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8-11-26邓均华
邓均华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邓均华
(寻旺乡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 桂平 537205)
分析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涵及重要性,指出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如重视程度有所欠缺、培训机制不完善、内容过于单调枯燥、管理体系不够系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与建议如提高内部重视程度、做好组织者培训教育工作、满足学生需求开展多元化活动、健全活动管理及评价机制等。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问题;对策
传统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以早操、课间操为主,相应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导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过于敷衍,效果大打折扣。2014年新修订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自身锻炼、体质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同时将这些内容纳入到学业质量标准与核心素养体系当中[1]。上述背景下,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得以进一步普及优化,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因为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不足,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情况仍旧难以达标。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就成为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体育大课间活动内涵概述及重要性分析
体育大课间活动又可以称作间操课,其主要是基于课间操基础进行优化调整的一种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其本身与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较于课间操来说,体育大课间活动本身需要的时间更长,通常是选择上午或者下午一次课间休息进行调整,给予30分钟的时间组织活动,活动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其能够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发挥调剂效果,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对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来说,其不仅是针对传统课间操活动的一种继承,同时亦是课间活动所进行的改革创新。通过多年的推广,全国各个地区的中学校创造了形式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如西安市初中创造的千人足球团体操、南京市创造的举重操等,通过多元化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但有效迎合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各个学校的特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除此之外,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综合利用时尚舞蹈与传统建设、娱乐与体育健身的整合,能够全面改变传统课间操单调、陈旧的问题,使得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动感型,无论是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来看,亦或是从全民素质提升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
2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重视程度有所欠缺
从整体层面来看,中学大多数领导、教师均极为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主动相应政府要求,全面落实相关的精神文件。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领导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其在权衡升学率、师资力量以及资金等诸多方面之后,往往会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放在次要位置,尽管也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但并没有在学校内部进行全面的宣传推广,同时也没有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片面的模仿其他学校的做法,亦或是放任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使得体育大课间活动千篇一律,流于表面形式。
2.2 组织者培训机制不完善
要想发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保障学生参与的能动性,组织者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者都是选择体育教师来进行组织策划,但体育教师本身接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较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教育,而部分中学也没有针对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导致组织者难以及时学习相关的知识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
2.3 活动内容过于单调枯燥
活动内容的设计是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全面贯穿到整个活动的整个进程中,活动内容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进程中,各个中学均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内容,但部分中学所创造的活动内容过于单调枯燥,比如单纯的组织广播操、球类运动等,没有根据季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长时间参与相同的活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4 组织管理体系不够系统
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所在,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但从各个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并没有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缺乏系统的实施计划,相应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并且也欠缺评价机制,使得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流畅性不佳,欠缺规范性、系统性。
3 应对措施与建议
3.1 提高内部重视程度
对于内部重视程度欠缺的问题,中学需要在内部进行全面的宣传,主动进行思维的转变,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中来,将其作为一项学生每日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全面负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5]。与此同时,中学领导还应当持续增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投入,主动去争取资金,保障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除此之外,教师、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当中均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本身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知情况直接关系到活动开展的好坏。这就需要中学通过多元化途径,大力宣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师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比如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互联网等途径来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得中学内部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6]。
3.2 完善组织者培训教育工作
组织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整体效果。对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来说,各个中学应当参考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组织者的培训教育工作,以此来提升组织者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各个中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组织者培训教育工作: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综合利用委培、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定期针对组织者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培训教育。其次,完善培训教育的内容,培训教育应当全面涵盖体育大课间活动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体育知识、健身知识、心理学知识、组织形式以及发展动态,以此来完善组织者的知识体系;再者,为保障培训的效果,学校还应当建立一套奖惩体系,针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考核,奖罚分明,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最后,学校还应当尝试引入相关的专业人才,发挥人才的带动作用,充实组织者队伍,促进组织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3 基于学生需求开展多元化活动
作为一种新兴的活动类型,体育大课间活动缺乏县城的教材,同时采用全国、全省、全市统一的活动内容显然也是不现实的。灵活性作为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最为显著的特征,各个学校应当综合参考自身基础设施、文化背景以及学生需求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在互相交流、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创建多元化的活动内容。从当前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如球类游戏、舞蹈、健美操、韵律操、武术动作、民族体育等均可以作为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基础。各个学校应当因地制宜,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以保障学生每日1小时左右的活动时间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掌握技能、发展素质、提升能力作为最终目标,以满足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7]。与此同时,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层面组织的活动,还应当给予年级、班级相应的自主性,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校规定的活动内容,亦或是选择班级自主创编的活动内容,真正将方法传授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避免体育大课间活动过于单调枯燥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3.4 建立健全活动管理及评价机制
为有效保障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序开展,各个中学需要主动去建立健全活动管理及评价机制,使得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趋势发展。具体来说,各个学校需要参考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建立教导处参与活动评价制度、学生参与活动考勤制度、教师参与管理制度以及领导参与监管制度等诸多内容,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纳入到考核中来,并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进行挂钩,以此来调动学校领导、教师的能动性。如学校可以定期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包含学生、教师以及班主任,分别针对每个评价主体制定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设立优秀学生奖、优秀班级奖以及优秀班主任奖等,以此来建立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得相关的评价主体都能够更好的参与进来。除此之外,针对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评价机制来说,评价不仅仅包含学校,还应当将教师、学生全面纳入进来[8]。针对学校所进行的评价管理主要指的是整体管理,如校长制度管理、场地管理、质量管理、行为管理等;针对教师所进行的评价管理则需要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纳入到整体评价指标中来,如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实施与管理以及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等,均需要全面纳入到评价机制中来;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管理是体育大课间活动评价的关键所在,需要综合纳入学习态度、运动技能、体能情况、课间表现以及出勤状况等纳入到学生评价机制中来,同时还应当给予部分参与管理的学生进行评价,在体育综合评价方面给予适当的加分。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针对参与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各个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进一步保障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
4 结语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复杂、动态的工程,仅仅通过某一个方面的完善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对各个中学来说,必须要意识到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同时主动吸收借鉴相关的经验教训,充分结合“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创新体育”等指导思想来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通过加强宣传提升内部重视程度、完善组织者培训教育工作、基于学生需求开展多元化活动以及建立健全活动管理及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为初中学生创造自由、快乐的体育活动平台,全面调动他们的能动性,真正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施飞.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一主自选”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体育文化导刊,2017(4):151-155.
[2]吴素贞.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7(3):82-83.
[3]张红卫.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效果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69-171.
[4]吕多文.浅谈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甘肃永昌县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9):70-72.
[5]宋英伟.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6):19-20.
[6]黄炳红.如何在雾霾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室内体育微课程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6):26-27.
[7]刘春燕,李青,谭华.热现象中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4,21(1):16-18.
[8]马国庆,马超,武晓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引入中学大课间活动的SWOT分析——以新疆昌吉州为例[J].运动,2013(9):79-8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Large-Class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Middle School
DENG Junhua
(The 1st Middle School of Xunwang, Guiping 537205, Guangxi, China)
邓均华(1979—),大专,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