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改善对策*

2018-11-26沈柳红杨海江

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公共服务

沈柳红 杨海江



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改善对策*

沈柳红1杨海江2

(1.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2.玉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是实现残健融合、民生和谐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的实地调查发现:广西受传统的重奖牌轻国民体质思想影响,残疾人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残疾人体育组织力量薄弱,残疾人专门协会成为主流,但发展式微;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因缺乏监督与考评机制流于形式化;体育场馆及设施服务无法满足残疾群体的需求;体育活动宣传、信息咨询和体质监测等服务存在缺位与不到位现象。基于此提出建议:建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供给机制、动力机制以及风险规避机制;授权残疾人体育协会自治;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及后续发展;提高残疾人自身文化水平,培养体育文化自觉。

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

邓朴方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出台,我国残疾人文化体育等基本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重点。广西现有各类残疾人口337.5万[1],保持健康并被社会接纳是该群体的生存之根本,在以“融合、参与、平等、共享、健康、机会”为主流的民生浪潮中,通过享受体育公共服务是残疾群体实现与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了解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倡导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与健全人均等地享有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及服务权益,缩小非均等化差距,构建残疾人心理行为、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及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广西残疾人群体概况

新的残疾人观认为,残疾是社会发展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一部分人因疾病、外伤、交通事故等导致了后天的获得性残疾。根据《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课题研究报告》显示,广西有各类残疾人337.5万,占全区共总人口的比例为7.23%。其中城镇残疾人口占19.50%,农村残疾人口占80.50%,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口为90.01万,占26.67%;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247.49万,占73.33%[1]。无论是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获得性残疾,从体育运动及体育运动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和感受到尊重、权力等,将有助于残疾人身心康复。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是在政府引导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以满足残疾人体育需求,保障其体育权益的各种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和[2]。希望通过对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残疾人活动组织、健身指导、场馆设施、文化活动宣传、信息咨询、体质监测等内容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调查对象,其中选取桂东地区的贵港、玉林,桂南地区的南宁、钦州、北海,桂西的河池,桂北的桂林以及桂中的柳州和来宾等 9个地级市作为调研的重点区域,分别对各地区残联、文体局、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各地残疾人群进行实地采访与调查。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调查与口述史、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由于残疾人员分散、出行不便,调查起来有一定有难度,因此,课题组借助作为广西肢残人协会会员、广西轮椅舞蹈队指导老师的工作便利条件,利用每年各地的助残日、残疾人健身周、国际残疾人日等时间节点对残疾群体采用参与式田野调查和对残疾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述历史研究,必要时辅以跟踪调查。现场发放问卷626份,间接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问卷826份,回收797份,回收率96.49%;有效问卷704份,有效率85.23%。从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统计出具体的残疾类别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分类情况(n=704)

残疾类别人数比例(%) 视力残疾253.55 听力残疾21129.97 言语残疾7510.65 肢体残疾32245.74 智力残疾638.95 精神残疾81.14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分析

3.1.1体育组织服务现状

良好的组织结构能有效促进残疾人的集体效能。通过调查发现,广西残疾人体育组织主要体现在三种形式:政府组织、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和社会草根组织。其中残疾人专门协会如肢残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爱心协会等在残疾人体育组织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协会主要借助每年的助残日、残疾人健身周、国际残疾日等开展相关的残疾人群体活动,活动形式大多是文体交融,规模较小,不足以凸显体育的功能性,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对体育组织服务的需求。残疾人体育组织力量弱小、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残疾人健身活动参与率低,在2015年中残联公布的全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概况中,广西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次数仅为1次,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仅8个[3]。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2.13%的残疾人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地方组织的残疾人体育活动,见表2。

表2 广西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情况(n=704)

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未参加 人数67270367 比例(%)9.5238.3552.1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4]。近几年广西各地也逐渐出现一批残疾人自组织力量,或称为社会草根组织,如由广西脊髓损伤患者组织的“轮跑团”、轮椅舞蹈队、桂林的轮椅篮球队、坐式排球队、北流市的民间飞镖等等。但是这些草根组织缺乏政策支持及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体系建设,自身力量薄弱,发展式微,因此,草根组织如何与政府以及残疾人专门协会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组织效能是值得商榷的议题。

3.1.2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现状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力度培训体育健身指导员,构建完善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工作体系,科学指导残疾人健身[5]。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对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今广西已培训的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大约为800人,离国家预设的培养目标1800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培训教材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教材》部分内容,具体见表3。

表3近三年广西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情况

年份培训人数培训学员培训内容授课教师 2015年100广西肢残人协会、南宁市肢残人协会以及启智展能训练基地的残疾人残疾人体育器材介绍、体育健身指导、康复训练、轮椅广播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黄德将老师 2016年90各市残联宣文科长、各市肢残人协会、南宁市下肢残疾人代表轮椅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全套招式 河北省石家庄市太极创始人之一曲福春老师 2017年130各县(市、区)残联、南宁铁路局残办、特教学校体育老师肢体残体和智力残疾人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指导方法、轮椅广播操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专家、国家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员

课题组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学习以及后续跟踪调查,发现广西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培训人员结构欠合理,参与群体受局限。应该吸纳更多的在残疾群体中起表率与带头作用的残疾人参与。第二,培训时间过短。每一期的上课培训时间仅为两天,培训内容少且走马观花。第三,培训与后续发展脱节。每一期培训之后的跟踪、监督、后续服务不到位,培训内容没有真正落实到地方,地方残疾人也无法切实享受到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第四,再培训再利用率低。参与培训的学员无法得到再次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培训成为一次性的快餐体验。

3.1.3体育场馆及设施服务现状

场馆设施是残疾人体育健身的前提条件,在举国体制影响下,广西残疾人竞技体育一直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残疾人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及设备已经基本满足,可是这些硬件设施对普通残疾群体不具有任何开放性及福利性,针对普通残疾群体开放的锻炼场所主要在残联康复机构、残疾人活动中心和社区康复机构等。课题组调查发现,各康复中心的残疾人医疗设备较为丰富,但体育康复类的场地和器材设施欠缺,有些仅提供一张乒乓球桌、棋牌、跑步机等,无法满足各类残疾人的个性化体育康复需求,部分新购置的残疾人功能运动康复器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成为摆设。

在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性上,随着《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建设规划(2009~2020年)》的制定,广西各地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广西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区普查到61种主要体育场地类型,场地数量达6.344万个,占85.51%[6]。但实际上,看似数量庞大的体育场地大部分属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公开免费投入使用的场地很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场地更少,大部分场地缺乏无障碍设施。有些地方甚至歧视、拒绝残疾人的体育权利,用他们的回答“我生活的地方根本就没看到过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政府也没有组织过”“我们也想锻炼身体,可有些场地就算我们想去也没办法进去,都是被健全人占了的,根本就轮不到我们” “我们有时进入到田径场手推轮椅锻炼身体,可最后都被赶出来了,不让我们轮椅进入田径场”……可见,残疾人锻炼身体的愿望强烈,但受到场地设施、人文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3.1.4体育活动宣传服务现状

为了推动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自2008年以来,广西各地启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尤其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展较快,相继出现了“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 “百县千乡志愿服务”‘三求’(求知、求乐、求技)文化”等等,并定期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助残日” “文化、科技助残”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其中南宁、桂林、钦州、北海、来宾等城市会经常利用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广泛报道残疾人文体生活,偶尔会开展残疾人专题栏目,它们在残疾人体育文化宣传服务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就总体而言,广西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普遍存在规模小众化、参与群体受限、残疾群体与社会的双向流动性差、活动前后宣传不到位、宣传措施单一、无障碍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有些城市部门领导单纯为了政绩临时召集一部分轻度残疾人参加活动,而重度、中度残疾以及信息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农村残疾群体一直被边缘化。

3.1.5体育信息咨询服务现状

残联、民政、社区是残疾人体育信息咨询的主要机构,电话与网络是残疾人常用的信息咨询工具。课题组从部分残疾人的口述中得知,残疾人在电话咨询的过程中往往会听到对方“不知道” “你向上一级部门咨询” “这不归我们管”等类似的回复,当沟通不畅时甚至出现“我没有这个义务” “谁让你残废了”等恶语相伤的情况,给残疾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相关方面的信息也一般都公布在残联的公告栏上,政府部门网站上公布的主要是残疾人活动结束之后的业绩报道,对活动前的宣传很少,造成残疾人想参加体育活动却因为信息传达不到位而与活动错失交臂。综述残疾人群体的描述,认为信息咨询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信息不对称,上下级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断裂,相关政策文件传递不到位。第二,宣传方法及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及服务,导致大量体育公共信息被扼杀在政府部门之内。第三,职能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不到位,残疾人被歧视、忽视和不对待。

3.1.6体质监测服务现状

在残疾人体质监测服务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来宾市,据调查,来宾市象州县已经初步建立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注册人员720多名,同时设立了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和检测站,有专职和兼职的检测人员12名。广西高等学校的体育院系也基本上都设有体质检测中心,但是服务于残疾人的体质检测中心较少,残疾人体质监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现有的已建成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各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对残疾人的体质监测也仅停留在单一表面阶段,缺少综合全面的体质监测内容体系。在调查中有92.6%的残疾人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进行过体质健康检测,最多是身体不适时去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3.2 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广西属于我国典型的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远不如东、中部地区,政府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是影响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广西残疾人体育经费一般为全年30~50万元,在有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当年才增加到100万元左右,[1]而投入到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经费大约为全年10万元,主要用来开展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

另外,残疾人就业率及其收入水平低也成为制约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第二次全国人口调查,广西在业的残疾人只有88.12万,仅占广西残疾人总数的27.59%[1]。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无工作、无收入,平时的经济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和亲戚朋友供养、社会低保、司法救助、伤残赔偿金、退休金等,有收入者的月收入水平也较低,详见表4。

表4 广西残疾人月收入水平状况(n=704)

月收入无收入500~1000元1001~2000元2000元以上500以下 人数2421881564771 百分比/%34.3826.7022.166.6810.09

3.2.2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不完善

随着国家小康进程目标的推进,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托养照料和无障碍等在内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但在文化体育领域针对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并不多见,仅在《体育法》第16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18条中分别提到全社会应该关心、支持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加强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内容[7]。关于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单独文件缺失,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也只是作为其它文件的附属内容呈现。如:《广西“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6〕81号)》中的第(三)条提到了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重点人群;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虽然该文件对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目标,但由于政策的宏观性强,缺乏具体实施措施与标准,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导致部分职能部门领导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残疾人太麻烦”“万一出现安全问题怎么办”等一系列的消极思想,严重阻碍了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2.3缺乏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通过对各市残联、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查,目前广西依然受传统的金牌思想影响,残疾人群众体育及相关服务遭遇忽冷忽热的状态。除了每年的残疾人健身周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督导外,大部分市(县区)的残疾人群众体育无法真正落实,指导员培训工作缺少系统有序的后续继承与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监督与反馈评价事宜基本处于零状态。虽然近几年也间或开展过一些残疾人群众体育赛事,比如北海、梧州的轮椅太极拳、柳州的轮椅广播操、来宾的田径运动会、桂林的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等,但除了桂林的轮椅篮球、坐式排球赛每年都如期举办外,其它各项赛事成为坛花一现,这从侧面反映了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指导、监督及评价机制的缺位与断位。因此,建立与健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监督、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目前职能部门亟待解决的事宜。

3.3 具体改善策略

3.3.1建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机制

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经历了计划经济下政府替代垄断供给、市场经济下政府支配协作供给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政府主导合作供给三个阶段[8],这三个阶段透露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从垄断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及多元化供给。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是为公民提供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过程。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改革中强调供给的有效性和均等化,提出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体育公共服务[9]。广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残疾人群众体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残疾人就业率低,收入低,严重影响了残疾人的体育消费及服务水平。因此,对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应该寻求多方渠道,走市场化、社会化之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慈善机构、个人力量的参与,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通过财政拨款、社会自筹、个人自助、发行福利彩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福利企业积累等多种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3.3.2建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动力机制

需求、目标与动力是一切行动的缘起。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人只有在个体的生理机能得以正常运行,生理需要足以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程度后,其它层次的需求才能成新的激励与发展因素。体育运动归根结底表现为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为动力。要改变广西强竞技弱群体、重奖牌轻国民体质的思想,除了建立与健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监督反馈与评价机制外,良好的动力机制对激发、引导、创新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从结构上应该包括个体(微观)、群体(中观)和社会(宏观)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形成残疾人个体需求→群体需求→社会需求的动力链条[10]。

3.3.3建立残疾人体育风险规避机制

害怕承担责任与风险是广西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不愿意组织较大规模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据了解,来宾市曾经举办过一场残疾人运动会,比赛过程中一名运动员摔倒受伤,后经治疗痊愈,但是这位残疾运动员却多次找残联要说法、要赔偿,导致相关职能部门之后再也不敢轻易举办残疾人体育活动。因此,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风险规避机制、避免不合常理和无理取闹现象、消除相关政府部门的顾虑等对推动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有:①建立活动前的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中心;②活动当日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③举办方与残疾人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条文或协议;④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全方位协助与安全保护,尤其是对重度残疾者实施重点保护;⑤成立残疾人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各种纠纷与矛盾。

3.3.4加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从国家培养残疾人体育指导员目标来看,全国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应达到1.7人,而实际目前全国每千残疾人健身指导员比例仅有0.3人[11-12]。 根据目前广西培养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数量800人以及广西全区残疾人口总量337.5万人计算,目前广西每千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仅为0.14人,因此,广西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体育健身指导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广西虽然也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残疾人体育健身发展模式,但在现实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课题组认为应该发挥自身造血功能,依托广西高校体育学院的人力资源和政府的财力资源,培养专业的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发本土化的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与器材,同时构建有效的监督以及考评认证机制,对每一期培训进行严格考评,授予合格及优秀者指导员证书或荣誉证书,以便在后续的实践中实行持证上岗。

3.3.5授权残疾人体育协会自治

授权的概念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助透视社会行动的意识形态。对残疾群体来说,权力是一种增加个人力量和信念、人际过程或政治权力的意识,残疾人可以通过正确的授权来进一步发展技能及获取对生活的控制能力[13]。但如今,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懦弱、麻烦、不便出门”等狭隘思想,相关职能部门也怕承担责任和风险,不愿主动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用他们的话说“除非上面有任务下来,否则我们是很少组织这些活动的”。通过调查发现,更多的残疾人体育活动是由各地肢残协会、爱心协会、体育草根团体等自发组织,这些社会组织中正式合法注册成立的却凤毛麟角,它们因缺乏国家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自身很难发展壮大。因此,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残疾人体育协会或社团的成立并对它们进行授权,不能因害怕承担风险而限制各类组织的合法化发展,要敢于把各项残疾人体育服务与管理的权限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位,如社区、家庭和残疾人体育组织、体育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只起到掌舵的作用[14]。

3.3.6培养残疾人体育文化自觉

费孝通把文化自觉描述为“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文化自觉的目的是要实现“美人之美”与“美美与共”[15]。残疾人体育文化自觉就是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主观性、改变自我认同的理解、增强个人意识等,为集体背景下的体育文化认同提供可能路径。广西残疾人文化水平的偏低严重影响并阻碍残疾人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形成。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少部分人“以残卖残”,认为自己的残疾理应得到外界的原谅与帮助,稍有怠慢,不是理解和沟通去妥善解决问题,而是让矛盾进一步激发,并且部分残疾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因此,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加强残疾人体育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形成良好的残疾人体育文化内群体、塑造高素质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人才是当前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中亟待解决的瓶颈。

[1]邓敏杰.广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课题研究报告[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6).

[2]融合视野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3):219-222.

[3]张韬磊,吴燕丹.政府购买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1):48-55.

[4]向会英.“十三五”深化改革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J].体育科研,2015(36):36-44.

[5]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体育科学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6]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http://www.gxsports.gov.cn/Item/3360.aspx.

[7](赵芳,杨海晨,等.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改善策略分析――以广西桂林地区部分县(区)为个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134-138.

[8]金梅,马勇.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框架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31(3):67-75.

[9]俞琳,曹可强.国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3):41-43.

[10]雷红.公共服务型体育体制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2).

[11]刘国永,杨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

[12]李冬庭.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6(2):52-57.

[13]Pensgaard ,A.M.&M.Sorensen.Empowerment Through the Sport Context:A Model to Guide Research for Lndiuiduals With Disability[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Ouarterty,2002,19:48-67.

[14]王雪云,高芙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9).

[15]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2).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for the Disabled in Guangxi an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It

SHEN Liuhong, etal.

(Yulin Normal College,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般项目资助“民生视域下广西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2017KY0526)。

沈柳红(1978—),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残疾人体育。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公共服务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我骄傲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