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日闲

2018-11-26郑雯馨

海峡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潮州人潮州木雕

郑雯馨

潮州古城里的人,既会自嘲“我们这里太小,不管做什么都是小打小闹,走出去的潮商都是想拼搏的。”又能够接受在这片祖先所选择的土地上安稳度日。如同“出花园”的隐喻——这里就是一座舒适安逸的花园,隔绝了危险,也隔绝了传奇的发生。他们选择留在“花园”,是否也就永远留在了无忧的青春期?或者说,他们选择过一种“恰如其分”的生活:守着自己的小天地,不出格、不出错,也不必传奇。

活着的古城

在潮州古城,猫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这些狡黠的生灵可不是以卖萌为生的宠物,它们依从本性,为这座美食之城捕捉那些烦人的老鼠。神奇的是,它们仿佛境内神一般,只负责自己领地的清静,别人家的老鼠是不理睬的。大抵潮州人骨子里也像猫,表面慵懒,实则骄傲——既是对那一千六百多年文化底蕴的自信,对当下的闲适生活亦是心满意足。

一直以来,从潮州旅行归来的人,带回的多数是与食物相关的记忆:琳琅满目的粿,令人垂涎的牛杂和鱼生。至于古城,似乎除了那条牌坊街,再无其他。但倘若你只注视牌坊街,就不能责怪这座古城未曾向你展示它的魅力,只有钻进牌坊街两侧的巷子,才能发现古城的魅力,你会与那些历经百年的宫庙、宗祠、古井、神明和传说不期而遇,它们多数并没有沦为凭吊的遗迹,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当下的潮州:譬如一年到头热闹的祭祀游神,在潮州人眼中,“众神皆是老爷”并不是迷信,而是对曾经造福潮州的人的感恩之情,因此他们以隆重的阵仗、丰盛的贡品来敬谢;广济桥边的公园,时不时就有票友拎着点唱机唱潮剧,无论当地专业潮剧团发展如何,民间都将潮剧视为生活中的娱乐,“现在潮州业余的票友是最活跃的,不同年龄层的都有,本地年轻人也开始接纳了,因为唱曲唱久了,你就不会想唱歌了。”潮州潮剧团的郭团长如是说道。 看过太多的伪古城之后,我们渐渐对“古城”敬而远之,但潮州依然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小巷里既藏着它过去的痕迹,如今依然还有生活的气息,当然也有一些新事在发生,譬如潮州一些当地的年轻人将老宅改造成民宿客栈、茶空间,想将潮州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身为潮州人的摄影师陈逸航十几年来拍摄了众多潮州人的生活图景,他在个人公众号“未来记忆”中推送这些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照片,并将其命名为“潮州·人情土俗风物散记”。在他的镜头下,人情、土俗、风物,这些符号式的风景纵贯了潮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但儒家的内核却是不变的。在他眼中,潮州古城里“鄉村式的社区总是令人感到亲切与温暖”。既然受限于环境,做什么都快不了,那就索性过得悠闲点、精致点。或保守或精明,不过是期望每天有闲暇能饮一杯茶,足矣。

茶米、茶礼、茶生

初到潮州时,在巷口的肠粉摊吃早餐,肠粉未到,老板就先端上了四杯茶,看来潮州人把茶当饭吃的传说所言非虚。无论是在牌坊街的骑楼里,还是在小街巷的摊档边,几乎人人一张小茶几,一只茶壶配着三个小茶杯。“喝茶摆三个杯,有谦让的意思。无论来多少人,我们都是三个杯,人多了就会请对方先喝,一般按照长幼尊卑的次序。”载阳茶馆的老板娘一边说,一边摆上三个茶杯,煮水、洗杯、烫杯,斟好茶依次摆在我们面前说:“这里的凤凰山产凤凰单丛,它有十几种香型,这种蜜兰香属于大众口味,你们可以尝尝看。”初饮时的确有一股清幽的花香扑鼻,第一口虽然微苦,但回甘却很持久。对此老板娘说:“我们的茶冲泡时讲究快进快出,浸泡太久的话香气就散了。所以传统用三个杯不用频繁洗杯,杯子里的香气也不容易散。”

关于三个杯的由来,除了谦让,还有一层品茶的意味在里头:三口为“品”,就是要决出茶的高低,潮州人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就有了“茶三酒四玩耍二”的智慧,三人饮茶变成了一种黄金搭配,拿捏准喝茶和聊天的节奏,让喝茶变成一种社交。所谓工夫茶,虽然也有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洒茶等复杂的过程,但说到底它也是非常市井、亲民的东西,首先你要有闲工夫,然后再去慢慢品茶。因此柏荫精舍主人柯敏会说:“虽然潮州人好像一天到晚喝不停,但其实我们摆着茶聊天,半天可能就喝个两杯,总是口水多过茶水。”

假如到古城拜访熟人,估计就要喝上半城的茶水,毕竟潮州人将人情都浸在了工夫茶里。潮州的旧俗里,就有在婴儿出生时,用洁净纱布蘸一点茶汤,在口中转一圈的“饲茶”风俗。人生的第一口尝苦,往后才能回甘。成人后不管是交友、处事,也都离不开一杯茶,潮州人从工夫茶里领悟的不仅仅是饮茶时的谦让,就连泡茶的器具手拉壶,亦规范着潮州人的日常处世。

“潮州人喝茶为什么用壶?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优雅的感觉。”柯敏如是说道,他三年前将郑厝巷的一栋古庵改造成手拉壶工作室,取名为柏荫精舍,如今这里既是他的工作室,也开放了培训教学,教授一些对手拉壶感兴趣的学生们。尽管朱泥壶、朱泥碳炉、若深杯和玉书煨是“工夫茶四宝”,但是潮州寻常人家多选择用宜兴壶,“因为手拉壶的工序太过复杂,而且一把好的手拉壶的价格不菲,我想尝试把这种局面扭转,做出更符合日常用的,但是做工同样要精致。”

潮州的手拉壶,基本巴掌大小,甚至茶杯也是小小的,外人看来就像是摆件,但对于潮州人而言,这样的大小其实很实用。恰如潮州人的生活亦是内缩的,“虽说这里土壤肥沃,但好苗子都要出去才可能发芽,余下的大家就在家里倒腾这些小东西,做个壶,喝喝茶。钻研深了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精细的文化。”在柯敏看来,做手拉壶亦是追求这种精细:首先是“细不容发”,即壶盖要正好贴合,倒茶时才不会从边缘流出,“这涉及冲泡时的举止是否优雅”;再者是出水的姿态,由于单丛茶讲究高冲低斟,好的手拉壶密封性要好,这样冲茶时,水流能收发自如,动静结合。“器具本身就是一种用来规范行为的工具,否则为什么说朱泥壶、碳炉、若深杯和玉书煨是工夫茶四宝?因为有这些东西,喝茶才能变成一件讲究的事。”

从饮茶到制作茶器,潮州人将精细的文化发挥到极致,因此给人一种闲适有度的感觉,尽管在柯敏看来,这样的精细多数围绕着生活层面,“这里本身资源有限,所以大家做事都很细致和认真,但是基本还是出于想保持现状的心态。”潮州人的工夫茶里,既包含着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不可避免地落下保守的嫌疑,在合掌之间翻腾,浸渍在茶的人情里,久而久之也变成了潮州古城生活的常态。

一种“长镜头式”的生活

潮州古城的日常就是电影里的一组长镜头:清晨六七点,古城一些老街边的早餐店开始营业,挂着“粿汁”招牌的店里,食客对老板点点头,老板便转身开始煮粿条,按照人数盛好一碗碗乳白的粿汁,不紧不慢地铺上卤味、豆腐、咸菜,再递到食客手中。大家默默地吃完付钱,向老板招呼一声就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此时大部分的店铺尚未开张,忙碌的是另一波人群——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的学生、开着摩托车送孩子上学或是买菜的妈妈,还有推着自行车的老伯,后座放着一筐清香的荷花,看见我们就招呼道:“买支花去拜神,保平安咯。”

九点一到,电器店的老板从半开的卷帘门下钻出来,拿着扫帚清扫门前的空地;隔壁佛具店的老伯点着烟,拿起电水壶到门前接水,准备泡一杯开工茶;对门的日用品店的阿婆弯着腰,将一筐筐瓷杯瓷碗排列整齐,和前一天我们瞥见的次序几乎分毫不差。甘草铺、茶铺、小食铺、中药铺、裁缝铺、风水铺、字画铺、挽面铺、婚嫁铺、铜器铺……所有店铺仿佛解除了魔咒,陆续苏醒,几乎就在眨眼之间,古城里便汇聚了无数的声响,变得喧闹起来。这些喧闹中并没有店家的吆喝声,他们安静地忙着手头的事,和一般商业街上热情的招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点一过,多数的店铺便进入小憩状态:店主们在自家的小茶几旁自斟自饮,偶尔看见过路的熟人,便招呼着喝一杯;或者搬张小凳子到隔壁去捋猫,顺便闲聊几句,难怪古城内藏不住秘密;有些估摸着快到饭点了,就直接在门口架起小锅,热火朝天地炒菜,潮州家常菜的味道迎面而来,让人不觉莞尔:这才是真正的烟火气吧。

除了几位老主顾,以及背着相机、充满好奇的旅客之外,午后的古城就是一段昏昏欲睡的时光,不少店家干脆半掩店门,躺在长椅上打个小盹,丝毫不担心有人突然闯入。店铺之上往往就是住家,有人别出心裁地在两层楼之间凿了一个通道,需要什么就喊一声,放下一只水桶,楼下的人将东西放在桶里,让楼上的人颤颤地吊上去。诸如这样的生活气息在古城俯拾即是:手写的“天官赐福”对联、造型各异的美术字店招、嗡嗡作响的电扇还有在店门口架起小桌子,对着作业发愁的小孩。这里的生活是恒温的,既不剧烈也不颓废;这里的人习惯了只做一件事,守着一份生计,悠闲地活。凡此种种营造出了一种“长镜头”的美感:它是一帧帧连贯的、真实的画面,不需要剪辑或添加滤镜,甚至变化本身也是以一种缓慢至无人察觉的速度在进行,时间就这样持续地流动,从而带来了一种永恒隽永的隐喻。

/西马路/

池祥发铜店

在这条街多少年了?

我们家做铜器已经有一百来年了,当时不是在这里。这个店是1981年左右开的,之前集体化时期还在工厂做过。当时广东省就潮州有唯一一家专门的铜器厂,基本家庭生活用品都有生产,比如脸盆、香炉、莲花灯、铜壶等等,现在我做的也基本是这几种。

这条街从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变化大吗?

从前就是老街区的样子啊!当时还是手工社会,基本没有什么工厂,我们这条街上二十来户人家,都是满足于自己的行当,能养家糊口就行,所以那时手艺都是传内不传外的。现在古城生活的居民还是挺多的,虽然说这里也要改造,但居民应该不会大规模迁走。

每天都在这里做铜器,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人或事吗?

前几天就有一个从厦门来的姑娘说要跟我拜师学艺,她原来在厦门做泥塑的,好像是从网上看到我的店,就过来说要跟我学。我说好啊,她那几天就过来帮忙,人心细,做的还是挺好的。因为我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所以现在下订单的话,要四年以后才能拿到。我家里都是女儿,所以也没想要把手艺传给她们,毕竟干这个活实在太累了。

不工作的时候,你都是怎么打发时间的?

我现在基本每天一早就过来这里做,一直到晚上七点钟才回家。不工作的时候就喝喝茶,看看手机和电视,或者是到外面跑跑步什么的。

/西马路/

老尾婚嫁店

在这条街多少年了?

我们的店是昨天才开的。(笑)其实我们算是全潮州第一家这种综合性的婚嫁店,结婚要用的东西这里全部都有,还能帮忙看日子。

这条街从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变化大吗?

从前这条街的东西很齐全,基本上生活用的东西都能买得到。现在变化是不大啦!不过你看我们这边入口不是盖了一个超大的“囍”字的Logo吗?据说准备把这里打造成婚庆一条街。

现在潮州办传统婚礼的人多吗?

我们这边各地婚嫁习俗其实都不太一样,但是办传统婚礼的人还是挺多的。再精简的也少不了腰肚、棉服和喜燈,在潮州民间还是认为要有这些礼俗才算是合法的婚姻。

潮州有哪些有趣的婚俗?

我们潮州的风俗习惯讲一个月也讲不完。比如说送聘时,女方要送给男方一个鸳鸯腰肚,假如是第一次结婚,还要在里面放一只草头,象征是原配。二婚的就不能放草头了。以前夫妻双方剪下一撮头发绑在一起,叫结发夫妻;我们这边用草头来代替,所以也叫“草头结发”。

/牌坊街/

厚记饼店

在这条街多少年了?

从我曾祖父开始就在古城里搭着竹棚做小生意了,一开始是卖地瓜、甘蔗和芋头,后来有了店铺就开始用这些来做饼。原来的老店已经拆掉了,现在的店面是我们亲戚的,这个生意传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们是典型的潮州古城人。

店里主要有哪些饼类?

我们家以前主要做的就是婚嫁饼,是跟潮州传统婚俗的“六礼”有关的六种饼。像太极形状的阴阳饼,就是象征两个人结婚了;佛手饼表示新娘过门后要操持家中的祭祀。这些饼看起来简单,背后都是有一些潮州的文化礼俗,尤其对子嗣和祭祀这两点很看重,平时卖的基本都是从婚嫁饼改进的产品。

潮州发展旅游后,顾客主要都是游客吗?

现在是有一些游客会买我们的饼,不过主要还是一些老主顾,大家买来做祭祀的贡品或者送礼,我们这边一年到头的祭祀实在太多了,初一、十五都要拜平安,从前条件不好,只能弄花生米这样的来拜,后来条件好了,用饼做贡品,比如五仁饼,现在是八月十五拜月亮的贡品。

/中山路/

木雕世家

在这条街多少年了?

我们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做木雕,都是家族传承的。但是一开始不是在这里,我爸爸是在宰牛巷租了店面做木雕,现在我三个女儿都跟着我学做木雕,她们各自有一个店铺,都在这条街。

这条街从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变化大吗?

这条路最早算是潮州古城的中心区,像总兵府、儒学宫都在这个区域。后来城市往南边发展,这边就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了,现在政府准备把这里规划成工艺一条街,木雕基本都集中在这一块,差不多有百分之七十了。

传统的潮州木雕工序很复杂吗?

潮州的木雕历史有几百年了,从前都是有钱人家才会请老师傅去做木雕,不限时间,就是要求精细。我们主要都是用樟木,它不仅防虫防蛀,气味也很好闻。做木雕很辛苦,要从基本功练起,一开始学磨刀具,然后一点一点学,设计图纸就要看经验和悟性。我现在就好像老中医,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只要顾客提要求,我就能直接画出来,做出来之后还要上清漆,颜色主要还是红黄这两种比较喜庆的颜色。

现在定做木雕的人多吗?主要都是用在哪些地方?

木雕运用还是很广泛的,不仅是装饰、摆件,还会运用在建筑上。现在挺多人喜欢用木雕的家具,他们来找我,我就先根据要求设计图纸,寓意都是好的,比如说郭子仪拜寿、四季平安图、锦上添花等等。你看我店里这么多的木雕就没有哪两块是完全一样的,基本都是用一整块木头雕出来的,他们定了用来做摆件,有横的、直的,也有不规则图形。

对话 陈逸航

未来的记忆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现在

未来,新的多样性将改变潮州这座城市,为它注入发展的活力与宽容的心态,并扩大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

开始“潮州·人情土俗风物散记”这个摄影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十几年来积累了为数众多的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照片,内容涉及当地行为、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政治与宗教等。所以开始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赋予已累积图片的大众传播价值,借此鼓励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比如有外地讀者就说他们想来潮州看看;本地读者会说他们获得了看待现状的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为什么将公众号取名为“未来记忆”?主要记录哪些内容?

“未来记忆”沿用了之前我在新浪博客的名字。这一命名是源于1998年时,我读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 Federico Mayor)于1994 发表的著作《未来的记忆》。在该书的前言中,马约尔提到:在我们周围,那些“不可逆转的迹象”在增多。

未来的记忆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现在。所以这个公众号的出发点是:以原创图文记录时间遗产与世界多样性。这一定位建立在一种整体观的基础上:无论是生物、自然、社会还是文化,多样性都是人类的共同资产,应该为所有人珍惜和保存。因此,“未来记忆”的视野是宽泛的,并不局限于某一类题材。

在拍摄“潮州·人情土俗风物散记”系列的过程中,你感受到潮州这座古城有哪些改变?

潮州这座历史上多次出现移民潮的古城,如今正迎来新一波的移民,而当地人的排外心态正逐渐减弱,他们甚至愿意与外来者组建新的家庭。

未来,新的多样性将改变潮州这座城市,为它注入发展的活力与宽容的心态,并扩大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当然它也将面临新问题,比如:怎样在不否定传统价值的前提下,不断地促进和适应这种变化。

你会如何形容潮州这座城市和潮州人?

潮州是地貌多样,资源紧张,灾难塑造以及传统色彩。潮州人则是具有儒家内核,强调宗族文化,多神崇拜以及商业优先。

猜你喜欢

潮州人潮州木雕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浅谈潮州手拉壶与茶文化
喝的什么茶
喝 的什么茶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潮州木雕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