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骨牵引针眼护理的影响分析

2018-11-26吴丽君张锡红徐娜朱敏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聚维酮针眼消毒液

吴丽君,张锡红,徐娜,朱敏华

(江苏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无锡 214011)

骨牵引是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有效复位及固定骨折、脱位部分,临床上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1]。由于牵引时间较长,容易引发各类并发症,针眼感染是其中之一[2]。有研究表明[3],针眼感染发生率极高,若后期感染加重则很难继续牵引,这不但延误治疗,更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对预后极为不利。消毒液的选择针眼护理中是极为关键的步骤,要求所选消毒液既要有消灭细菌的作用,又对周围组织(尤其是皮肤粘膜)的伤害较小[4]。临床上用于针眼消毒的溶液种类繁多,常用的有75%酒精溶液、聚维酮碘溶液、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醋酸氯己定乙醇溶液等,但对于最佳针眼消毒溶液一直存在争议[5]。本研究将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应用于骨牵引术后患者针眼护理探讨其效果,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a)影像学检查确诊需行骨牵引治疗者;b)眼周皮肤无破损;骨牵引天数大于6 d者;c)小学文化以上,具备基本认知能力者;d)意识清楚,行为能力正常者;e)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a)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b)合并糖尿病者,全身感染严重者;c)临床资料不全者,交流障碍者;d)有精神疾病史者,无法配合者。

根据标准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以聚维酮碘消毒的骨牵引术后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以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的骨牵引术后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3例,女19例;年龄19~73岁,平均(49.21±9.28)岁;其中胫骨结节牵引32例,股骨髁上牵引6例,跟骨牵引24例。观察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20~72岁,平均(50.14±9.32)岁;其中胫骨结节牵引28例,股骨髁上牵引9例,跟骨牵引25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护理时间均为1周。

1.2.1 对照组 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针眼护理,该产品有效碘含量为0.45%~0.55%。护理人员在患者牵引术后立即为其进行冰袋冷敷,持续2 d,术后第1天进行封闭式护理,拆除针眼处敷料后,用棉签蘸取适量消毒液常规消毒3遍,先处理针眼处,再至内部,最后外周,钢针处消毒必须从近端到远端按同一方向进行消毒,切勿来回涂擦,保证消毒面积至少达20 cm2,每根棉签只擦拭1次,用完即丢入垃圾桶。用医用剪刀将优韧宁(一种粘贴型无菌敷料)从正中剪一直径为2.5 cm圆形开口,待消毒液干后,将开口对准针眼轻轻覆盖并抚平。

1.2.2 观察组 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进行针眼护理,该产品葡萄糖酸氯己定含量为1.8%~2.2%,乙醇含量为63%~77%。患者术后1d进行封闭式护理,先拆除针眼敷料后再以棉签蘸取消毒液擦拭,具体方法同对照组。

1.2.3 针眼护理 a)若针眼无液体渗出、红肿,则不再进行额外消毒处理;若针眼有少量液体渗出或红肿,则每日重复消毒敷料1次,并用庆大霉素配以20 mL生理盐水浸透无菌棉球,紧贴针眼进行湿敷,每天2~4次;若针眼液体渗出较多、红肿明显,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则每日至少重复消毒敷料3次,消肿方法同上,护理人员同时加强监督,当敷料吸收渗液饱和后,及时再次针眼消毒,更换敷料,防止渗液浸渍伤口,进一步加重感染。b)对针眼处化脓严重的患者,在以纱条引流大部分脓液后,用庆大霉素溶液冲洗针眼,再将纱条浸湿(庆大霉素溶液)再行引流,直至脓液完全消失,3 d后再改以传统消毒,必要时保留部分分泌物以作药敏试验。c)针对因针眼干燥引起疼痛的患者,给予红豆粒大小的红霉素软膏进行润滑,涂抹过程中注意不可堵塞针眼。d)关于针眼处的结痂处理,若周围皮肤完好、无渗液、红肿等则予以保留;若有感染风险则湿润后再清除结痂。

1.3 观察指标

1.3.1 感染情况 根据《感染病学(第三版)》对针眼感染进行分级[6],I级:针眼处皮肤出现轻微红肿,伴有少量渗液,患者有轻微的疼痛感;Ⅱ级:皮肤明显红肿,渗液增多,患者轻度疼痛,针眼有少量分泌物,需加强护理;Ⅲ级:皮肤明显红肿,出现大量渗液,疼痛感明显,并伴有38.5℃以下的发热症状,针眼分泌物增多,短期内抗生素己无法控制;Ⅳ级:软组织严重感染,针眼周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牵引针开始松动,无法继续牵引;Ⅴ级:除软组织严重感染外,X线显示出现骨髓炎等针道感染,必须在去除牵引后进行感染控制;Ⅵ级:在除去牵引进行治疗后,针道逐渐愈合,但仍需定期切开引流脓液,切除感染的组织。Ⅰ~Ⅱ级为轻度感染,Ⅲ~Ⅳ级为中度感染,Ⅴ~Ⅵ级为重度感染。若针眼处无上述症状即为无感染。护理人员分别观察两组护理1 d、3 d、7 d后针眼感染情况,并进行记录,对比分析。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骨钉的插入,皮肤局部会发生颜色改变、皮温增高、少量渗出等代偿反应,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需与感染鉴别。

1.3.2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进行评估。该问卷共50项条目,每项0~2分,“非常满意”计2分,“基本满意”计1分,“不满意”计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0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人员下发调查后统计各满意层次例数,计算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进行对比分析。经检测该问卷Cronbach’s α=0.89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后感染情况、满意度均用[例(%)]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后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 护理1 d后,观察组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d、7 d后,观察组感染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后感染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骨牵引在骨科治疗中较为常见,通过钢针将骨质穿通后进行牵引,可使骨骼、关节等正确受力,高效恢复骨骼位置[7]。针眼是钢针穿刺后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因与空气直接接触,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微生物的侵扰,容易引发感染,而最终可能会延误手术实施,同时增加患者生理痛楚,因此,针眼抗感染护理尤为重要[8]。

聚维酮碘消毒液有效成分为碘,这是一种对各类病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物质,安全性较高,可直接接触创面,且对组织细胞基本没有刺激性,因此广泛用于临床消毒[9]。但稳定性较差,血液、脓液等有机物均能降低其杀菌效果。本研究中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对照组针眼感染程度逐渐高于观察组,这与针眼渗液降低聚维酮碘的消毒效果有密切联系。再者,聚维酮碘是一种有色制剂,消毒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皮肤染色,从而干扰护理人员对患者针眼情况的正确判断,进而影响护理质量[10]。葡萄糖酸氯己定是一种双胍氯苯,有相当广的抗微生物活性,尤其对消灭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极为有效,且血液等有机物对其消毒效果影响较小,亦具备安全性,临床上鲜有过敏反应[1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3 d、7 d后感染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说明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应用于骨牵引术后患者针眼护理可有效杀死细菌等微生物,且具有长久性效用。研究表明[12],氯己定类物质在皮肤稳定性较强,且不会被皮肤吸收,安全可靠。由于葡萄糖酸氯己定属于分子键化合物,不溶于水,需以乙醇溶解稀释,因此,此种消毒液是由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构成的混合型消毒液,且其效果不是简单的葡萄糖酸氯己定与乙醇两者消毒效用的叠加,而是综合两者的优势[13-14]。一定浓度的乙醇可加快消毒液的风干速度,减少护理人员等待的时间,提高效率,使用过程中着色程度亦小于聚维酮碘,利于临床观察,进行诊断[1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应用于骨牵引术后患者针眼护理可有效提高满意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第一,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皮肤着色度小于聚维酮碘。皮肤着色不仅影响美观,患者看到后可能误以为伤口感染加重,质疑护理质量,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不予配合,深化护患矛盾;第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抗感染能力高于聚维酮碘。一般说来,患者护理满意度绝大程度取决于护理效果,观察组针眼感染情况普遍轻于对照组,因此其护理满意度亦远远高于对照组[16]。

综上所述,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应用于骨牵引针眼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聚维酮针眼消毒液
84消毒液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快速消除针眼10妙招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