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策略

2018-11-26徐嘉辉冯思豫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桂林可持续发展

徐嘉辉 冯思豫

摘 要:通过对桂林市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建设过程中的实地调查,分析其现阶段对可持续性景观构建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通过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施工方案可持续优化设计,促进桂林市构建符合地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桂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可持续发展

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该决议有利于促进桂林市构建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新模式。桂林市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极具地域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与漓江水系。现阶段,桂林市的城市发展还停留在构建适宜的人居环境与充实旅游资源上,对城市规划与景观设立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欠缺。本文从桂林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正阳东西巷为例,从景观施工角度调查、研究并设计具有生态可持续的景观施工方案。

一、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ASLA提出景观是各种自然过程的载体,这些过程支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健康的景观之上的。[1]城市景观作为连接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区,在一定的人工干预下,还应具备自我再生能力。城市景观相较于自然景观在自我再生能力对比上具有空间、环境、人工干预等多方面的差异。将城市景观在施工过程中与自然景观生态对标,在现有施工条件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良,为满足城市景观提升自我再生能力构建创造人工生态条件。

(一)城市景观

我国现阶段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较国外城市景观构建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14年10月颁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来,在不同地区关于构建海绵城市,构建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的策略、方法正不断深入研究、开展与实施,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纽带,它的发展应该综合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特点,梳理两者之间的特殊性,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討与研究:

第一,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联系。现阶段国内的城市景观开发大多趋于破坏原有的景观生态,颠覆性地开展景观规划设计,大面积的地面硬化造成城市地下水的流失,不合理的排水系统照成城市积水、洪涝,缺乏对植物自然环境系统的摸索,缺乏对景观施工的深入思考,急于求成。通过研究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设计、规划、管理与政策制定建立具有可持续性、健康、和谐的协调关系,从而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改善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

第二,城市景观与地域环境之间的联系。当前,有部分城市的景观规划与地域自然景观习性相违背,过分追求景观规划成功案例,欠缺在时间、空间、尺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无形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现阶段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城市景观规划应充分研究地域自然景观习性,最大化地利用本土植物特性,通过深入设计构建符合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二)历史文化街区景观

在现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过度的模式化,导致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大多缺乏地域性和原创性,没能将城市独特的地域风貌、人文情怀最好的展现,造成“千城一貌”的现状,对城市历史的传承与地方财政的损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2]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视野主要围绕街区的整体风貌构建,一味追求视觉上的美感,整体过于项目化,缺乏对街区景观可持续再生和地域人文的深入研究设计。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宏观”中的“微观”,但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独特定位,其内部景观的设立能直观地反映城市对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笔者认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景观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考量研究。

1.街区景观的地域性设计

国内大多城市一味追求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成功案例,照搬照抄,构建的景观“形似意不似”。国内大多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构建理念局限在创造旅游场所、设计整体风格统一等狭隘的思维当中,缺乏对地域人文的深入挖掘,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点与景观构建相结合。

2.街区景观的自适应能力构建

现有的城市景观对于城市地域气候因素考虑不周全,缺乏对旱、涝情况的充分考量,导致在旱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在雨季导致大面积的城市内涝,这些都是现有城市景观在对地域气候条件考虑不充分导致的。在城市景观构建当中,应充分研究城市近百年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景观应具备耐旱、排涝的特性。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构建景观植物对环境需求的自适应循环,以此满足可持续发展。

二、正阳东西巷景观现状

正阳东西巷现有景观构建与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类同,缺乏对景观可持续的综合考量。正阳东西巷整体建筑风貌仿造明清建筑修复追求整体风格的统一,在桂林市整体城市规划中极具历史特色,但通过深入考察,正阳东西巷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一样,缺乏对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设计,设计趋于表象。本章从正阳东西巷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缺陷分析。

(一)道路铺砖

街区的道路铺砖主要功能为集散行人提供平坦舒适的通道,其设计应与街区整体风貌相呼应。正阳东西巷的道路铺装基本为青石板大面积铺设缺乏对可持续的深入研究。例如,道路铺装过程中缺乏对极端气候的深入考量,当遇暴雨后的水涝,东西巷的道路铺砖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在街道内部形成内涝,对沿街的住宅与店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类同地面硬化的铺砖模式,会造成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缺失,长此以往会造成地下空洞导致地面塌陷。

(二)街区植物景观

正阳东西巷植物景观主要依靠盆栽景观。历史文化街区如果缺乏植物生长的“动态”,缺乏绿色景观对建筑的“润色”,其整体风貌也会大打折扣。盆栽景观其优点在于便于移动,方便组合构建景观,其缺点在于不具备生成具有地域景观特色风貌的景观群,会缺乏对历史感的营造。植物盆栽在旱季需要进行人工浇灌,浪费了人力、财力,其在浇灌期间使用的输水软管会对行人的行走造成不便。

(三)街区环卫景观

正阳东西巷内部垃圾桶设立,没有针对东西巷道路宽度与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回收时对操作空间的考量,影响行人通行与街区环境。正阳东西巷最宽的道路不足十米,最窄的不足三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如不能对垃圾回收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势必会影响到沿路的行人与商品,同时狭小的空间也局限环卫工人的施工操作,势必对正阳东西巷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案

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其意义在于“以点带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创、构建具有代表意义的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整体是宏观构思,具体是微观操作落实,通过对具体工作深入可持续发展研究才能逐步完成对创新示范区构建模式形成,以此形成典范。景观的美化只是表象,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需要的是对景观细节的把控,打破其景观构建惯性思维,深入可持续性研究,完善景观可持续性体系构建,才能促进可持续景观大范围推广。

(一)道路铺砖

正阳东西巷道路铺设现状,由于缺乏植物的设立,道路青石板与水泥砂浆将雨水和粘土隔离,雨季雨水通过下水道直接排向河流形成(雨水-下水道-河流)的疏导模式,阻碍了该区域环境自循环,破坏了区域生态发展。

可持续景观施工大样,1°到2°的青石板铺砖倾斜让街区雨水汇聚在植物景观区域,改良原有街区铺砖会造成的水涝缺陷,同时丰富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该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案以海绵城市宏观规划为指导,微观构建符合小区域范围的可持续景观,其主要部分在于通过对雨水的收集,满足对旱季植物用水的需要,通过对增压将蓄水池内的水全自动化输送地表植物日常用水需要,杜绝人工拉扯输水软管现象。植物设立能使雨水通过细沙-粗砂-鹅卵石-粘土的多重过滤,下渗补给地下水资源,促进城市自然资源可持续。

(二)植物景观

正阳东西巷与其他缺乏植物景观的场所关于植物设立的观点类同,大多使用以防腐木花箱为承载物。其优点在与便于移动,方便置换景观植物,其最主要缺点在于植物浇灌不便,浇灌时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通过对防腐木花箱内部构造的再设计,改良防腐木花箱的内部构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反复利用,以此构建水资源的可持续。

防腐木花箱由防腐木和粘土组成,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其缺点在于浇灌频率高,浇灌持续时间短,水资源流失严重,不符合可持续。花箱改良后,通过一次的浇灌,水资源通过细沙-粘土-鹅卵石将雨水过滤流入花箱底层蓄水箱,通过蓄水箱外部机械增压将蓄水箱内水源再次回流补给植物,供与多次用水。其优点在于,一次浇灌多次使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杜绝浪费,减少了输水软管在街区的使用,便于行人通行。

(三)环卫景观

可持续创新示范區需要针对的不仅只是环境可持续,更应该注重针对惯性环卫工作模式可持续。通过垃圾桶分类底下预埋各分类垃圾传输流线,在原有的“垃圾桶-环卫工人进入街区收纳-垃圾车”模式转变为“垃圾桶-垃圾传输流线-垃圾车”模式,其优点在于最大程度的不影响街区商户和行人,改善历史街区整体风貌;但其缺点在于垃圾箱固定不可移动,需要街区规划设计师在设计时有预见性,杜绝再次修改,影响整体施工。

四、结语

本文通过街区道路铺砖施工、防腐木花箱改良和垃圾流线设计三个施工角度进行阐述,对正阳东西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改良思路,为正在规划的街区提供可持续景观设计理念。现有街区其模式都大同小异,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深入考虑有助于提升街区影响力,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新的、可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01):7-11.

[2]徐嘉辉,刘清华.城市修补视野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模式研究——以桂林正阳东西巷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5):32-33.

作者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桂林可持续发展
桂林行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