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思考与探究
2018-11-26张文帅
张文帅
【摘要】如今越来越强调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成为了各高校建设的重点。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就是依托高校,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的法律服务机构。本文旨在通过对构建校园法律服务平台背景和意义的了解,阐述其不同于一般法律援助机构的特点,并从实践出发,对平台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校园 法律服务 法治文化
一、构建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背景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社会的法治建设,而在维护法治社会、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方面,高校以及高校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校园犯罪事件屡次发生,而且犯罪类型趋于智能化、多样化,不仅大学生犯罪现象有增无减,以大学生为受动主体的犯罪情况也日益增多,例如大学生被骗传销、校园非法贷款、网上诈骗、利用就业进行的行骗等等,都是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对其人身及财产实施的侵害行为。另外,作为高校内部的三大主体: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随着高校的大规模发展,制度结构的不断升级,这三大主体之间也不断地产生纠纷与摩擦,因此,构建依靠法治管理,调节各个主体之间、主体内部矛盾的沟通机制和平台是必要之举。
二、构建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促进校园法律文化建设。校园法律文化是将法律文化应用于高校校园,营造一种有利于教育者管理,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氛围,使高校里学习的学生,工作的教工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自发形成的一种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校园法律服务平台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工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转变被动接收法律教育的方式,提高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其次,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当今犯罪、欺诈形式多样,常令人防不胜防,校园也难免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如今的青年人思维敏捷,却也不乏性格冲动的人,媒体曝光过多次校园恶性伤人事件,影响非常大。校园法律平台的构建,是在普法宣传的基础上,以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和化解纠纷为目的,及时讲解和劝导,避免师生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预防校园纠纷事故,化解冲突,从而起到维护校园秩序的作用。
三、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特点
(一)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模式大多是以政府为主导,非正式组织自愿行为作为补充。而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模式是“教学一实践一科研”一体化。高校专业课程与法律服务平台紧密结合,使得教学相长,师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即培养了法律专业的学生,为其提供了专业实践的机会,也使其运用法律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师生。
(二)资源链接
校园法律服务平台是依托高校成立的,在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上相对其他法律援助机构更具有优势,也更贴近校园生活,了解高校实际情况。首先,高校中有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是开发平台最好的主力,即可以将知识学以致用,又在平台实施中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还有其他专业充满热情的高素质学生,可以在美工、宣传等多方面提供专业的支持,也可以作为志愿者来辅助平台开展;其次,高校中有专业知识渊博的专业教师以及与高校对接的地方检察院、法院,由学校出面来链接地方职能部门资源是法律平台的又一大优势。
(三)自主性灵活运作
以往的法律援助机构多是政府扶持的正式机构,即使是社会上自发组织的也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制度,而校园法律服务平台则是灵活的机构。高校作为平台的支持单位会给予平台充分的发挥空间,师生们可以集思广益、拓展思维来维护平台的运作,还可以通过对师生们的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特点来不断调整平台的服务方式。没有了硬性的规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平台是开放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四、高校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实施
(一)人员队伍建设
构建高校校园法律平台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即法学专业学生为核心,同时也吸纳其他专业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高校专业教师及共建地方单位经验丰富的同事作为外部支持力量,将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中复杂的实践案例相结合。团队分工明确,保证核心运作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拓展积极热情的志愿者队伍。由于是高校中的组织,具有随时学习的优势,团队必须保持着不断学习、虚心求教的态度,才能摸索出可操作性强、被师生所关注认可的法律服务平台。
(二)平台宣传与推广
加强对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为其各项活动和服务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校园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公告栏张贴相关信息,还可以由学生们自己设计样式新颖的宣传页或宜传手册进行派发,加深师生对校园法律服务平台的印象。同时,充分链接学校中的资源,利用校园广播、法治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平台,引导师生重视校园法治建设。另外,顺应师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建立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将近期活动安排等提前发布在公众号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定期整理与高校师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或小视频分享在公众号中,即有利于引起大家对微信平台的关注,也学习了法律知识。
(三)具体实施路径
一是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普法讲座和法制宣传讲座,邀请有经验的老师讲解或者進行指导,或者请地方司法机关同志开展讲座,把他们的案例和经验分享给校园师生们,让大家更接近法律,更深刻的理解法律。二是成立法律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从而更深入的开展普法教育。三是建设校园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对真实案件、开庭、辩论等过程的模拟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将模拟法庭作为校园法律平台建设的具体路径,可以处理校园纠纷,缓解高校内种种矛盾。例如,学生之间有矛盾,可以双方在模拟法庭中进行申辩,充分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防止校园内不公、差别待遇,甚至校园暴力事件。四是打造法治文化活动品牌,优质的品牌活动能够迅速加深师生的印象,引导大家关注和参与。每学期的校园法治文化周、法律进校园等活动都主题鲜明,以价值明确、因地制宜的原则吸引最广泛的师生参与,扩大其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欧阳美平,王海琴,许宏波.关于高校校园的法律援助机构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
[2]衣仁翠.高校校园法律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论坛,2012.
[3]李润青.高校校园的法治环境与法制建设[J].南方论刊,2010.
[4]吴畅.论法律大类专业服务能力提升[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