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与对策分析

2018-11-26程彦芬

商情 2018年46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大学生

程彦芬

【摘要】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加强情绪管理,提高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是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情绪管理 情绪困扰 大学生

情绪不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社会现象情绪有其社会接受方式、社会沟通方式和社会支持方式,因此情绪需要管理。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商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肯定。从尊重人、相信人、发展人、完善人等多方面的出发,提高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一、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主要表现与原因

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由于个体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或者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又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大学生在身心发展以及认知能力都未成熟,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候很容易产生情绪困扰,有些甚至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要表现

1.焦虑,是大学生主观上对某些事件与情况的预料,产生担忧和不安的状态,同时还可能伴随着心烦、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出现。引发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大多来自社会、学校以及个人三个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接受信息膨胀,身心受到冲击,容易产生焦虑表现

2.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有专家表示,高校自杀身亡的学生中,大都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导致大学生抑郁的因素,主要有学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人际的紧张、家庭的变故、环境的改变等。

3.冲动,指人的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一种心理现象,常出现情绪暴躁和攻击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冲动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就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4.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对于大学生来说经常遭受失败与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产生自卑心理之后就会大大减少自信心,在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时,因对自己怀疑而懈怠,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

(二)主要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引起大学生不良情绪有多种因素,生理、遗传、认知、环境四个方面。最主要的因素是认知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情绪是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以及内在体验的,由于大学生知识结构还不完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完全成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内在体验在不同的环境下容易产生不稳定性,在相同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下,如果大学生认知与内在体验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不同情绪。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诸如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明确新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如何面对现实的残酷性与理想的美好,付出与回报的反差,人际关系与恋爱问题,特别是就业压力问题,由于认知的偏差以及内在体验超出自己的想象,易产生心理矛盾与不良情绪。另一主要原因,是环境对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具有明显的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目前大学扩招,就业率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增大了大学生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现阶段高校学生增多,学校硬件設施与软件师资比例不协调,学校的教学模式缺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以及人格完善,不利于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与情绪的成熟。家庭经济状况、成员关系以及突发事情也会带给一些大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容易出现自卑和消极情绪。

二、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知是否合理、客观对情绪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LIS提出的“ABC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旦认知产生偏差就会产生困惑、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会导致行为出现问题。

(二)理智的进行情绪体验分析

发现问题要分析原因,管理情绪也要找到产生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使情绪获得根本的改变和控制。情绪体验分析用文字的方式进行分析效果是最好地,把整个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当消极情绪出现时,先在纸上将消极情绪的症状即原始想法写出来,然后再写对情绪的分析,如专牛角筋、虚荣心等,最后写出理智的回答。

(三)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身的情绪状态,并且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学会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观察他们的心理情绪及状态,特别是要尊重别人的感受,从尊重别人中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增强自身的承受能力,树立自信心。

(四)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包括:

1.情绪沟通法:培养大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和口语正确、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培养大学生“移情”的能力。

2.情绪宣泄法:宣泄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找人倾诉或者畅快地哭一场,较好地方式是寻找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运动中发泄自己的不好情绪等,但不能侵犯他人利益为原则。

3.情绪控制法: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排解、控制消极情绪。情绪控制主要包括自我暗示、学会遗忘和转移目标三种方法。

4.情感迁移法: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情绪上转移到积极方面去,比如遇到学习障碍或者同学关系出现矛盾等烦恼的时候,可以暂时放弃,出去运动一下,放松一下或者是听听音乐,这样可以将不良情绪的注意力转移开,达到恢复良好情绪状态的目的。

5.情绪熏陶法:要求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诸如学会爱与被爱、自信、乐观、幽默、高兴、喜悦、等,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徐建军.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