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夜食
2018-11-26郭钰婷
郭钰婷
“我觉得汕头人的生活,是日落之后才开始的。”去潮汕走过一趟的同事,回来后用一句话就撩拨起了我们对汕头的好奇。一座城市白天的光鲜亮丽总免不了对外投射的刻意,而夜晚的喧嚣热闹、灯红酒绿,才真正属于这里的居住者。
如果以日落为节点,走进夜幕中的汕头,你会发现当夕阳沉下去的时候,它却在晚风里变得热气腾腾。信步街头,扑面而来是牛肉在清汤火锅里翻涌的滚烫,是铁屉里肠粉裹着肉沫的热浪;再往前几步,能闻到夜粥店里一篮篮巴浪鱼饭的鲜甜,和猪肚在汤锅里被煮得软糯的咸香。要直到这个时候,这座城市的狂欢才算是正式开场。
肉在案上,鱼在篮里,汕头人对食材至鲜的严苛和夜食不怠的野心,在夜晚的美食版图里逐渐清晰。它在倦意中透露出某种鲜活,在繁杂中趋于某种平淡,当日光隐去时,揭开了汕头的另一面。
日落前的菜市场,藏着潮汕菜的秘密
日落前的菜市场,总是透露出一股蓄势待发的紧张。肉贩子忙着把运来的猪牛收拾完,卖菜的阿嫲忍不住又往菜叶上喷了点水,卖鱼摊上碎冰一铺,夫妻俩手脚利落地将鱼虾螃蟹分类就位。一切都在等待,等待汕头人结束一天的工作,来这里拾掇自己下半场的生活。
经过车来车往的龙厦路,我们和带路人叉叉在平原市场碰了面。这里是她每天必逛的菜市场,也是二十多年前她父母亲每天买菜的地方。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老菜市场,至今服务着周围四万余汕头人的生活,很多摊贩在这里一卖就是二三十年,经历过老菜市场的整改重建,自己也从原本的一人摊,变成了如今的夫妻档。
就是在这蒸腾着市井烟火气的菜市场里,藏着潮汕美食最初的秘密。拐角小摊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粿,半透明的粿皮隐约露出各色馅料,买回家去,必是孩子们放学后最爱的小点心;而一旁的杂咸摊,远远望去还有几分像是闽南的蜜饯店,卖相不太讨喜的杂咸却是潮汕人家里必备的小菜,浅尝一口,确实咸得能配半碗白粥。再往前几步,猪肉摊早已经忙得热火朝天,光头老板正划拉开一张猪皮,将白色的猪油和粉嫩的皮分开,猪油放盆里卖,皮则铺在案板上当“猪皮砧板”,据说这样切肉时可以避免木屑和异味混进猪肉里。早对潮汕菜市场里的牛肉有所耳闻,殊不知这里对猪肉也同样分类细致,甚至还能买到俗称“猪天梯”的猪牙龈,可见每座美食之城的背后,都有自己包罗万象的菜市场。
汕头人对食材至“鲜”的追求,在这里也可见一斑。肉摊每天要宰两次猪牛,无论是早市还是晚市,只要赶巧,买回去的肉都还带着余温。而贩卖海鲜的摊位,也是每个菜市场最热闹的地方。作为“潮汕大菜的灵魂”,汕头海产丰富,当地人对海鲜的要求也比其它地方要高,他们大多认为并不是喘着气的鱼就叫鲜,“要刚出水的那种才是新鲜”。平原市场里最热闹的海鲜摊档要数饶平弟一家,他们每天上午去港口拿鱼,再开一个小时车赶到汕头市区,忙到下午才能开市营业,但也正因为他家的鱼虾螃蟹够新鲜,一般到晚上六七点,三百多斤海鲜就已经被识货的老主顾买得所剩无几。
食客的挑剔,也迫使菜市场的老板们练就了一身绝学。一方面,他们擅长用不同部位、不同口感的肉,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往往来客刚描述完自己要做的菜式,相应最合适的那块肉就已经选好上秤。另一方面,他们也精于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对食材做出不同处理。在这里买条鱼,绝不只是帮忙去鱼鳞、清洗内脏那么简单,只要你愿意交由老板处理,基本上拿回家后就能直接调味下锅。可以说,菜市场早已是汕头人厨房的一部分。而那色香味浓的汕头夜生活,从这里就已经开始了。
汕头人习惯将夜食摊档叫做“夜糜”,其实也揭露了它们的前身——这些风光热闹的宵夜店,当年大多是摆放在戏院门口、热闹地段上的夜糜摊,戏班演员和夜班工人深夜收工后,到这里点几份杂咸配一碗白糜,消费不高,但求简单和实惠。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水平渐长,汕头的夜食种类随之日益丰富,规模也越做越大,早已不是当年的夜糜摊所能比拟。
特别自汕头创建文明城市之后,原本杂乱无章的路边摊贩大多被迫租赁店面,这不仅改善了汕头夜食的用餐环境,也延长了夜食摊档的经营时间。到汕头的第一天晚上,我们曾在晚上九点多试图出门寻找宵夜档,却被司机提醒“汕头的宵夜要十点多才开始”。几经打听,才知道汕头人经常一天吃四顿,除了傍晚六七点的晚餐之外,还有晚上十点之后的宵夜,每每要吃到下半夜,才酒足饭饱地回家。汕头夜食之丰盛热闹,可想而知。
传奇远而粥饭近
我们在汕头遇到不少当地人,每次总要忍不住问对方:汕头美食这么多,最让你记挂的是哪一种?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最常听到的字眼却是“夜粥”。
夜粥又称“夜糜”,其实是南方随处可见的白粥。只不过这里的夜粥文化与别处不同,在一碗好糜之外,衍生出了数以百计的佐餐小菜。发展至今,大致包括卤味、熟食、腌制、鱼饭几大类,再细分下去又各有门道。汕头人到夜粥店里,往往要先到琳琅满目的菜桌前“指点江山”,待他坐下来时,一碗温热白粥和几盘小菜也就跟着上桌了。
一心想着要见识汕头人对夜粥的执着,我们到老城区走了一趟。因为小公园片区旧城改造,品香快餐厅成了整条商平路上唯一还在夜间营业的店面。那天正巧是陰雨天,漆黑的路上只留了店门口一盏白炽灯,刚一靠近,就能见到不少白蚁在灯下盘旋。而店里吃着夜粥的汕头人,夹一筷子鱼肉根本无需细看,喝一口白粥根本不用低头,泰然自若地品尝着深夜美味,偶尔觉得痒了,才挥手赶走身上的白蚁,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吃碗中粥”。
让汕头人如此钟情的夜粥,其过人之处在于佐餐小菜。有次为了招待美食家蔡澜,某家酒店摆出了一百道潮汕杂咸,场面蔚为壮观,也不过是区区冰山一角。寻常食客若想要感受夜粥之丰盛,可到金砂东路同仁堂后面那家“富苑饮食”开开眼界。用富苑老板城哥的话说,“我们店里最多的时候有700多道菜,平时也有400道左右。”仅以鱼饭为例,就有剥皮鱼、大眼鲷、鹦哥鱼、鲳鱼、马鲛鱼、红鱼仔等十余种,又有小黄鱼、大斗鲳、活血鳗、石角鱼等新鲜鱼类可以随叫随炒。此外,这里也堪称一本“潮汕小吃大全”,潮汕地区对于不同食材的烹饪方式,可以在这里窥一斑而知全豹。单是我们当晚品尝的几道菜肴,就各有不同的烹饪方式。招牌隆江猪手只取猪手中名为“四点”的部位进行卤制,两根胫骨连着两条筋,在长时间的熬煮下口感软糯又不粘牙,而血蛤则长时间浸泡在调料里,生腌出了陈晓卿心中“初吻的味道”。薄壳和大头(学名“中国绿螂”)虽然外表相似,但汕头人却有不同做法——前者除了放蒜头、沙茶和辣椒,还一定要以九层塔炒之,才足够鲜香;后者则要先以冷水烫熟后迅速捞起,再拌酱食用。这些各有千秋的佳肴,因为一碗白粥,在同一张餐桌上相遇。
粥虽无味,却并非隐于市井。即使是在以丰盛精致闻名的潮汕筵席上,美食家张新民依然选择用一碗温润白粥作为终曲,来结束这场宏大壮美的舌尖冒险。他笑说,因为潮汕人都有一个“白粥的胃”。一顿饭,既有应接不暇的喧闹,也有一碗白粥的平淡,就好像将跌宕无常的生活,都铺在这人间的餐桌上。
牛肉火锅里没有公筷
潮汕牛肉火锅,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美食自觉。这种自觉不仅在于“我们这里的牛肉火锅好吃”,还在于“我能带你吃到好吃的牛肉火锅”。而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潮汕牛肉火锅的人情流转里。
想在汕头吃到好牛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地利,往大了说,是在合适的季节、气温和产地,养成一批肉质鲜美的好牛,往小了说,则是在汕头晚上吃的牛肉会比中午吃的好而全,因为新鲜的牛往往是下午送到。在天时地利兼备之后,你还需要“人和”,看老板愿不愿意将这仅有的几斤好肉卖给你而不是卖给别人,食客和老板的交情在这时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同理,相传海记八合里的股东每年有几次机会能吃到店里最好的牛肉,这次数多少的把握,便是一家牛肉火锅店在原则和人情之间所做出的分寸权衡。
说到底,汕头好吃的牛肉火锅店其实很多,但最好吃的,永远是当地人带你去吃的那一家。在这种心照不宣的规则下,鑫哥的新广厦牛肉火锅算是在当地口碑不错、连外地人也能吃到好肉的火锅店之一。可惜当天我们赶到时,店里的牛肉已经所剩无几,应了那句老话——“在潮汕吃火锅,不仅抢座还要抢肉”。还好仅剩的胸口油和匙柄依然令人惊喜,胸口油虽然外表油腻,实则脆而爽口,夹着炝炒的辣椒圈入嘴,带出一股淳淳的肉香;而匙柄则是嫩牛肉的翘楚,肉质本就细腻,再裹上店里的豆酱姜丝,口感碰撞间有种充满层次的甜。这两种配料并不是潮汕牛肉火锅的标配,可见老板也是个懂吃的人。细问下,鑫哥果然是个吃牛肉的老饕,从15岁开始做牛肉,年近不惑时亲自开了一家牛肉火锅店。跟绝大多数火锅店不同,他的店里只卖牛身上的吊龙伴、匙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几个部位,且每个部位都有相应的供应商。当我们问及货源时,鑫哥声调一高,断言“都十几年的交情了,他们一定会给我好肉!”言语间,既有人情世故的老练,也有高明饕客的自信。曾有人送了一块牛肉到火锅店里,鑫哥不过扫一眼,就看出它只能做成牛肉丸。在如此识货的老饕面前,货源自然可靠,而珍稀的好牛肉,也能得到最好的烹调。
这种基于人情的信任和制约,让潮汕牛肉火锅拥有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它就像是在这里吃牛肉火锅时永远缺席的那一双公筷,潮汕人相信用自己的筷子涮牛肉给对方吃,未来两个人就会互相照应。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潮汕社会无需多言的人情。
澄海人的卤鹅生意
潮汕地区素有“斫鹅肉请人客,潮汕无鹅不成宴”的俗语,其中又以狮头鹅为上品。每逢大年三十,家家户户拜老爷的供桌上必备一只大卤鹅,而后它就成了年夜饭的主角、孩子们垂涎的大餐。作为狮头鹅的中心产区,汕头市澄海区至今保留着吃鹅、供鹅的习惯,而颇有经商头脑的当地人,也将鹅肉当成一门生意,在各地经营着或大或小的卤鹅摊档。这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是名声在外的“日日香鹅肉饭店”。
15年前,余壮忠的“日日香”在澄海开业,那天店门口的大树恰巧开了花,在太阳折射下犹如满树黄金,这无疑是个好兆头,让人笃信这门生意一定能成。说来也算是子承父业,自小他的父亲就在村里卖卤鹅,从卤法到卤料都是自己研究,但这门生意到了余壮忠手里,才有了决定性的创新——用鹅肉搭配米饭,做成鹅肉套餐。从此卤鹅不仅是供桌上的供品、用餐时的配菜,更是一种便捷美味的正餐。看着如今生意红火的鹅肉饭店,你很难想象,十几年前还从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去卖卤鹅。
相较余壮忠遍布全国的卤鹅生意,陈焕波的“澄海陈记促鹅肠”卤水火锅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他辞去稳定的工作,从故乡澄海东里镇将卤水火锅带到汕头市区,试图在这里闯出一些名堂。“我们那里有句话,叫做‘小小生意能发家,总不能一辈子给人打工吧?”陈焕波笑道,要说做生意,他七八岁时就有童子功,懂得用橘子皮换水浒传的卡纸卖钱。而这“卤水火锅”也是他表姑基于卤鹅创造出的一种火锅形式,在当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初到汕头时并不为大众所接受,这几年却效仿者连连,只是学的大多是些表面工夫——正宗卤水汤底应该经过数小时熬制,看似一锅卖相不佳的深褐色卤料,实则味道浓郁,但不少效仿者直接将一锅酱油水铺满香料当作锅底,卖相艳丽,却往往要酒尽人散时卤水才真正入味。初次尝试卤水火锅的食客,很容易被这种卖相欺骗。“我们会上桌的(卤水)就是最好的,那些料都在看不到的地方。”陈焕波喝了口茶,难掩对自家卤水火锅的自傲。只不过,眼下他似乎更寄希望于食客自己的评判,相信真正的好卤水,并不需要显山露水。就像当年“日日香”生意红火后,整条街上陆陆续续开了十多家鹅肉饭店,却依然拼不过余壮忠店里那一味卤料。澄海人做卤鹅生意,从来看的不是卖相,而是味道。
筵席里的极致潮汕
“潮菜能凌駕于中国其它菜系之上,就是因为它的筵席。”这句话从张新民口中说出来,又多了些分量。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人最初的礼,是从向鬼神敬献饮食开始的。而潮汕地区的传统食桌文化,也是这样一种带有仪式性的群体进餐:它要求聚集在一起共食的人都要接受本族群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遵循一定的礼仪。
潮汕人对于食桌有种种讲究,其类型大致可分为红白两类。其中红事以上酒楼菜馆订餐为主,白事以聘请厨师上门做桌居多。也由此,出现了一种名为“做桌厨师”的职业,他们靠上门给人做桌为生,四海为家,被蔡澜称为“流浪的厨子”。直到后来,这些四处流浪的厨师渐渐有了固定招揽生意的场所,特别自1860年汕头开埠之后,这个新兴港口更是一时间高手如林,荟聚众多潮菜精英,在推陈出新中使潮菜系名震四方。
而如今若要想品尝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荟萃的潮菜筵席,张新民出品的潮汕味道“煑海”餐厅倒是个好去处。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张新民对传统潮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以“美味”为评判标准,创新潮菜烹饪技艺,并将其中改良成功者列为现代潮菜。“煑海”的潮菜筵席虽以现代潮菜为主,但程式上依然遵循“逐一上菜,边做边上”的习惯,食客吃罢一道,撤下一道,再上一道新的,像传统筵席那样摆满整桌佳肴的场景,一般不会出现。这里的排菜由张新民亲自安排,通过时令食材和菜式搭配,令整场筵席如“交响曲般完整而恢弘”。
食过“煑海”的潮菜筵席,就不得不提那一道“生腌大闸蟹”。张新民曾在书中写道,“在酒楼吃饭,我总是让服务生将生腌咸蟹先拿走,因为一旦吃过它之后,即使是山珍海味,即使厨师的技艺再高,所有煮熟的菜肴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潮汕的生腌蟹本就被老饕们比喻成“毒药”,而经张新民改良过的生腌大闸蟹,则可谓是“剧毒”,让人一食难忘。在腌制之前,大闸蟹要先经过超声波和臭氧的杀菌处理,而后在特制调料中腌制24小时,并迅速放入零下40摄氏度的冰箱保存,取出后蟹膏浓稠粘牙,吃到嘴里满口生香,若再沾上一旁的米醋和朝天椒,确实会让人将之前的种种美味尽抛脑后。
事实上在张新民提出“现代潮菜”的概念之前,潮菜自身也在不断变化。以潮菜大师朱彪初于1988年底出版的《潮州菜谱》为例,当中記录的上百道潮菜传统名肴,如今在潮州菜馆所剩无几。但这并不意味着潮菜的传承陷入困境,恰恰相反,潮菜厨师对传统菜肴的创新从未停止过,而汕头人对于美食,也始终怀抱着严苛又开放的心态。听当地人说,最近汕头的新食潮是往猪肚汤里加一片柠檬和九层塔,一开始不过是家无名小店的新尝试,不想竟大受欢迎,如今几乎家家猪肚汤店都提供这两种配料。我们好奇,这股新食潮会是一时流行还是一种革新?但汕头人好像并不在意这个——这座城市的美食太多,无论吃什么,都必有一番滋味。
对话 张新民
美食就是文化对食物的一种描述
为了达到味的最高境界,潮汕人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打破一切固有的界限和秩序。
潮菜为何能够独树一帜?
潮菜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是有其地理和历史原因的。位于粤东一隅的潮州古属七闽,境内土著与闽越人无异;自秦始皇之后虽隶属广东,移民却多数来自福建。这使潮菜很早就兼备了粤菜和闽菜的一些特长。
到了近代,随着潮商的不断开拓和潮籍海外移民的增加,“潮州帮口”更是博采海内外各种名食的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港式潮菜和泰式潮菜等新的潮菜肴风格流派。在很多情况下,潮人虽然身在异地他乡,又缺乏潮汕的物产调料,但通过饮食文化这根红线,潮菜最终还是得到了维系和弘扬。
潮汕人对牛肉的特色吃法,是如何形成的?
潮汕牛肉的源头就在汕头市,作为商埠,外国的文明从这里传入,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西洋的色彩。开埠之后,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汕头人也开始吃牛。一开始,这里的牛肉火锅是“沙茶牛肉火锅”,就是把牛肉放在沙茶汤里涮,但这种形式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都没有太大发展。那时候潮汕地区吃牛肉的品种比较单一,也只分肥肉、嫩肉等,卖牛肉的人不懂得分,吃的人也不懂得挑,所以其实吃得很粗糙,远没有现在这么精细。
现在潮汕地区对牛肉分类的普及,可以说跟我还有些关系。像脖仁、匙柄、吊龙伴、五花趾这些部位的名词,一开始是切牛肉的师傅才知道的,我每次吃到好肉就会去问,然后将它们写进我的文章里。特别是网络普及之后,很多人就跑到店里要吃这些肉,卖牛肉的人也开始学习,渐渐地这就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吃牛肉火锅已经成为潮汕人的一种美食自觉,是一种可以推荐给他人、可以自豪的美食。“牛肉火锅”这个小雪球,也在潮汕地区越滚越大,成为中国美食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外界常用“精细”二字评价潮汕菜,这种特质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潮汕地区和漳州、泉州原本是一家,一开始潮州的发展比较慢,明代时期这里的粮食还有富余,直到清朝,这里因为种甘蔗需要大量劳动力,很多闽南人在这时移民到了潮汕地区,到了后期,如果潮汕不“拆开”,它的人口反而要比闽南还多。所以潮汕的“精细”,跟这里的人口密集、资源有限是相关的。
像澄海,它是韩江平原的中心地带,水源充足,一马平川。澄海设县的时候面积只有4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小的县;而它在县改区的时候,人口已经有80多万,是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这里,当时却是中国亩产最高的地方,这得益于当地“种田如绣花”的传统。比如潮州柑,这里的柑都种在田里,亩产可以高达5000斤,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产量。这种“精细”,同样也会体现在潮汕菜当中。
通过潮菜,能反映出潮汕人的一种什么性格?
有一道著名的潮州素菜“八宝素菜”,相传出自佛门,说是康熙年间潮州开元寺举办厨艺比试,有个厨子深谙素菜荤做之道,懂得荤和素结合起来后味道将会更加浓郁,就事先将肉汤吸附在毛巾中,躲过检查,做菜时又将毛巾的肉汤煮出。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我自小就听过,有的版本甚至说吸附的是蛇肉汤。故事的结局当然是这个使用了液体味精的厨子夺得了第一名。
八宝素菜的故事其实反映了潮州人的饮食理想和追求:为了达到味的最高境界,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打破一切固有的界限和秩序,包括敢于冒犯清净威严的佛门。我相信这也是潮汕文化的特质之一。
您认为什么样的潮菜,最能代表潮汕文化?
美食就是文化对食物的一种描述,真正的美食,要有“文化”。同时,美食也应当跟随时代而发展。现在潮汕地区九成厨师,做的还是传统潮菜。但有一部分传统的潮菜,或是面临着原料缺失的窘境,或是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口味,还有一些则是在工艺上后继无人。我所出品的“煑海”餐厅,就是想要把这些传统潮菜的工艺简化,将它做得又简单又好吃,追求味觉上的极致。要做出好的现代潮菜,一是要对传统潮菜有系统研究,二是要有现代的眼界和品味,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我来说,潮州筵席是潮菜最精华的体现,一桌好的潮州筵席是无可代替的。
汕头夜食地图
在汕头,24小时营业的不只是便利店,还有各色夜食摊档。这些摊档分散在城市各处,你几乎下楼就有得吃。其中长平路-龙眼南路一段位于热闹市区,聚集了不少备受当地人好评的市井夜食。若想要感受汕头的夜食氛围,不妨从这里开始。
长平肥姐
长平肥姐也算是汕头的一个餐饮业传奇,从路边的夜食小摊成为如今自带停车场的大排档,可见汕头人对她家的喜爱。
地址:长平路30号
营业时间:上午9点至凌晨4点
林二鱼头砂锅粥
一家开了20多年的老店,砂锅粥味美料足,老板会在粥里下冬菜和南姜,还有爆香的鲜猪肉粒和香菇粒,非常提香。
地址:长平路63号5-7
营业时间:下午5点至凌晨4点
峡山莲藕汤
莲藕汤和薏米汤是店内主打,可以搭各种配料,另外也有粿条、炣饭可选。汤底带着莲藕的甜和西洋菜的清,让人喝了会上瘾。
地址:龙眼南路和长平路交口西150米
营业时间:晚上9点至隔天下午13点
长平老姿娘夜粥
颇受本地人推崇的24小时夜粥店,这里的生腌海鲜堪称招牌,无论是生腌虾还是生腌小米蟹都值得一试。
地址:长平路26号
營业时间:24小时营业
细姨甜汤
店里的各种食材都可以自由组合,搭出你想要的甜汤,同时也供应充满潮汕特色的无米粿、鸭母捻等甜品。
地址:长平路61号
营业时间:上午10点至凌晨1点半
杨记杏仁茶
除了杏仁茶、芝麻糊这类招牌,店里也卖各种广东茶点。无论是香芋排骨、凤爪还是牛百叶、豆苗饺,都又便宜又好吃。
地址:龙眼路62号(近长平路)
营业时间:上午8点至凌晨0点30分
雄记牛肉
这家的牛杂粿条汤和牛肉炒粿条都值得推荐,牛肉鲜嫩、牛腩软糯而牛丸Q弹,或许看起来颜值不高,但味道不会让人失望。
地址:龙眼南路龙眼市场旁
营业时间:上午11点至凌晨3点
阿群甘草梅汁水果
甘草梅汁水果算是汕头特色,微微带酸的甘梅粉洒在新鲜水果上,将水果本身的甜衬得更喜人。酒足饭饱后来份餐后水果,感受这里惬意的夜生活。
地址:龙眼路63号
营业时间:24小时营业
大树肠粉
龙眼路上的肠粉不少,但这家用薄透的肠粉皮、老板特调的卤汤征服了不少汕头人。猪肉肠粉和牛肉肠粉各有不同口感,特别牛肉肠粉中加了豆芽,口感满分。
地址:龙眼南路105号
营业时间:下午6点至凌晨3点半
桥下猪肚
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都能在这里喝到一碗热乎乎的猪肚汤。最近汕头时兴往猪肚汤里加柠檬和九层塔佐味,有机会也不妨到此尝试一下。
地址:龙眼路79号
营业时间:24小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