,是中国女子蹦床队夺得最多大赛金牌的现役运动员,是中国新一代的新势力、领头羊,2008年因自己跟腱断裂未能出战,2012年再度无缘,决赛李丹输在了动作完成和腾空时间的打分上,最终以一枚铜牌结束自己的奥运之旅。
作为一员老将,里约奥运会对何雯娜来讲颇为艰辛,体操和蹦床项目女运动员的竞技寿命并不长,连续参加三届的运动员并不多见,何雯娜做到了,她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下来继续征战里约奥运会,自2008年奥运夺冠后,何雯娜在伦敦周期依然保持着超强的竞技实力,然而,由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12年决赛压轴出场的何雯娜在最后时刻出现失误,仅获得一枚铜牌,此次里约奥运会何雯娜憾获第四名,无缘奖牌。
2.2 我国现阶段蹦床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运动项目的不同伴随着不同的培养方式,我国蹦床项目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国家为主导进行管理、统筹,为此国家还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来支撑蹦床项目的发展,主要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市场经济在其中并未完全发挥作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逐渐由单向型选拔模式向高校提供,社会、国家共同培养的多元化方向变革。
2.2.1 选材方式
我国教练员的行列中,绝大多数教练员科学培养意识淡薄,还在使用以往的体系来选材、育人,由于平时的训练大多分散在地级市,在选拔人才时通常通过几项简单的测试、临时比赛,或凭以往经验选材,会使教练员因对备选人才缺乏全面系统了解而导致判断失误。不利于及时、准确、有效地发现有潜力的后备人才而因材施教。通过资料调查及数据调查得知,大多数蹦床教练都是因为需要才从其他项目中途转过来的,极度缺乏蹦床专业知识及大赛经验。
2.2.2 培养机制
我国蹦床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改进后,逐渐由以前的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向国家培养、个人培养、俱乐部培养、高校培养等多元化模式的方向变革。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建立在高付出、低回报的发展模式中,每年几乎需要投入4000多运动员才能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
“举国体制”的训练模式制约了优秀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基层体校一业余体校一省市专业队,这种单一的人才产出,必将引起训练、管理、选拔的单一化,训练目标缺乏持续性、统一性。国家过度干预从根本上制约了人才综合全面的发展,我国业余蹦床运动训练基本以地区各运动学校为主,它们是后备人才的基本资源,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现在把是否有天赋或者适合的标准定格在比赛成绩上。某些不合格的教练员为了能“激素式”的成长,不顾基础铺垫,强行增压,使得大多数人才在起跑线上就“夭折”,从而导致某些运动院校的效益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2.2.3 教练员整体“质量”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直接参与者、调控者,是一项运动快速发展的助推剂。目前教练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上不足,并且各地区大部分教练员都是体操教练兼蹦床教练,因此这些教练员虽然拥有丰富的训练与比赛经验,但是他们基本学历低,教学方法老套,且在运动员的选材及长期培养上都无可靠计划,综合执教能力较弱,很难保证选材、训练的效率和运动员的成功率。大多数教练员都只是在不停地使用以往比较陈旧的训练方法,较少运用最新的科学训练理论等知识来指导训练,不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使得蹦床人才淘汰率大大提高。这些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虽然我国每年都进行教练员、运动员的系统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大多是竞赛规则的学习,对教练员需要掌握的其他理论方面的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损伤等学习较少。
2.2.4 资金、场地匮乏
经费不足是阻碍蹦床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且蹦床器械价格高昂、培养周期长、各地市不重视管理,这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可继续提高。虽然政府每年增加专项拨款,但有些地区将蹦床支持资金转移到传统的或是本地优秀项目上去,所以在资金方面仍有相当大的缺口,没能充分发挥社会或个人多渠道投资的作用,缺少经济合作性。大多数地区每年投入蹦床运动的费用,勉强维持队伍的训练,难以有剩余资金来投入高水平竞赛的开展。从我国整体来看,国内蹦床强队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市蹦床运动经费情况相对比较富有且固定。因高水平的竞赛对于提高青少年蹦床运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增加资金投入已是迫在眉睫。
2.2.5 运动员的输出与安置
我国运动员流向基本上大同小异:选拔于业余院校(训练基地),培养于省专业队或者是国家队,安置于上大学。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的一项重大难题,老队员出去有困难、新队员进来受阻碍,运动队进出渠道不协调,严重制约了我国蹦床项目的持续性发展。
2.3 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政府和相关负责部门需要转变蹦床运动发展的思路,随着我国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和完善。
2.3.1 完善管理体系
湖南体操人才培养的“一条龙”体制值得我们借鉴,以体操学校为主体的“一条龙”训练体制,改变原来的训练线式衔接为面式衔接,保证重点阶段、重点人物的重点投入,各级训练阶梯通畅运转,更有利于运动员技术衔接和人才梯队建设[9]。
领导者要全面加强组织协调能力,统筹社会各界的力量,逐渐加强蹦床后备人才管理、培养。在各省宏观协调下,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系统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善于运用科学选材及科学育人相结合的方法。扩大选材途径及范围,发现更多有潜力的、优秀的蹦床运动员后备人才,参照体操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科学的选材指标以及有效的运动员输送体制;构建省蹦床运动管理模式,全面指导各地市训练基地选材、训练竞赛、输送等工作。
2.3.2 加强对外交流,提高难度、质量
以提高训练质量为宗旨、形成良好的训练体系为核心,每年定期组织全国大型集训,学习蹦床技术、训练、规则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向与信息,缩短与强队之间的差距。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比赛规模和频率,这样才会尽可能让有潜力的青少年都参与其中,提升自身技术和经验,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技术难度同动作完成质量上,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历史发展证明,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是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蹦床项目是一个评分项目,同体操项目一样,其评分标准具有动态性、主观性。我国蹦床项目能否在国际上取得更深远的影响力,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比赛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走出国门虚心学习,实时掌握和了解其发展动态及变化趋势。
2.3.3 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练员培养
要想把整个蹦床项目做出成效,教练员是关键的一环,只有具有丰富知识并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才能培养出高技术水平的运动员,裁判员的个人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项运动的今后发展,也是我国蹦床运动专业化水平能否尽快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强教练员的系统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选材、育人水平。因此,要派教练员到蹦床先进省市考察学习,结合专家和著名教练员各地讲学的方式,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加强交流,相互促进,针对各兄弟队之间的水平差异,应采取“ 请进”与“ 派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地方与省队、省内与省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掌握蹦床技术、训练、规则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向与信息。
2.3.4 加大经费、媒体投入,提升社会化程度
资金和场地器材充足供给是一项运动顺利开展的保证金,我国各地区蹦床所需资金来源不统一,资金到位慢。有些地市为了优势项目的投资,而减少蹦床项目的投资。加强地州市蹦床队伍的建设,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地市开展蹦床项目,以业余体校、专业学校、少儿体校为桥梁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青少年蹦床运动的局面,保障蹦床资金的及时到位;同时鼓励各训练地更多的聚拢社会资金,发挥市场的支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把竞技体育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同时,要大力宣传和介绍,积极推广,吸引广大的体育爱好者投入到蹦床运动,使蹦床运动得以迅速普及,以促进我国蹦床运动的开展和技术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蹦床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即便先天条件特别出众,没有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要想取得一定成就也是天方夜谭,将重心放到蹦床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是发展我国蹦床事业的必然要求。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存在共通点,我国蹦床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各地市蹦床队伍建设,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蹦床事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及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步完善。
3.2 建议
3.2.1 以业余体育院校为依托,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形式积极开展青少年蹦床运动的局面,逐步形成人才群、人才链、人才梯队,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3.2.2 我国在狠抓蹦床训练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加强国家交流,和蹦床强国建立良好的友谊。
3.2.3 在加强教练员培训的同时,要对裁判员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对教练员进行业务考试,优胜劣汰,变教练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4 要引入市场机制,扩大体育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体育事业投入,并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逐步形成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发展竞技体育的新格局。
[1]王斌,吴林隐.嬗变抑或固守:社会转型期民众的竞技体育观—基于伦敦奥运会期间网易体育的舆情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132-140.
[2]李勇勤.国内蹦床运动员后备人才现状及发展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5):126-128.
[3]任钊,林备源.新规则的变化对蹦床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J].两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100-102.
[4]张万寿,李元.安徽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培养现状的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6,5(2):142-145.
[5]孔庆波,葛玉珊.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8(4):48.
[6]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9.
[7]周怀球,刘邦华.湖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34(4):289-292.
Viewing the Strategic Goal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of Chinese Trampoline from the Trampoline Competition in Rio Olympic Games in 2016
LIU Banghua, etal.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Hunan, China)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编号:2015ZZ09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4YJA890010)。
刘邦华(1963—),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体育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