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例题引发的思考
2018-11-26王玉珍
王玉珍
有位同学在学习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的一道例题后,与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例题再现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摇匀,再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求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
【解析】从题目中的“不透明”发现这是一个随机事件,把两个红球编号,再“摇匀”,说明摸到每一个球的机会均等,所以这是一个等可能事件.借助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代入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公式即可求出.
把两个红球编号为红球1、红球2,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第二次摸球结果白红1红2第一次摸球白红1红2(白,白)(红1,白)(红2,白)(白,红1)(红1,红1)(红2,红1)(白,红2)(红1,红2)(红2,红2)
由表格可知,共有9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且它们是等可能的.将“两次都摸到红球”记为事件B,它的发生有4种可能,所以事件B发生的概率为:P(B)=.即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点评】本题属于摸两次球的情况,可以用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二、拓展
思考1:如果把例题中的“放回”改为“不放回”,应该怎么做呢?
【解析】本题是一个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问题,“不放回”就是摸到一个球以后,下次再摸就不会摸到同一个球.
把两个红球编号为红球1、红球2,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结果:
第二次摸球结果白红1红2第一次摸球白(白,红1)红1红2(红1,白)(红2,白)(白,红2)(红1,红2)(红2,红1)
由表格可知,共有6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是等可能的.将“两次都摸到红球”记为事件B,它的发生有2种可能,所以事件B发生的概率P(B)==.即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点评】“不放回”表格内的数据要少一些,不出现的情况用斜线划掉,所以遇到概率问题时我们要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
思考2:如果把例题中两个红球拿掉1个,又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摸一次,求3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应该怎么做呢?
【解析】本题是一个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问题.表格只适用于两次摸球的情况,3次就不够用了,所以本题只能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由上图可知,共有8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是等可能的.将“3次都摸到红球”记为事件B,它的发生有1种可能,所以事件B发生的概率:P(B)=.即3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点评】课本例题出现过横着画的树状图,如果摸3次的话,纵向占用的空间比较大.
思考3:如果把例题中“放回”改为“不放回”,又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摸一次,求“前两次摸到红球,最后一次摸到白球”的概率.这又应该怎么做呢?
【解析】解题思路与思考2类似.再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不放回”即可.
把2个红球编号为红球1、红球2,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由上图可知,共有6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是等可能的.将“前两次都摸到红球,最后一次摸到白球”记为事件B,它的发生有2种可能,所以事件B发生的概率:P(B)==.即前两次都摸到红球,最后一次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点评】沿用思考2中的画图方法,同学们可将此处的树状图横向绘制,感受一下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小结
遇到问题,我们应该仔细、认真读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搞清题目的意思,再“对症下药”.比如两次摸球,既可以用表格,也可以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用哪一种更好呢?笔者认为,球的总数在4个以内,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选,但总数等于或超过4个的话,用表格可能更好一些.另外,列表格时题目中出现“不放回”,需把不出现的情况用斜线划掉.再比如3次摸球,表格就满足不了,只能用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了,横着画还是竖着画,就根据个人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