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8-11-26王倩倩
王倩倩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人才吸引力的建设越来越被各省市所重视,城市之间的竞争从资本领域拓展到人才领域,人才已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主战场。本文通过选取多个影响人才竞争的显著因素,并以北京、天津等8个省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人才吸引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人才 评价 因子分析
2017年初以来,一二三四线的约60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总的来说,本轮城市“抢人”大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二三四线城市均有涉及;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零门槛落户吸家属随迁、人才公寓、租房购房补贴、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武汉、长沙、西安等多地提出引进百万青年人才计划。深圳、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新落户人数暴增。
显然,人才的评价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力度是人才竞争中的必须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决定引入什么人才和什么水平人才的问题,后者决定怎么引入和引入绩效的问题。谁解决好了这两个关键问题,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获得先机。
一、人才定义
人才:一是指人的才能、指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二是指人的容貌,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刘“人才”的内涵主要侧重第一方面,包括要具备良好的人品:在博学广识的基础上,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些领域有所专长;效率高,讲方法,洞察力强,吃苦耐劳,有创造性思维等。
人才主要是指劳动者在从事复杂劳动时所运用的智力。包括感觉、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探索未知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模型建立
(一)影响人才吸引力的因素
影响人才吸引力的因素众多,按照分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我们选取其中6个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可支配收入、平均工资水平、平均公园绿地、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政策。其中,人均GDP在评价过程中衡量的是经济实力,可支配收入衡量的是消费水平,平均工资水平衡量的是生活质量条件,平均公园绿地衡量的是生活环境,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是社会环境,城市政策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增强本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所创造的优惠条件,主要包括: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人才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才的流动机制。
(二)人才吸引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选择因子分析对人才吸引力的因素进行评价。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
1.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考察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这里借助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经验。
从上表可看出,KMO值=0.65,大于0.6。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P值小于0.05,各变量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因子,适合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
表2表明由于指定提取3个因子,3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5.521%。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更理想。
该表显示了最终的因子载荷矩阵,根据该表内容可写出本案例的因子分析模型。上式的矩阵形式为:X=AF+ε。可支配收入:X1=0.919F1+0.34F2-0.055F3;平均工资水平:X2=0.854F1+0.464F2-0.124F3;人均GDP:X3=0.77F1+0.552F2+0.005F3;城市人口密度:X4=0.759F1+0.61F2+0.037F3;城市人口密度X5=0.665F1-0.477F2+0.5657F3;其他经济单位:X6=0.463F1-0.763F2-0.421F3。
从上表可知,6个变量在第1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它们与第1个因子的相关性较高,第1个因子很重要。第2、3个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均较小,它对原有变量的解释作用不显著。
3.因子的命名解释
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由上表可看出,前3个单位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1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解释为经济因素;接下来第2个单位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2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解释为社会环境因素。最后1个单位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3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个变量,可以解释为政策因素;与旋转前相比,因子含义更为清晰。
4.人才吸引力评价体系建立
(1)各省市人才吸引力的综合评价。采用因子加权总分的办法,其中权重确定是关键。一般由专家研究确定。这里,仅从单纯的数量上考虑,以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于是,计算公式为:F=0.46702F1+0.28F2+0.20818F3,人才吸引力较高的省份有北京、浙江、山东等,它们多属于经济文化中心。人才吸引力较低的省份有四川、陕西等,它们多为内陆地区。
(2)人才吸引力各因子权重计算。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才吸引力指标评价体系中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策因素都是影响人才吸引力的因素。其中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所占比重较大,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人才的流动是地区间多种资源配置的体现。人才吸引力受城市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于三线城市,人才更加倾向于留在一线、二线城市。此外,政策力度也在人才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抢人”大战主要是各大城市通过颁布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但城市“抢人”大战是存量博弈,非零和博弈。城市间的人才吸引是针对存量、存在此消彼长关系,因此强化人才资源,加强人才吸引力,重在城市自身建设。各大城市更应考虑在引进人才后留住人才,落实相应政策,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税收、医疗和保险等关系人才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营造人才吸引力的新环境,使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更具吸引力。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注重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的建设。按人才资源建设需要分次引进、按学科结构引进、按人才的年龄与职称层次引进。避免导致人才引进后人才专业结构与学校学科结构不匹配,从而降低了引进人才的使用效率,出现相对过剩。
参考文献:
[1]程洁,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东华大学为例,学理论,2011,(27).
[2]张倩,高层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界定与识识别,[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
[3]王晓莉,试论猎头公司在区域人才竞争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