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网络贷款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11-26杨亚光汪汝洁陈欢
杨亚光 汪汝洁 陈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迅速发展,部分不良网络借货平台借此势头迅速占领校园市场。导致校园货给大学生提供借款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正是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和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等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为此,要严厉打击不良校园货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
【关键词】“互联网+”;校园借款;法商学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等。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众筹等模式,进而衍生出许多专门的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网络信贷平台[1]。校园贷介于金融业与校园管理的真空地带,目前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2]。其作为“互联网+”的新兴产业,本应为大学生缓解经济压力,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但是,近年来各种关于校园贷的报道层出不穷,某些不法分子为追逐暴利,利用网络监管漏洞,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使学生承担着高额负债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与整改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园网贷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内的校园贷款平台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用于分期偿还购物款项的贷款平台,可以提供较低额度的提现,但需要支付手续费,如分期乐等;二是用于大学生创业和助学的P2P贷款平台;三是提供信贷服务的传统电商平台,如蚂蚁花呗等。有些校园贷因低门槛,零手续,无担保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热门的大学生借贷途径,其发展迅速,备受学生青睐。
本文以湖北經济学院法商学院(以下简称法商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整理的372份有效问卷了解到法商学院的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在1000-1500元左右,有38.39%的学生有过借贷行为,其中57.58%的学生不太了解校园网贷的运作流程,具体数据参见图1。
另外作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法商学院女生占比大且在购物方面消费较大,其中网购化妆品及服饰的居多,且大多数学生都使用过蚂蚁花呗、分期乐及借呗等借贷产品,具体情况参见图2。
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其中的风险置若罔闻。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法商学院女生在购物过程中追求时尚高档的心理是产生借贷行为的主要原因,其中大都使用蚂蚁花呗进行购物借款,也有部分学生使用借呗等其他可提现借贷产品,更甚者同时在多个借贷平台进行贷款,利用可提现平台来偿还购物平台的债务,在多家辗转借款后所产生的利息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大负担。部分网贷平台中,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就会无条件给予较高的贷款额度,一旦逾期未偿还,就会动用催收公司,或者提起法律诉讼,导致学生“拆东墙补西墙”现象频频发生[3]。
二、非法校园贷的危害及问题分析
针对校园贷平台运营不规范等问题缺乏有力的外界监督及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观念缺少引导,对校园贷疏于监管,助推非法校园贷滋长,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虚假宣传涉嫌金融诈骗
非法校园贷通过网络平台、校园传单等形式推送贷款广告,以低利率,无门槛,无抵押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实则收取高额利息、手续费、服务费、管理费等。例如借10000,平台会预先扣除20%的咨询费等相关费用,借款实际到账金额仅为8000元。并且要求学生提供照片、视频、身份证、亲属手机号等作为担保,一旦无法逾期还款,便以照片视频等威胁学生还款。
(二)高额借贷利息及费用
非法校园贷往往以低利率吸引学生,利用高校学生防范心理弱的特点,进行小额短期贷款活动,表面上是“薄利多销”,实际上年利率高达20%-70%。作者了解到某网贷平台:如借款本金10000元,期限一年,月利息为0.99%,该平台表示每月需还款932.22jG。最常见的还贷方式是等额本息法,其特点是期初所还部分利息占比较大,后期本金还款占比逐渐增大,而该平台每月都以原始借款10000元训算,已还款部分也被纳入训息范围,由此推算该平台实际月息为1.77%。上述提到的20%咨询费依然要计息,若逾期,收取的相关费用不得返还,贷款实际年利率高达66.96%,比银行基准利率的15倍还多。大学生还处于特殊消费阶段,没有固定收入,又缺乏风险意识,很容易落入借贷平台的陷阱,最终因无法偿还高额利息而引来巨大的债务问题。
(三)催债方式不合法影响校园安全
学生不能按时还贷,非法网贷平台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各平台催债的方式都不尽一致。有的校园贷平台将学生的信息上传至网络,作者通过一个“网贷信用黑名单”的平台查询到许多逾期的学生信息,从上传的信息可以发现多为90后。有的直接发短信打电话骚扰学生及家长,甚至通过直接在网上公布学生的身份证或照片进行人肉等方式威胁学生还款。从2016年底曝光的借贷宝10G“裸条”压缩包事件,167名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被公开,到2017年4月厦门华夏学院的大二女学生因卷人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及裸照被公布而烧炭自杀事件。这些都直接威胁到贷款人的名誉,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已经触及了法律的底线,僭越了道德的界限。
(四)学生金融知识和安全意识匮乏及扭曲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贷款学生往往因网贷“低利息”而忽视校园贷的利息计算、隐性费用、违约金等。甚至有的学生签署借款条约时都不认真阅读条款就直接签字,导致最后投诉无门。现在繁荣的经济市场、便利的互联网购物,使得部分追求时尚前卫的大学生产生攀比、贪图享乐的消费心理,无法满足于家庭支付的生活费,从而走上网络借贷的道路。而作为校园贷的主体,这些女大学生以裸照作为抵押,无论她们是否自愿,但她们确实接受了这种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她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是不正确的。
(五)有关贷款机构设立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作为新业态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校园贷”目前又向线下扩张,其市场处于准入门槛监管不实、行业标准没有制定、监管机构还不确定的状态,导致行业内部的2500余家“校园贷”企业发展良莠不齐,野蛮发展[4]。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超越了监管部门的反应速度,监管机构既不能压制金融创新,又不能任其发展,使得“害群之马”损害金融市场秩序,影响产业健康发展。虽然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但惩罚力度不够大,惩罚内容和方式也比较模糊,总体倾向于引导,对于贷款机构是否具有办理业务资格、是否有经营能力及信誉状况没有明确要求。这样便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贷款交易带来潜在的危险。
三、校园网贷解决对策
校园贷已成为热议话题,引起各大校园及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整治校园贷乱象刻不容缓,需要社会大众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使校园贷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一)强化学生金融知识,树立正確观念
学校应开设金融风险、网络安全选修课或在线课程等,引导学生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网络金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及时向学生发布不良校园网贷典型案例和预警提示信息,教育引导学生远离不良校园网贷。如法商学院开设的“法商宣讲团”,由学生向学生普及金融知识和安全意识,并传达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盲目攀比、过度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同龄人之间更具影响力。
(二)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学校应第一时间报请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银监局、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学校内部也应建立针对校园贷的排查小组,对校园内可能存在或已发生的校园贷行为进行预防及处理。法商学院的辅导员制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辅导员的日常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正确的观念传输给学生,及信息员的监察制止了校园贷苗头的壮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制定专门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修补校园贷方面出现的监管漏洞,各个部门之间更要相互合作,从各个方面击败非法校园贷。国家在治理“校园贷”的问题上,要建立统一监管和分层分类型监管机制[5]。对大学生群体应建立相应的贷款政策或规定,建立完善的贷款制度,并对大学生贷款进行限额,以保证大学生贷款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谨防大学生因无法还贷而酿成悲剧的情况发生。
四、结语
校园贷既能为学生带来便利,也能为学生带来灾难。校园贷的症结要想得到根治,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金融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学校及监管部门等应建立健全的机制,对校园贷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疏导。整治不良校园贷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杜绝不良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文指导老师:钱珑)
参考文献:
[1]李菡婕,王文荣,“校园贷”的风险成因与防范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3-15.
[2]侯荣灿.新形势下校园贷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投资理财,2017,(2):147.
[3]程墨.“校园贷”有陷阱,大学生要当心[N].中国教育报,2016-06-10.
[4]高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01).
[5]于建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4(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