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村一广场硬件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2018-11-26吕谷妍

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一村山西省

吕谷妍



一村一广场硬件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吕谷妍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3)

文章分析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的发展现状,指出在“一村一广场”硬件背景下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发展区位优势主要有政策和立法优势、地理优势和农民公共体育增长的需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发展的可能模式即“政府+企业+村民”的公共体育运行模式。

村组广场;公共体育;山西农村

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因此中国广大农村必然会兴起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运动——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医疗、文卫等各项事业必然获得量的大幅增加和质的重大提升。与此同时,相应的农村各项公共服务也必然会得到今非昔比的大发展。这其中,农村公共体育由于兼具宣泄、缓冲社会矛盾和增强农民素质双重职能而必定得到优先发展。以山西省为例,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省就开始融资聚力全面打造“一村一广场”项目,截止目前,在山西省28079个行政村组中,已经修建起了31524个广场,累计耗资2364300元[1],这就为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所和媒介载体,在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硬件建设方面远远地走在了前面。可以预见,只要对这一覆盖全省各村组的硬件设施运用到位,管控得宜,该省农村各项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然指日可待。

1 公共体育概念和农村公共体育内容

公共体育,又称公共体育服务,是现代国家(政府)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众或社会共同体的公共体育利益, 保障其体育权益的目标实现,依法运用公权力,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以不同形态的公共体育物品为载体所实施的公共行为的总称。具有公益性、普遍性、基本性和文化性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公益性主要是农村体育事业的非盈利性。但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角考量,这里所说的公益性仅仅是狭义的。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纵深发展,广大农村不和谐的因素必然激增。无论是被经年累月掩盖的邻里之间旧矛盾,还是因为发展速度和受益情况差异巨大导致的新冲突,都必须要有一个安稳可靠的渠道加以宣泄。参加体育运动毫无疑问地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其次,就现代公民的塑造来说,让农民们有一项傍身的体育技能,对推广“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理念效用巨大。普遍性也就是普适性,它表明公共体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是普及性的社会福利,这就可以推定它必然是基本性的,毕竟国家财力有限,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文化性是共同体育较高层次的追求,也是农村公共体育乃至我国整个体育事业都必须树立并且要位置奋斗的远大目标[2]。

2 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现状

山西地处中国中北,煤钢等传统老工业发达,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奠定中国工业基础,恢复国家活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正是计划经济烙印过于严重,导致该省尤其是广大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社会进步缓慢,人们形成了依靠能量资源增收过活的习性,保守僵化。加之厚重的吕梁文华的巨大影响,使得该地广大乡村民居生活与活泼开放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若非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革新思想,转变观念,当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阶层对于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必然还普遍持保守观点,这一点笔者将在下文继续讨论。总体上,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发展表现为:观念大解放,基础设施建设已铺开,但结构相对单一,组织管理与指导力量薄弱,经费来源单一,结构有待优化。因此务必从“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组织管理、活动参与、指导培训”等方面强化管控[3]。

3 “一村一广场”硬件背景下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发展区位优势和可能模式

3.1 山西省农村发展公共体育的区位优势

首先是政策和立法优势。在公共事业领域,我国是政治主导型国家。迄今为止,政治权力占有或是控制绝大部分的公共资源仍旧是我国国家治理的现状。发展公益事业尤其是农村公共体育,政府主导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体现在统一战线,集中调配和使用各方优质资源,努力把事情做成、做好上。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农村各阶层日益分化,各利益主体自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利益纠葛纷繁复杂,依靠自治组织或是精英士绅已经不能很好地实现农村社会的优质治理。因此,在利益的打破、分化组合过程中,掌握公权力的各级政府必须要出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山西省到各个地州市县乡,以及各个村规民约,都在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体育事业行规立矩,聚合各方力量,以政策和法律的高度,来推动该省农民体育事业的大发展。与政策配套的,当然就是雄厚的资金支持,一村一广场正式得益于此,和征地方面的政策倾斜,这些都是依靠公权力所能顺利获得的优势[4]。

其次是地理优势,表现在地形地势上。与东部平原为主和西部高峻大山为主相比,山西省地形多样,地势起伏不大,山地为主,期间间或夹带有小型盆地或是坝子平原,地基牢靠,土壤结实,渗透性好,为发展多样化体育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当地人口密度不高,但是聚居程度较好。通常是几十到一百户人家围绕择地而居,先人们多是综合考虑了水源、交通、安全乃至于与群体性活动场所的,。因此计划每个村落都有一块大家伙认同的共用场所,作为村组议决大事要事的所在。人口不多,需要像城市一样必得建立起大型广场才能容留市民;有共用的平整地块,刚好可以免去拣选地方和征地工作的烦恼。只需投入70-100万左右,就能建立起一个大致能够满足全村组共同活动的场所,这就是广场。在这方面,农村因小而简显得灵活机动,便于清洁管控,以便持续使用。

再一个就是农民公共体育增长的需要。调查显示,十年前,山西省广大民众对于专门化的体育项目和训练还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事物的话,那么今天,各类经济类、观赏类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当地农村青少年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众所周知,发展体育,最根本的就是着眼于未来,适度关注老年人群体。实际上,山西省不少县市区的村组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参与度已经占据了当地居民业余时间的30%以上的比例。最后是提供服务的主体逐步增多。在政府的引导下,随着农村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等渐渐地加入到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和参与中来。

3.2 山西省“一村一广场”农村公共设施简析

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一村一广场”政策的目的,在于脱贫攻坚的同时,同步推进辖区内农村公共体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山西省各级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广场有三种标准,分别为平面200㎡、150㎡和100㎡:各行政村组根据人口数量和密集程度来决定,做到人场相适,不浪费,不拥挤。工程建设方面,要求整面坡度不得高于5°,要有防涝的下水道;混泥土浇灌地面厚度不得少于17公分,形状方面,可以因地制宜,但要确保其他配套设施能够按标准安装完善,并能正常使用。笔者实地走访后发现,该省农村绝大多数的广场更加偏重于文化功能而非体育锻炼场所。这一方面是定位上的问题,其次可能也是受制于自己场地等所限。及其目前,笔者走访的山西省S市T县127个村组广场中,发现80%以上用于文化教育场所,有的甚至成了党政方针宣传的阵地,练乒乓球台和羽毛球网等这些简单的体育运动设施都没有,有19个村组的广场处于半废弃状态,不仅无人管控也没有人使用。

3.3 基于“一村一广场”载体的“政府+企业+村民”的公共体育运行模式

在调研和考察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山西省农村公共体育事业,必须以广场为载体,严格执行“政府+企业+村民”发展模式,才有可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政府层面,要分类引导,综合施策。政府层面应该是旗手,指路人的角色,所有事都亲历亲为是办不好事情的。这就是说,在广场建设及其相应配套设施购置安装的初期,政府要扛起责任,加大资金的调拨,打好第一场硬仗,为后续的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在这方面,建议政府的决策者要高瞻远瞩,目光适当的看远一些。当前,农村公共事业下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铺开建设,实际上是得益于扶贫攻坚这一政治重任倒逼下的溢出效应。但实际上,如果决策者看到我们在十八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话,就应该适当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把广场修大一点,使其成为涵盖了篮球场、并排球场、以及其他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广场。

其次是企业,包括民间非盈利组织。应该看到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的商机,先付出,主动积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打出牌子,采取长线战略,形成包围态势,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赚取更有价值的利润。另外,关注公益事业的发展,是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要充分发挥士大夫精神,推进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在实际做的层面,可以以广场为根据地,设立商业体育服务点,从0到1,从1到万,培育农村市场,活跃农村体育经济。对上秉承国家宏观决策,对下,引导先进的体育健康历练,推动“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理念在农村尤其是新一代农村人中传播[5]。

村民的主要任务是参与进来。不仅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还要参与到广场的管控中来,更要参与到创造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来。只有把农民真正的需求变实,让广场在推动农村公共体育事业发展中起到作用,农村的公共体育才能真的有所发展。

4 结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国泰民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意。为此,中共新一届领导核心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可谓高屋建瓴,务求党的事业行稳致远。从2015到2020,是深度脱贫攻坚年,更是精准扶贫年,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要基本建成小康社会,是政治任务更是大力发展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综合梳理和深度分析当前我国扶贫的各项各级政策得出的结论是:未来三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各项资源必然大幅度向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政府主导、企业主创、村民参与,以加强版的“村组广场”为载体,大力推动公共体育事业发展,让农村、农业和农民来一个大变样,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

[1]陈德旭.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

[2]胡科.社会精英、民间组织、政府之于群众体育运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

[3]范冬云.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

[4]范宏伟.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5]张小林.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与创新[D].湖南农业大学,201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Rural Public Sports under the Hardware Background of “One Village, One Square” ——A Case Study om Shanxi Province

LV Guyan

(Shanxi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53, Shanxi, China)

山西省社科联基金,课题编号:SSLZDKT2016067,课题名称:山西省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研究。

吕谷妍(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体育经济。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一村山西省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正式施行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