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学视角透视老年人健身的坚持性*

2018-11-26杜晓兵

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闲暇体育锻炼群体

杜晓兵



从社会学视角透视老年人健身的坚持性*

杜晓兵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影响老年人健身坚持性的主要社会学因素。结果认为:闲暇时间、健身空间、群炼文化、生理需要及政策因素对老年人健身坚持性起着重要作用。分析老年人坚持健身的社会学因素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具有启迪作用。

健身;运动坚持性;社会学因素;老年人

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日渐普及,全国范围内随处可见参与健身运动的人群,这其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同一地点进行健身运动,是所有健身群体当中最为稳定,最具坚持性的一个群体――老年人健身群体。为什么老年人健身群体相对于其它健身人群更加具坚持性呢?有学者从生理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其坚持性是基于防病治病[、2];也有学者认为老年人坚持健身与人际关系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更多的研究则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身心获益是影响个体运动坚持性的主要因素[3、4]。卢元镇提出:“体育不仅是个人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具有丰富社会意义的群体活动。是一种具有精神价值的社会现象”[5]。因此,研究老年人健身的坚持性,不防以社会学视角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分析。

1 影响老年人健身坚持性的社会学因素

1.1 时间因素

健身运动首要的条件就是有无闲暇时间。因为“闲暇时间”就是个人可以支配的并按个人的爱好所确定的方式来消遣的时间[6]。对于老年人来说,日常生活较为纯粹,除了个人生存和发展占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其余的多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分配质量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指示器,它的活动内容和质量,反映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水平。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再也不需要按照统一不变的流程进行职业活动,告别了以工作时间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因此,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闲暇体育已成为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内在需求,改变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可以控制和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创造了有利条件。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闲暇时间支配按活动投入时间多少排前三位的依次为看电视(44.7%)、听广播、看书、报刊及杂志(28.6%)、体育健身娱乐(18.6%)[7]。这个数据反映了体育健身在老年人的闲暇时间中占有很大比重,充分体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过着相对较悠闲自得的生活。

1.2 空间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体力和行动能力明显下降,所以他们健身的运动半径相应变小,而且相对固定。因此,运动场所和设施的便利情况成为影响老年人健身运动的重要因素。有调查发现,老年人闲暇健身运动半径主要在5km内,多数是在小区内或社区附近[8]。因此,离家较近的绿化地带、公园和公共活动场所成为老年人心中比较理想的闲暇体育健身场所,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就近原则。例如居民区的公共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开放性的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以及其它活动空间(如街道、公园、水域附近、森林等)都可能是老年人闲暇体育活动的场所。有研究认为,健身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的普及能够提高老年人参与锻炼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情况下,健身设施、体育器材的匮乏,及健身设施离居住区域较远,都会导致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下降,另有研究认为,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能够给参与者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人们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欲望[9]。老年人都希望能有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的活动环境可供他们闲暇时间进行活动健身。优雅、空气新鲜的活动环境,当人们置身其中,就会与其发生感应关系,从而不自觉的获得特殊的认识。当这种特殊认识内化为信念时,环境对人就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效应,从而激发老年人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热爱闲暇体育锻炼,形成长期坚持参与闲暇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3 群炼文化

中国老年人健身,多以群体形式进行锻炼,他们可以是相对松散的组织形式,或三五成群,或加入人数相对庞大队伍;也可以是相对紧密的组织形式,如老年体育协会、老年体育社团、老年大学等。这种群炼的体育健身方式与我国老年人好热闹、爱扎堆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健身的过程也是他们社会交流的过程,许多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对退休后生活节奏的变化不适应,易产生孤独无聊和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所以都有迫切增加社会交往的需要。通过参加群体锻炼健身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满足了老年人社会交往与心理需要,减少情绪的不稳定性。有研究发现,在受访者的老年人中,有占90%的愿意参加群体或者至少两人的锻炼,而不是选择自己单独锻炼;另一项调查发现,有65%的受访者喜欢在群体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在进行同一项体育活动时,更喜欢在群体的氛围中进行[10,11]。与老伙伴一起锻炼是多数老年人健身得以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另有同类研究发现,缺少同伴的练习会阻碍老年人继续参加活动;而且,锻炼参与人数的多寡也影响个体锻炼的坚持性[12,13,14]。这些研究证明,以群体性锻炼的组织形式对个体在体育锻炼中的坚持性起正相关作用。通过参与群体锻炼的形式,人们在锻炼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锻炼的群体逐渐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又对体育的坚持性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时期在不同的群体组织中进行体育健身,又扩大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从而大大促进了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

1.4 生理需要

老年人的衰老表现为一定的组织器官衰老及其功能、适应性和抵抗能力的减退,其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逐渐衰退。如:多数老年人发生骨萎缩和骨质疏松,肌肉出现萎缩、肌肉重量减少、肌力降低、心肌萎缩、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呼吸系统功能明显减退、老年时期脑的生理学变化、以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液循环减慢、脑血流量及耗氧量降低为主。健康是决定人体的生命质量的基础,在老年人群中,身体的健康与否是直接与其寿命的长短有密切相关联的,而健身运动正是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老年人的坚持健身的行为正是起源于他们对健身的需要。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导致选择目标,在一定的情景作用下,便可产生行为。积极的体育态度对老年人健身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渴望拥有健康身体、延年益寿的心态促使众多老年人将大部分闲暇时间用于锻炼。健康需要是老年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在动机。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和开展,这种通过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观念越来越被老年人所认识,体育锻炼已成为他们最基本的健康需要。渴望拥有健康身体、延年益寿的心态成为众多老年人坚持健身的源动力。

1.5 政策因素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4号)提出,到2000年要“建立起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到21世纪初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体系目标。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巧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三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另外,在第三十二条中规定了“国家、社会应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对老年人体育、老年人问题寄予高度的重视与关注,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发[2011]号)的全面实施,促进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运动健身。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党有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也有涉及老年健康、老年福祉的问题,老年人健身的问题已不只是单独的个人自我进行锻炼的问题,它引起了社会、国家的共同关注,因为老年问题的解决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及社会压力,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相关的体育政策法对推动了老年人积极参与健身、坚持健身起到重要作用。

2 老年人健身坚持性对全民健身的启示

2.1 提高认识,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各级政府特别是体育主管部门、大众传媒、学校通过健康教育、政策导向等手段,来推广、普及体育健身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手段,逐步提高国民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实现合理安排“闲暇时间”,逐步养成坚持健身体育生活方式的目的。

2.2 科学规划,创建便民健身空间

老年人健身的坚持性与他们闲暇体育行为的空间规律及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布规律密切相关,反映出城市公共运动空间的设置及其体育设施的配置与使用效率,所以在考虑居民小区及附近社区体育健身运动场所与设施建设的规划时,就必须要注意不同类型健身设施的组合配套以及与毗邻社区之间的互补;特别注意科学规划,使这些体育空间的具备方便性和可达性。例如: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特别是一些老的社区周边空余地段的绿化,修建简易实用的体育健身路径,就是便民利民的举措。通过创建便民“健身空间”,从而真正实现惠及国民,提高国民闲暇体育生活的质量。

2.3 结伴锻炼,发挥人际关系作用

老年人在健身过程中,总喜欢与他人结伴进行锻炼,这种结伴锻炼的形式,既实现了老年人健身的目的,又兼顾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这种结伴锻炼形式,对老年人闲暇体育锻炼的坚持性有促进作用,可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国民坚持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2.4 激发需求,强化内部锻炼动机

“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结识朋友、解除孤独”“随意玩玩、消磨时间”“扩大社交面”等生理和心理需求是老年人闲暇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动机;这些内部的动机支撑着老年人坚持参与健身的行为。是推动他们坚持体育健身的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内在动机是人本质上固有的心理需要,在内在动机的作用下,人们寻求和参加能够满足他们胜任和自主需要的活动,能够给他们提供适度挑战和探究自由的活动。在锻炼的持续性和频率方面,内在动机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内在动机强的人才能更长期、频繁地坚持锻炼。

2.5 健全法规,加强政策导向作用

政策法规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导向和行动指南。我国先后出台的与体育事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仅在推动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坚持健身、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对待其他国民,也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逐步建立健全国民体育健身方面的政策法规,必定有利于促进全体国民形成坚持科学健身的健康体育生活方式。

3 结束语

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动态的,贯穿于体育锻炼的始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个人疾病的控制和预防,作为健康行为之一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身心效,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但是,要真正促使老年个体产生并维持良好、稳定的身体效应以和心理效应,就必须通过长期有规律的身体锻炼才能实现。深入分析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社会因素,有利于我们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启迪我们如何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1]江宇,吴翌晖.江苏省妇女体育锻炼动机、坚持性和参与程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469-1470.

[2]肖建原等.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坚持性、组织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3):98-100.

[3]钱铭怡,王雨吟等.影响体育运动坚持性的相关心理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8):25-30.

[4]肖建原.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J].四川体育科学,2005,9(3):43-46.

[5]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5.

[6]陈明建,邢伯壮.当代中国老年文化心理与老年闲暇文化论[J].新东方,2001(6).

[7]王雪峰.南京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现状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5):21-26.

[8]杜晓兵,郑道凡.城市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空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4):16-19.

[9]王淑康.城市社区老年人规律体育活动行为的社会生态学探索及健康干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5.

[10]Discman, R, K. & Guttmann, L. R. Psychobiologic influences on exercise adherence[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0(2):295-310.

[11]Epstein, L.H., R., & Wing, R.R. Adherence to exercise in obese children[J]. Journal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1984(4):185-195.

[12]Macready, M.L., & Long, B.C. Locus of control ,attitudes towards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adherence[J].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5(7):346-359.

[13]Knapp, D. et al. Exercise adherence amo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ABS) patient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Supplement),1983(15):120.

[14]编写组.新世纪体育科学学科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5:189.

On the Persistence of Fitness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View of Sociology

DU Xiaobing

(H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521041, GuangdongChina)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潮州2012-08)。

杜晓兵(197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闲暇体育锻炼群体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人在何时最清醒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闲暇时间干点啥?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