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思录》中“为人伦理之道”的教育思想
2018-11-26崔花卉
崔花卉
【摘要】本文以《近思录》中“为人伦理之道”为切入点,从怒己及人、忌巧言令色、含弘有度和孝悌忠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它的教育思想,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伦理 近思录 朱熹
《近思录》是一部理学选辑书,是朱熹和吕祖谦汲取北宋四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和张载的“大体而切于日用者”的部分言论编辑而成的一部书。本书主旨是突出其实用性,体现其切于日常人伦的特性。书中具有浓厚的教材气息,全书内容就是在指导后人往成圣贤之路迈进。圣人是具有非常高的道德标准的人,所以要达至圣贤境界,就得以圣人的高道德标准来要求约束自己,这样才有成贤成圣的可能。所以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们,在没有达到圣人境界以前,只能通过向圣人学习,学习圣人的为人之道,这样才能达至圣人境界。所谓“言人便以圣为志”,就是说做人就应该要以成为圣人为志向。那么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成为圣人的志向?最首要的就是先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之道中来向圣贤们学习靠拢,所以为人的伦理之道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恕己及人
“恕”字从字形结构上来看是如和心的组合,从字面来看恕就是如自己的心。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和剖析自己的内心,明确自己的喜好之心,由此来推断他人的喜好。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也会想到别人不喜欢,这样就不会把这种不喜欢强加在他人身上,这就是“恕”。人们在问题是非面前,往往容易忽视或者宽恕自己的过错,而习惯从对方身上找问题、找原因,多倾向于责备他人。
“合内外,平物我,此见道之大端”,是说要做到物我不分,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只有摆脱了人与人之间界限的区分,充分认识到无你我、物我之贵贱,这样才能初见为人之道的道端,理解掌握了这个道,进而才能向成为圣人的目标迈进。所以为人之道中所要求的第一个伦理准则就是要先恕己及人,以宽恕之心推己及人,公平的对待自我与他人,这样才会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向圣人学习恕己及人之道,不仅是从其言行中进行模仿学习,还要自己反复思索,真正掌握了才会有自得,这样才能达至圣人的心态:公平、公正、推己及人。
二、忌巧言令色
忌巧言令色就是说不可用花言巧语和有失自己的德性的媚态去讨好人、苟合他人。“是以上顺天理,下应人心,说道之至正至善者也。若夫违道以干百姓之誉者,苟说之道,违道不顺天,干誉非应人,苟取一时之说耳,非君子之正道。君子之道,其说于民如天地之施,感之于心而说服无斁。”这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取悦之道应该是上顺从天理、下顺应人心,这才是至正至善的正确的取悦人的方法。
所以要取悦于万民应该像天地对万物的施恩一样,顺其自然而没有造作。对待万物怀着相同的恩德之心,是让其内心因感动而悦服,因此才不会厌弃。而刻意的讨好迎合是不顺应人心、而且也只能使人一时欢喜,所以是君子所不该为的。在面对各种诱惑、迷惑时,我们要时刻保持明理之心,以圣人之为人之道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来引导自己。不可被巧言令色的悦的表象所迷惑,时刻用圣人的明理之心和为人之道来警告自己和提升自己。
三、含弘有度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虽然为人要有宽容待人之心,但也要把握好度,过度的宽容可能会招致祸患。所以要做到含弘有度,才能向实现成为圣人之道进一步靠拢。“须放心宽快公平以求之,乃可见道,况德性自广大。《易》曰:‘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岂浅心可得?”意思是说要探求道、认识圣人之道,只有宽和公平之心才能做得到。具有狭隘之心的人的德性是很小的,是不可能得到圣人之道的。所以,作为君子为人之道中的一个伦理准则,就要做到含弘有度,具有宽大的心胸,这样才能求得圣人之道。做为君子的为人之道,内心要豪放旷达、心胸宽广,那么一切事理都通达了,也就容易知道圣人之道、最终达至圣人境界了。
为此,书中特别选材了四子关于“中”的言论。“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出则不是,惟敬而无失最尽。”这里特别指出中道为人的根本性。所以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理解,但是也要把握好度,要尽量靠向圣人“中”的境界,这样才能做到为人之道中含弘有度这个伦理准则。
四、孝悌忠信
孝悌主要是指家道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一个伦理准则。家庭的存在是各个亲属成员之间的连接纽带,特别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出现以后,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伦理关系更为重要。
“孟子日:‘事亲若曾子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余也。盖子之身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这里举曾子事亲的例子来教导身为子女,必须尽心尽力侍奉、孝敬父母。
书中举了很多详细的例子来讲为人子女者怎样做才是孝,但是关于悌的言论相对较少。其中选取了张载的一段言论讲兄弟之间关系的。“《斯于》诗言:‘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言兄弟宜相好,不要相学。犹,似也。人情大抵患在施之不见报则辍,故恩不能终。不要相学,己施之而已。”是说兄弟之间应该相好,而不要学习对方不好的行为。一般的人情都是怕我对他好他对我不好,所以就断绝了对他好的心思,所以恩情很难保持长久。所以兄弟之间不要相学,只要付出自己的友爱就可以了。意在强调兄弟姊妹之间不可过于计较对方付出爱的多少,应该相互友爱,这样家庭成员之间才能和睦共处、和谐友爱。所以在为人之道的家人之道中要学习、遵循孝悌的伦理准则。
关于忠信,《近思录·为学大要》中指出:“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此‘先立其大者。”这就把忠信确立为做人的大根本确立了下来。“忠信所以进德”,内心忠信是进修德行的方法。所以要学习圣人的为人之道,首先就要内心有忠信。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中,只有忠诚讲信用的人才会受人欢迎和喜爱。由此忠信作为为人之道中的一个伦理准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五、结语
《近思录》以其切于日用的特性,为后世读书之人提供诸多伦理准则。朱熹曾自已解释说,以“近思”这个名字作为书名,就是取其中的“切问、近思”的意思,就是以此来指导有志于学习的人懂得以日用伦理生活为学习基础,而使他们免于好高鶩远的心态。所以学习《近思录》中切于日用的为人伦理之道有助于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创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