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纪录片生存发展问题研究

2018-11-26崔宁张宗元

记者摇篮 2018年8期
关键词:纪录片新媒体

崔宁 张宗元

【摘 要】中国纪录片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几年新媒体技术不断地革新成熟,我国纪录片制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当前我国的纪录片和新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并有着融合发展态势。本文主要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纪录片的处境以及所遇到的难题,并详细讲解新媒体是怎样带动我国纪录片快速发展,并以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生存问题 纪录片

一、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纪录片生存现状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正式上映。这部纪录片只有短短的七集,并且其所处的时间段并不是黄金时间,但是得到的收视率却远远高于绝大多数黄金档的电视节目。

从狭义上看,这种现象的出现带给了人们一些思考,是否需要改变以电视剧引领电视产业发展的传统局面,纪录片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否代表着纪录片应当作为“领头人”带动电视产业的发展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赞同这个看法,笔者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某些卫视开始走下坡路,这两个现象的出现是有着一定的偶然性的,因此它们并不能代表整个电视产业。相反,如果我们站在其他卫视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电视剧仍旧主导着各家卫视的收视率。

站在广义的角度来分析,电视纪录片的受众范围比较小,并且其对受众的情感要求以及审美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它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而且不容易和受众产生共鸣,所以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来广告宣传。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纪录片开拓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舌尖上的中国》取胜之道

1.贴近生活的选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贴近生活,并且《舌尖上的中国》所叙述的方式十分地接地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聚焦在食物上,还加入了劳动者采摘、挖掘以及制作食物的整个过程,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上,来呈现出劳动的整个过程和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这种叙述的手段能够和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2.新媒体环境的滋养。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是通过一种平等对话的形式来缩短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刺激观众主动加入到其中并分享,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新媒体可以快速地获取受众的需求与反馈。除此之外,和以往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将观众体验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也会根据这个新特点做出一定的改变。

3.受众面积广泛。如今在网络社交媒体中,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如果一个电视节目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把受众的聚焦点从新媒体转移到电视上。在节目正式播出之前,社交媒体往往都会通过播放片花等手段来激发受众的兴趣。《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采用这种手段,因为食物所覆盖的范围比较大,同时还寄托着一定的情感,所以它立刻就在社交媒体当中刮起了一阵浪潮,有着极高的转发率。

三、新媒体时代下电视纪录片的未来发展优化策略

1.新媒体特性的利用。社会化媒体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互动性、定制化以及社会化。互动性保证了受众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同时也使得媒体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以便做出及时的应对。定制化使媒体可以通過受众的反馈以及行为偏好来为受众提供最符合他们口味的信息。

2.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其题材十分贴近生活,同时还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感和情感,符合大众的口味。《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展现了对劳动者的尊敬,也充分显现了我国的烹饪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饮食传统,传递出最为朴实的情感。在节目正式上映之前,就获得了大量受众的关注,在节目上映之后,大量的网友强烈推荐这部作品,掀起了一阵热潮,获得了一致好评,因此拍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是取胜之道。

3.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发展的根本还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受众。新媒体和网络的互动性保证了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媒介,相比以往,受众的偏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受众对媒体的挑选也慢慢地透露出碎片化的趋势,媒体根据这个情况做出了一些调整。社会化媒体为碎片化的受众提供了一个重新组合的空间,通过分享转发让具有相同偏好的受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交流,讨论所喜爱的事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也逐渐实名地参与到社会化媒体,并且有着一定数量的追随者,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受益于社交媒体上的转发和分享,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

四、总结

中国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下,受益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对纪录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弥补自身的不足,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源于生活,服务百姓,传递出正能量,才能真正了解新媒体背景之下纪录片的真实状况,合理地运用新媒体这一手段,才可以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方秀莲.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造[D].扬州大学,2010;[2]李翔,李芸.电视纪录片网络化生存现象研究[J].中国电视(纪录),2011.(9):5-7;[3] 孙琳,田霖.舌尖上的中国——一场纪录片创作的实验[J].影视制作,2012.7;[4]张同道.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 .3.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A13G960601。

猜你喜欢

纪录片新媒体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