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及方向
2018-11-26张佳琪
张佳琪
【摘要】新时代是文化创意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了第三产业支柱及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故本文以蚌埠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从其现状、存在问题与造成原因几个方面来研究分析新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及方向,尝试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给予地区发展些许帮助,推动地区文化繁荣。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蚌埠创意产业园 文化产业发展 区域竞争力
一、引言: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产生于198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一文,是一种高科技产业,通过人的创意将文化资源开发成经济产品的产业。由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此领域的研究相较其他产业更少。另外,大多数研究的发展对策大同小异,停留在对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析,忽略了中小地区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基于蚌埠市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以小见大,探索中小地区内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从而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这是本项目的独特之处。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要求社会群体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人民群众对文化的“井喷式”需求促使着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实现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符合我国国情,它将科技融于文化,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高,增长速度快,是新的发展亮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值得探索研究。
(二)文献综述
卫志民(2017)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例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制约与突破。他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但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集聚区建设结构性问题突出、创意人才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其探索方向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等。
方燕(2017)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生产要素进行结构升级分析,指出创意产业升级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资本投入,并提出了对文化产业升级的建议,比如培养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让“文化创意+”发挥引领作用等。
二、蚌埠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地理优势显著。安徽省位于江浙沪三省市外围的泛长三角地区,蚌埠市地处淮河之滨,位于安徽省北部,背负着向京津和宁沪开放的职责,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艺术资源,古时候是交通中心,陆路水路交通十分发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并有着岁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美誉。由此可见,蚌埠市的区位地理優势明显,在规模最大的长三家产业集群中拥有发展和融入的机会。
(2)产业结构发展良好。2017年,蚌埠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55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3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81.3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664.03亿元,增长10.1%,增加势头较为突出。除此之外,三次产业结构也由上年的14.2:44.341.5调整为13.2:43.9:42.9.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产业结构发展呈现出一种阶梯式上升的态势,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可塑性。
(3)文化创意资源丰富。人们将蚌埠美誉为“文化摇篮”,就说明其文化资源存量充足,作为淮河流域的历史文明中心,是帝王故里、歌舞之乡。著名的双墩遗址、禹墟遗址、坟下古战场等历史遗迹都集中在蚌埠。现有的龙子湖风景区、大禹文化创意产业园、湖上升明月及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出现了发展的苗头,基础资源可谓十分丰富,文化性高、可塑性强。
(二)劣势(Weakness)
(1)地域特色产业发展落后。蚌埠未集合自身的优势文化及经济资源,规划地域特色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以无法吸引相关企业与人才入驻。虽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但从整体上看,第三产业对地区的贡献度仍然偏低,产业链未能顺利运行起来,特别是对特色产品的扶持补助及资金链条的完善也为建立完好,导致文化产业至今为止还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竞争力。
(2)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由于蚌埠的经济发展仍落后于大部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人才吸引力不强。在产业集聚的效应下,蚌埠的创意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不说本来总量就少、厚度更加不够,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最终导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3)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蚌埠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革只存在与局部,整体的推进速度与力度都存在不足,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也未与国家倡导提供的平台如知创中国联合合作,形成对文化产业的保护罩,形成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三)机会(Opportunity)
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已建立了30余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和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库,许多重点培养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在蚌埠市,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蚌埠市根据《蚌埠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与财政款项规划的相关规定,于2017年对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行项目审查、下发、扶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金负担,有利于文化创意项目的快速发展。
(四)威胁(Threat)
东部地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强势,挤压了安徽地区的消费空间,并且周围腹地合肥、芜湖和马鞍山规划较早,在区域文化产亚方面存在着招商、市场要素、政府效能等方面的激烈竞争。然而东部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人才聚集,对于发展还处于初步状态的蚌埠有着各方面的挤压。消费创意文化的人群首先会向东部地区流动,创意人才也会被吸引到创意产业发达的东部地区,这是对蚌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真正威胁之处。
三、蚌埠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对策分析
(一)深化创意产业关联、加强产品市场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若与其他产业融合产生合力,必然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革命,推进整个产业的创新流程,将传统产业的资源重组进而促进新的文化行为产生,是文化创意产业高度关联特征的带动优势。
在发展本就薄弱的情况下,对产品市场的统筹规划更应该做好,对于条件成熟的产品或企业,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争取外来资金,寻求不同的融资方式,重点进行扶持,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如此详略得到地发展产品市场。
(二)延揽科研创意人才、推动人才队伍培养
创意科研人才的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蚌埠首先需要拉动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人才吸纳条件外,还可以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式与蚌埠市知名高校合作,利用比如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等良好的教育资源,注重与专业导师沟通,培养管理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既要能“请得进来”,又要能“留得住”,这就需要采取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创意团队,带动产业发展,为蚌埠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后续力量。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创蚌埠平台
霍金斯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的经济部门,文化创意产业本就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对其著作权、支配权的保护更是急需加大力度。[4]对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创蚌埠”公共服务平台,吸引相关企业及事务所入驻,以保护产品首创者的合法利益,创造原创环境,对于适合发展的企业,应给予发展资金及针对性地援助培训,帮助其创造发展思路,获得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张相蓉,张庆亮.中小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分析——以蚌埠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2.
[2]查华超.蚌埠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
[4]方慧艳,殷为华.安徽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