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陈氏太极拳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2018-11-26

武术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拳器官

王 硕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医学证明,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习练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必然发生的。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 “经常练习太极拳(包括六大流派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实验者分别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测试(及以40厘米高的板凳为器械,测试被实验者一分钟内上下跳动15次后结果)发现,长期习练太极拳组的实验对象心血管功能较好,33名老人中只有一名无法完成定量负荷,其余都能完成,且心血管系统的反映数据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完成定量负荷的成功率同年龄越呈反比。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实验组的全部成员仅占28.2%,而对照组则由一半成员贴近41.3%。从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经常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情况较好。太极拳能够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分,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充足。李士英研究发现:老年妇女坚持练习太极拳一个月后,心室壁的厚度和收缩幅度在安静状态下比练习前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心脏的左室壁厚度有了明显增厚,其收缩幅度亦得到了增强。我们从这些试验中都可以明显看出,不管何种太极拳,在练习时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生理学发展发飞猛进,许多对中枢神经的前沿研究,使世人能够更深入的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是,神经系统尤其是它整个系统的高级部分,是调节、支配人体全部系统与器官活动的“司令官”。人类依靠神经系统对全身所有系统的调节,才能适应与外界环境。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按照人体的整体需要进行统一调配。因此不管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那么对全身来说,其健身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习练陈氏太极拳的优势就在于此。练习太极拳,要求习练者集中注意力集中力求达至所谓之“心静”,并且讲求一意念作为主导,这些都对中枢神经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从动作上讲也是如此,练拳时动作要求“完整一气”,眼睛、四肢、躯干皆要一以贯之,连绵不断、上下相随,而套路中所出现的一些复杂动作,需要习练者拥有较为良好的平衡能力,这些运动皆是建立在中枢神经系统全面调配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种情况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了训练,长久的习练陈氏太极拳,会逐步提高大脑的紧张度,加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所以说练习陈氏太极拳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训练。

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在练习陈氏太极拳时,有很多动作、姿势、是在要求练习时气向下沉,去寻找一种气沉丹田的感觉,“气沉丹田”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横膈式的呼吸方法,腹肌和膈肌之间相互收缩与舒张产生不同的变化同样使腹压产生不断的变化,压力的增高与降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腹压不断增高时,腹腔内静脉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血液通过心脏右心房。那么相反的情况下压力降低血液则向腹腔输入。通过这样的呼吸方法大大提高并且改善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状况,不断加强心肌功能及状态。该实验检查结果证明:通过不断习练太极拳,对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肺部组织的弹性以及胸廓之间的活动程度有着间接与直接的关系,产生极好的影响。习练太极拳组的老年人肺部呼吸功能较差者结合肺活量的对比通过习练太极拳对肺活量的增加有明显改进。胸部呼吸肌及膈肌的锻炼程度不断增加气流通过功能有明显改善,腹压的改善具有节律,血流量增快,肺泡新陈代谢加快,各项指标都显示有助于保持人体活动能力旺盛迹象。

4 对心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思想、情感、知觉、记忆等内心活动。如今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陈式太极拳强调动中求静,外动内静,有助于保持练习者的心理平衡与精神放松。通过松静、自然的调节,使大脑皮质在运动中得到积极性休息,使散乱的杂念逐渐安定下来,进入无忧无虑、超凡脱俗的清净世界,消除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从而达到心情舒畅、气血顺和、阴阳平衡的效果。有研究认为,经常进行太极拳运动有助于促进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郁等不良情绪反映,太极拳动作轻盈、柔和、缓慢而圆活,注重调气、调息、调意,对提高锻炼者的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个体从忧虑、苦闷和烦恼中解脱出来,增强机体和心理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情绪的发生。太极拳锻炼者可以从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振奋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5 练习陈氏太极拳与医治慢性疾病

当前社会环境下太极拳在强身治病方面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特别在治疗西医上部分性疾病方面,陈式太极拳常有显著的成果。同济大学自七二年至今,开办四十余次太极拳训练班,并对412人作了调查分析。其中363位慢性病患者,经过二个月以上习练太极拳后,80%以上的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参加学习的80位病休公务人员有60位恢复正常工作。上海虹口区体委73年开办太极拳训练班,对参训的69位慢性病患者进行了跟踪的通讯调查。结果在平均病假率这一项指标上,被调查对象的请病假情况就下降了82%。上海静安区卫生防疫站从75年底起,对22名患有先心病人或风湿性心脏病的儿童,采用每天半小时简化太极拳锻炼。这些患者在锻炼之前已经出现了早博,心律不齐,2级以上收缩期杂音等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变。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观察后发现,这些患者在心功能、代偿能力、心电图及症状上都呈现出了好转,平均病假率减少75.6%。以上数据皆证明了太极拳运动在治疗某些慢性疾病上的广阔前景。

太极拳运动之所以能够对某些慢性疾病产生显著疗效,与本身的运动特性密不可分。太极拳的活动方式较为舒缓、柔和,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太极拳本身强调“心为令,气为旗,腰为雍”,以“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为宗旨重视用意不用力,从而使得肌肉能够充分放松,达到以静御动、以动促静的目的。最后使人的内心得以平静。其要诀乃是同西方体育截然不同的独到之处。

“太极拳运动中,大脑皮层采用调动部分运动单位交替工作的形式和发放较低的冲动频率,所以出现“劲似松非松”的肌肉收缩,除下肢伸肌群外,运动中均不出现僵拙的肌紧张现象。这就可以使包括于肌肉束中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不至于被挤压而影响畅通,从而保证了肌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及时供应与代谢产物的排泄”。这对关节与内脏同样有意义。由于血循环机能的改善,对一些有病组织,特别是带有炎症的组织器官的复愈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济大学对患有关节炎、肠胃炎、肝炎等慢性炎症病员通过太极拳锻炼后变化情况的调查材料证明,通过锻炼,对消除患病器官的炎症方面有着同样可取的价值。

太极拳运动随着“深长均辞”的呼吸使隔肌产生均缓柔和的起伏,这就可以对腹腔器官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按摩作用,因为腼肌在平时由于胸腔的负压吸引和腹腔器官的推挤,使之形成钟罩般向上隆起,顶部中央健与心包膜相联,腹面左侧与胃脾相及,右侧与肝脏相触。当运动中为“气沉丹田”而进行深长匀静吸气时,隔肌就均缓下沉对肝脾等产生柔和的压力。当呼气时随着编肌的上升被挤压的器官则就借助本身的弹性或这些器宫的固着结构的牵引张力作用恢复原状。这种缓柔而富有节律性的按摩作用,非但可以改善内脏器官的蠕动和解除器官病理性痉挛,而且根据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可逆向进行的原则,可使与这些器官蠕动有关的诸如交感、迷走、腺体分泌等机能中枢之间,通过这种有规律的机械刺激的、向心作用,重新形成正常的协同关系,即前面所说的各有关中枢之间N力量的平衡关系。这种按靡作用又可以使被按摩的器官出现罗纹反射,有效地改善这些器官本身的血液供应,这对恢复和提高这些器官的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同济大学通过太极拳锻炼治疗慢性肠胃病上取得可取的效果,对胃溃疡等五种肠胃病的平均疗效达73.8%。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中一项具有明显医疗价值的体育项目。通过上面粗略分析可以使我对太极拳运动的作用及生理机制有个简要的认识,但是人体各种慢性疾病有着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病理特征,同一种病也有多种多样的情况变化,因此太极拳锻炼也应按照因别施治的原-则方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沈 寿.太极拳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 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拳器官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器官也有保护罩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