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思想

2018-11-26孙胜男张一卓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堂纪念形式

孙胜男 张一卓

(聊城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聊城 252059)

自建筑学学科诞生以来,结构、形式与空间就作为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被古往今来无数建筑师所探讨.维特鲁维在著名的《建筑十书》中所提出的建筑三大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即是分别对应结构、空间和形式的[1].建筑师们对结构与形式、空间复杂关系之认识在建筑学漫长的发展史上也一直发生着变化.现代以来,建筑与形式、空间的关系渐渐从将结构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趋向于将其作为一种“要素”去创造形式、营造空间.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与陈其宽在设计路思义纪念教堂(见图1)时,这种思想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建筑发展史上结构与形式、空间的关系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者总会首先确定一个概念来引领总体设计思路的发展.在现代很多建筑设计中,空间是作为概念发展最主要的元素出现的,而结构只是扮演着辅助空间成立的角色,与形式的关系更是十分微弱.但是在建筑的发展历程中,结构与形式、空间的关系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概括来说,存在3种类型:

(1) 结构作为基础,由结构的发展产生空间与形式.古埃及金字塔(见图2)的空间与形式就基本上是遵循结构受力规律产生的结果.

(2) 结构作为形式、空间成立的手段,与形式、空间的形成无直接关联.当前我国大多数高层住宅建筑就属于这种关系:框架虽然限定了空间的范围,但对于内部空间的营造、外部立面的设计基本上并无影响.

(3) 结构作为建筑设计概念发展的要素,与形式的构成及空间的营造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这种关系即为路思义纪念教堂设计中所采用的思想,也是在现代建筑再发展时期现代建筑师正在探寻的一种思想.

现代建筑学起源于西方,由低级到高级、按否定之否定以及螺旋形式发展的线索隐约贯穿于西方建筑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2].结构与形式、空间的关系也符合这样的发展规律:从最初由于生产力水平限制而必然服从自然规律所导致的结构与形式、空间的一致,到因技术手段的发展,人们在空间艺术中追求复杂性与矛盾性所带来的结构与形式、空间的分离,再到后现代主义由于建筑设计思想的变迁、建筑哲学的反思所产生的结构与形式、空间再次统一的趋势.表面看似是思想的回归,而本质上却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质的飞跃.

图2 埃及金字塔Fig.2 Egyptian pyramids

图3 中国古典建筑结构Fig.3 Chinese classical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2 东方哲学对于结构与形式、空间的理解

在东方哲学中,道家学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中非常深刻的思想.道家讲究“道法自然”,“道”是老子哲学中至高的概念.此处“道”创生的过程,就是“道法自然”的过程[3].而这里的“自然”就是指事物“自然而然”的状态,因此“道”之创生是顺应万物本原结合的状态的.那么“法自然”的活动就不应该刻意对原本自然的东西产生影响,应该任由事物由自然的原则和谐的加以结合.

对于建筑来讲,形式与空间是精神价值的体现,是建筑作为一门空间艺术的所必须具有的外在要素;而结构却是建筑成立的物质基础,是建筑内在逻辑的要素.内在逻辑要素与外在的价值体现相统一,即建筑的形式、空间不应违背结构的基本组织规律,结构也不应脱离形式、空间的要求自成一系.在处理结构与形式、空间关系时不应刻意将某种元素强化而人为的干涉建筑的生成,而应让构成建筑的各要素自然的统一在一起,达到一种“自然相生”的境界(见图3),结构即形式、结构即空间.

东方哲学对贝聿铭、陈其宽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清晰地反映在他们的建筑设计中.究其渊源,这两位建筑师均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在他们的启蒙时期,中国哲学就已经在他们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浓缩着东方哲理、硕儒品性和特立独行的西方观念,不仅体现出古老东方文明的现代价值,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人类为诗意栖居所付出的不懈努力[4].贝聿铭如此,陈其宽亦然,在路思义纪念教堂设计时,他说“是以东海之教堂,亦必以为鹄的,期能在此建筑中,反映吾国文化传统,揭示基督博爱牺牲之旨意,且兼具此时代之创造能力与精神”[5].也正是东方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两位建筑师,成就了路思义纪念教堂这一伟大的建筑.

3 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限定

路思义纪念教堂坐落于台湾台中市东海大学内,该所大学是一座由基督教会创办的拥有浓重东方特点的学校,从空中鸟瞰呈现出如图4所示的合院布局.路思义纪念教堂对该大学可谓是重中之重,担负着教会文化与东方传统相结合的重任.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空间是建筑功能价值的体现;而形式就是建筑艺术价值的体现[6],也反应了建筑生成中的设计思想.空间营造的手段因人而异,形式构成的途径也千差万别,这体现了不同的人对于结构与形式空间关系的不同理解.教堂建筑对于空间的要求是独特的,它应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神秘感、缥缈感和纵深感;而在形式上则要求建筑能带给人以高耸庄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受.

图4 东海大学总平面鸟瞰Fig.4 The layout features of Donghai uiniversity

图5 古典主义教堂内部空间Fig.5 Interior space of classical church

3.1 哥特式教堂结构与空间、形式的关系

哥特式教堂是西方传统教堂的典型代表,也是传统教堂建筑在处理结构与形式、空间关系的典范.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将骨架券作为拱顶的主要承重构件,因此越来越复杂的教堂功能平面得以实现,围护部分从承重任务中解放出来,中厅、侧廊等部分皆可更自由的开窗,这为教堂引入光线提供了便利,如此哥特式教堂常以光线营造出或灿烂明朗或幽深神秘的空间.

(2) 结构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券和尖拱不仅侧推力较小,更能在形式上创造向高处无限拔高的升腾感,给教徒以震撼的心理感受.在空间上,以尖券和尖拱形成的中庭空间高耸深远,教徒身临其中,仿佛灵魂都在向天国飞升.

哥特式教堂以结构促成了其作为宗教建筑所需要的(见图5)庄严的形式和崇高、神秘的空间,这种结构与形式、空间的协调在西方教堂建筑中十分常见.

图6 路思义纪念教堂总平面图Fig.6 The master plan of Luce memorial chapel

3.2 路思义纪念教堂的条件制约

东海大学内多是中国古典建筑,故要求教堂不应带有西方建筑的形式,应与周围场地环境相融合(见图6).但建筑的性质又要求其具有教堂空间所应有的神圣、庄严之感.场地与建筑使用要求对教堂主要做出了以下几点限定:

(1) 教堂的外立面平整光滑,形式优美,以便安装瓦片与周围传统建筑形式相呼应.

(2) 建筑外轮廓线要求高耸提拔,给人升腾感,以反映教堂建筑神圣庄严的建筑性格.

(3) 建筑外轮廓应表现“坡屋顶”建筑语言,抽象出古典中国建筑意匠.

(4) 教堂内部营造高耸的空间形态,以营造肃穆神圣的空间氛围.

(5) 光的引入应悠远、集中,以对人们的精神产生有力引导.

(6) 平面布置需统一规整,以满足教堂使用功能上的要求.

(7) 教堂空间内部尽量少产生其他构图元素(例如柱子),以免干扰教堂空间中心的产生,此时,如果继续采用拱券结构,势必会带来结构、形式空间关系的分离.

4 路思义纪念教堂设计中结构、形式与空间关系的诠释

路思义纪念教堂设计思路与现在常见的思路有很大不同.在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概念中,“结构设计”不仅是一道使建筑物成立所必要的“工作程序”,而是完全渗透到建筑设计方方面面的一个“设计概念”.要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吻合的形式,并且营造一个拥有正确氛围的空间,如果采用一般的设计方法,那么有可能是在完成空间设计与形式设计后交由结构工作人员为建筑进行合适的结构选型.但是结构设计人员对于建筑整体设计概念并不熟悉,形式空间的构思与现有结构形式并不匹配.因此,结构的参与有可能会对建筑本来的空间构思、形式构思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在进行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时,建筑师并非将结构置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步骤进行设计,而是将结构设计整合于整体概念的设计之中,即在不丧失结构属性的前提下,使结构协调于建筑系统之中,同时具有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特点[7].为达到结构与形式、空间相渗透的关系,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项操作.

4.1 结构与建筑形式相统一的操作

结构与建筑外部形态的关系,其实就是结构与立面的关系、结构与外轮廓线的关系、结构与主入口的关系、结构与细部间的关系的综合[8].在路思义纪念教堂设计中主要涉及了结构与立面、外轮廓线的关系.

4.1.1 建筑立面处理

曲面板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曲面造型形式,使教堂的立面优雅不失庄严.4块巨大的劈锥曲面如雕塑般(见图7)屹立在大地上,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金瓦片布满整个曲面外侧,与周围建筑紧密呼应.瓦片是中国传统建筑关键的元素,坡屋顶亦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关键元素,金黄色瓦片与优美的缓坡,使得这座建筑虽然身为一座由几何图形构图的现代建筑,却多了中国传统的动人情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立面顺应着结构的发展,瓦片表皮虽将结构的表面掩藏起来,可是结构的形态与立面的形态依旧是一致的(见图8),这种和谐的关系清楚地体现于教堂外观上.

图8 路思义纪念教堂的瓦片Fig.8 The tiles of the Luce memorial chapel

4.1.2 建筑外轮廓的处理

结构的形式即为外轮廓线的形式,既没有使结构追随形式,也没有使形式追随结构.结构的韵律即为形式的韵律,结构的变化即为形式的变化,结构与外轮廓完全整合在一起(见图9).“坡屋顶”的建筑语言也通过结构的形式抽象了出来,这种抽象无折衷主义的鄙陋粗俗之态,是将东方建筑意匠深刻地蕴含在了其中.

4.2 结构与建筑空间相统一的操作

路思义纪念教堂需要一个较为规整的大空间作为其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于是建筑师将曲面板既作为墙体又作为屋面限定出了教堂所需要的功能平面(见图10).此时,结构构件除了起到受力作用外,也是空间生成的条件.空间形态和结构形态保持高度一致,因此无论是空间还是结构均不会干扰彼此,两者的完整性得以保持.4块劈锥曲面的结合处留有透光的缝隙,在顶面上更是按东方的传统,形成了无限延伸的“一线天”[9],给人以光影朦胧之感(见图11所示).这种采光方式在根本上不同于常用的开窗、开门等操作,透光的洞口对于结构的整体性不会产生丝毫破坏,其产生的方式符合自然规律.

图9 路思义纪念教堂的壳体结构Fig. 9 The shell structure ofthe Luce memorial chapel图10 路思义纪念教堂平面图Fig.10 The plan ofthe Luce memorial chapel 图11 路思义纪念教堂空间Fig.11 The space ofthe Luce memorial chapel

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中,结构设计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其结构、形式与空间紧密地渗透在一起,避免了各个过程分离所带来的矛盾.所谓结构、形式与空间的相互渗透,归根结底是力学与美学的有机统一.坪井善胜的“美在合理的近旁”,即是对此最完美的诠释[10].

也就是说,结构并非仅仅只是建成建筑的物质基础,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与形式和空间的生成紧密关联.合理的秩序关系是构筑结构形态的基本原则,同样,完美的结构形态必然体现了合理的结构原则.正确的结构理论应是这些合理性的真实反映[11].

路思义纪念教堂所诠释的结构、形式和空间之关系属于现代建筑正在发展的第三种结构与形式空间关系,但又不同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建筑设计师的结构观.这种思想根植于东方哲学思想基础,又继承了西方建筑的部分结构观念——结构体系同时担当围护体系.

5 结论

近年来,结构与形式和空间的关系越来越被建筑设计师们所重视,而对于建筑结构与形式、空间的关系探索,依然需要一代又一代建筑师的不懈努力.路思义纪念教堂的设计思想中所体现出的结构与形式、空间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关系,也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 结构设计可体现在建筑整体的设计概念中,而非独立于设计概念之外.若在最初形成概念时结构就参与到整体方案的构思中,而非在空间或形式设计完成后选择一种使之成立的结构,那么方案整体就会更流畅、更完善.

(2) 结构也可作为概念发展的一种“元素”去运用.在建筑设计概念发展的过程中,结构可以与形式、空间一样“主动”为概念的分析与发展提供灵感和动力,而非“被动”的跟进概念的发展.三者应协同共进、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3) 建筑周边环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空间上,亦体现在建筑的结构上.遵循周边环境文脉、肌理所设计的结构,会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对话更和谐、关系更密切,更能渲染周边环境所形成的氛围.

(4) 强化结构与形式、空间关系会对设计带来有利的影响,它可以强化方案的逻辑,强化形式和空间的完整性.结构与形式、空间的不统一常会导致结构与形式空间互相矛盾,相互割裂,而格式塔心理学表明人类天生就有将事物补全的倾向,因此这种割裂不仅对于结构来讲是不合理的,也会对建筑形式的美和空间的体验产生破坏.

猜你喜欢

教堂纪念形式
纪念九一八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特别的纪念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忘不掉的纪念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