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研究

2018-11-26初小沛

课外语文·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初小沛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国民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创新与传统相结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语文是培养传统文化的土壤,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工具,而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尤其对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因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所以研究传统文化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结合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小学生认识到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人文知识,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创建良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如何执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让文化不断层,是中学教师的作用责任,也因教育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下文我们将通过课前、课堂、课后的顺序具体阐述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

一、课前充分备课,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文章,大量的古诗词等,承载着中国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题材。当然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引用内容侧重文化知识的简单普及,那么如何充分备课,结合小学的教学条件编写教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完备的支持。

《论语》《孟子》等经典典籍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深深影响了大量古今文化名人。如李白,诗风洒脱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以沧海波折比喻人生潮起潮落,以积极态度直面挫折险阻,长风终会击破巨浪扬帆远航,诗句格局大气,我们通过诗句的研读就可以抓住了诗人的特质不愧被称为诗仙。儒家讲“仁义”三纲五常,道家讲“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儒以治国,道以修身。陶渊明被世人称为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心态平和乐观,面对人生波折,用自然美景抚慰心灵,虽遇逆境仍怀抱期待美好生活的态度。

二、课堂教学,领悟传统文化魅力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指导思想,强调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深入探索,创造活泼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时间段学生刚开始接触一些文言文的文章,因几千年文化发展,文言文语言的应用习惯与我们生活中平时说话极大不同,对学生来说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具体到每个字每句话包含的含义都非常多种多样,非常艰涩,学习过程需要细致的分析和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古文知识的时候应该寻求好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红楼梦中开头林黛玉初进贾府一节,林黛玉婉拒邢夫人留饭的时候的语言神态,“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短短几句将林黛玉谨慎周全的性格处事方式就描写出来了,接下来一段凤姐人未到声先闻,将凤姐凤辣子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就定了人物形象,作者笔力深厚,不难看出语言的魅力。

我国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沉淀,用词用典讲究,诗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饱含诗人的情感,形成了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大量的古文背诵和诗词欣赏,然后学生基本上是能够达到朗朗上口,但是在词文翻译解释的时候照搬书本释义。虽然基本的理解是有了,但是在语句的通畅和情感的深入理解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学生在解读的时候基本上通过直译的方式,去理解字词的含义,没有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和环境,深入理解诗人虽国破家亡年已老迈,但是即使在梦中也时刻牵挂故国,希望还能以身报国披甲上阵的志愿。

三、课后延伸阅读,扩大传统经典阅读的广度

课外延伸阅读,不仅是通过阅读的方式理解经典文章,也可以有其他多樣的形式帮助学生扩大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我国对传统的文化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媒体制作传统文化相关节目,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等古典诗词类比拼节目,已经举办了多次,邀请了全国各个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参与;《百家讲坛》,于丹、易中天等学者对中国经典文章进行现代化的解读,通俗易懂,引发一波又一波学习古代文化的热潮。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创作古风歌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歌曲融合。另外,汉服、传统成年礼、孔子学院等都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复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时代背景,鼓励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从多方面理解传统文化之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文化是中国多年的人文积淀,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快速发展的大道中,中国要保持民族特色继承和发展中国灿烂的文明。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传统文化也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体现,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探索教学方案,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下去,这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海芬.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数外学习(小学版上旬),2014(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