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终身教育理念及其价值取向
2018-11-25孙刚成
孙刚成,张 丹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引言
教育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关键。[1]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编制完成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建构,既是对过去教育发展状况的阶段总结,又是立足于当下的教育发展境况,切合实际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指向做出合理的愿景规划。[2]终身教育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个体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的理性导向,又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逐渐完善的必经之路。它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发展理念,更是立足于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视角之下,着眼于真真切切的生活实践而做出的对未来发展的理性设想,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能性。因此,深入透彻地解读终身教育理念的本质内涵对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的终身教育理念解析
《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主旨就是“取向全纳与公平的优质教育,为所有的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3]从这一发展宗旨可以看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全纳、公平、终身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理念始终指引着教育的持续发展,并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实践当中,使之朝着理想的状态不断前行。以公益性、可持续发展、终身性、公平性等视角作为终身教育理念内涵的切入点,这对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且更好地发展这一目标具有很大的积极效用。
(一)作为公益性实践活动的教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瑰丽图景
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人类发展中所积淀的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又是人们进行心灵对话以促进思想沟通,从而以最佳的姿态立足于社会的适宜选择。教育的发展既不能脱离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任何领域的发展,更不能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在教育中的独特意义。当教育成为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时,教育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人们对知识的运筹帷幄之力才得以充分展示。教育大众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向,也是每个人接受学习的途径与平台和社会群体教育普及的基本保障,但这仅仅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一种渠道,只能说明接受教育了,并不意味着人们能将所接受的教育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而化大众的教育则是教育大众化的旨归诠释,只有化大众教育的实现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大众化的本质意义和对终身教育的落实。所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中所涵盖的教育大众化和教育化大众这一色彩,既是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最佳释义,又是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未来社会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向与终身教育理念交相辉映
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一个国家渴求繁荣富强的大事业,教育事业的操持兴办,应当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教育不仅在一个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中发挥的力量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而且教育对个体幸福能力的获得以及塑造幸福人生这一目标也是尤为重要的。教育是确保人们能够健康、自由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基础。[4]当教育事业成为国家的公益性事业时,国家的振兴、民族的进步将蒸蒸日上。
未来社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道乃是教育大众化的应然走向。一个国家的蓬勃发展,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与整个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和奉献息息相关。只有每一个社会活动参与者齐心协力地共同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才会收获理想的未来。教育的大众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积极地融入到教育的行列,不再受偏见和不公正的待遇而错过受教育的机会。在世界中存在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权利享受到教育于个体和社会带来的无限惠利。教育应当成为一项大众参与的事业,不再是少部分人所享有的专属特权,应成为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大众化的事业,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平等地有机会通过教育这一渠道去开辟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国家是一个囊括了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它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密切相关,教育的大众化保障了每个人都有权力、有机会参与到教育事业中,在保障人权与各项权利实现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发展之道。
教育的大众化趋向加快了终身教育的实现进程,终身教育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大众化这一支撑点。教育的大众化扩大了受教育的群体,教育成为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国家通过各种有效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受教育群体的权利,使得整个社会的文明氛围愈加浓烈,每个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其身心必然受到洋溢着民主、文明、和谐的教育洗礼,文明开化的社会价值理念也必将深入民心。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每个社会成员只有终身学习才不至于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有可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教育的大众化使得教育成为开放性的国家公益性事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有效践行也被提上日程,这不仅是国家的事业,更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依托于化大众教育的实现
化大众教育的实现是学习型社会建立的基础。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文化建设领域的堡垒和驱动力,这种教育是富含创造性的,是个性化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完整教育。[5]教育的力量在于解放人的思想,激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启迪灵动的创造能力,进而为生命存在的基调添上明媚的色彩。通过教育,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可以更进一步为改造世界积蓄能力,只有认清世界万物的本质,才能创造出人们理念中创设的美好图景。教育的大众化有利于催化教育化大众力量的实现,当每一个社会成员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时,人们的思想便会挣脱限制自身发展的力量束缚,思维便会处于活跃的状态,自身存在的潜隐性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会得到不断的发现和挖掘,从而展示出个性的多姿多彩,并更好地融通个人存在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实现终身教育这一愿景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遥相呼应、紧密联系的,更是化大众教育的核心旨归。化大众教育有利于促成人们民主、和平、和谐的社会心理形成,这是培育国家公民的基本途径,更是营造整个文明社会的根本通道。教育的精髓实质乃是促进人们追求幸福、创造幸福能力的不断提升,而终身教育更是与人的终身幸福不可脱节的,其主旨是让人们在生命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幸福,追求幸福,从而实现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学习型社会的创设既是化大众教育发展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更是实现终身教育以谋求人类终身幸福的必要路径。当教育的化大众实现后,整个社会必将处于一个学习气氛浓烈的状态,只有个体终身学习,才会不断进步,才能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稳扎根基,才能求得安身立命之所。
(四)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诉求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处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地位,是顺利完成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强有力因素。[6]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与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状态,又是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生命的可贵性不仅体现于生命个体独一无二的存在性,还体现在一个生命个体在这个世界的诞生直至消亡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并诉求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学会和会学的理念转变贯穿于生命蓬勃发展的始终,这既是人的可持续发展需具备的必要条件,又是推进教育持续发展的进程以实现终身教育这一愿景的关键通道。
1.会学习是实现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个体成为社会人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手段乃是“学会学习”,[7]其核心要义是为了掌握手段,而非单纯的系统知识。“学会学习”是生命个体生存的手段与目的。从生存手段的视角而论,它使人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修养,从而有尊严地与周遭的世界融洽交往。作为一种人生目的,学会学习的基础乃是运用成熟的同理心去理解、用敏锐的视角去认识和发现。[8]
会学习是人们在健康的生活习性中养成乐学、好学、博学的高品质的学习修养,从而不断增强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而提高智慧技能。“学会”与“会学”的教育观点和学习理念是有很大差异的。前者的立足点是目前现时的知识,后者则是未知的知识。人的基本属性乃是社会性,通过教育,人类文明的精髓得以传承延续,与此同时,教育也逐渐成为孕育并孵化出社会人的实践活动。这便警醒着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就应该树立起自主创新性的终身学习理念。[9]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充分展示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个体多彩的梦想与执著追求的羽翼才得以舒展,生命之花才能绽放出绚丽的景色。“教育应更努力地寻取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10]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需在教育过程中会学习,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实践的常识,不断更新学习观念,以便与变幻多姿的社会接轨,这是我们与这个社会融洽相处的前提,从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形成“会学”的教育价值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2.终身学习促进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教育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受教育权贯穿于整个生命存在的始终。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其他可持续发展的领域提供了方向指引。[11]在人类社会迈向2030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权关乎人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教育是实现所有人享有尊严生活即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愿景的中枢环节”。[12]就终身学习的本质内涵而言,其涵盖了人们全部年龄段下不同生活背景中的学习活动,通过共同发生作用的各种方式,并植根于学习与生活的高度契合,以满足人们广泛的学习需求。[13]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它鼓舞人们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有权利借助一个连续支撑的历程去获取终身持续发展所必要的知识,并在生活实践当中能维持愉快的情绪状态,有信心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去应对多变的生存境况。终身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自身积极的进取和不懈的努力,把“终身学习”上升至“生存概念”这一高度是知识经济社会下对人们学习观念改变以适应社会变革所凸显出的理性指向,并将促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为。[14]
终身学习作为学习型社会建立的基石,意味着每个个体必须终身持续地进行学习。[15]岁月更迭,时代变迁,人类的文明进程在不断推进,“我们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16]从而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变革。人从出生以来就具备某些本能,这些本能和潜力在个体其后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积淀的作用,离开了人类文明的文化熏陶,个体的存在价值与人生意义,很难得到实现,“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17]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才能紧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才能体悟到生命存在的幸福本真。
现代的民主教育要求恢复人类求知的自然动力。即要会生活,会学习,能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力量;能在自由的羽翼下批判性地思索,能用饱满的热忱去热爱这个温暖的世界,使这个世界的人情味愈加浓烈;学会运用自身的创造能力,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教育作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应将其拓展至一个人的整个一生。[18]在教育终身化的理念指引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使自己的学习富有无限乐趣与创造性。唯有如此,才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终身教育化的美好理想。
(五)教育民主化视角下的全纳教育为终身教育的践行提供无限机遇
“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19]这既是民主化社会的教育目标要求,也是践行终身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要领。社会不是通过学校或其他办法强行实施一个社会改革计划所能改善的,而是通过改善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才能改进的。正如柏拉图所说,个人乃是社会的心脏,政府反映着人性,国家是公民的品性做成的;公民的品性决定事情的结果,并把任何事情都带动了。[2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民主化的程度越高,人们的受教育范围就愈加广泛,个体充分发展的条件也就越充足,由此也为终身教育的践行提供了可能性,那么,整个民族的幸福指数将会越高。
全纳教育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促进相互理解、宽容、友谊与和平为目标。教育民主化视角下的全纳教育是基本人权践行的有力佐证,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全新视角。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为了实现这一项可行使的权利,国家必须确保普及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和学习,不落下任何一个人。“教育2030行动框架”计划将教育公平问题放在了极其突出的位置,通过了“确保到2030年实现全民享有公平、包容的良好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并且明确指出,“消除在入学、参与和学习成果中任何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一致和不平等”,[21]将教育公平作为切入点,有力地保障了所有人的受教育权。
全纳教育的“公平”是全方位视角下的个性化公平。全方位的公平体现在从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个性化的公平则体现在保障每一个人都能受到属于自己的特殊教育,这种特殊教育是具有个性化色彩的,表现在教育的进度和方法上是适合个人发展特点的。[22]促进性别平等是教育2030全纳教育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另一关键特征,着力解决性别歧视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与教育问题,充分保障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全纳教育注重教育的起点、过程及其结果的全方位公平,在保障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教育的前提下,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在教育结果中,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力求达到人尽其才。只有每个人的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教育2030行动框架”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教育民主视角下的全纳教育是一种优质的全面性的教育。“优质教育”的实质是确保学习者具备基本的识字与计算能力,确保教育在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领域里能够导向相关、平等并产生有效的学习成果,使得学习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进而获得高层次的生存技能。为了实现优质的全面性教育,不仅需要建立安全、健康、响应性别需要、全纳和资源充分的学习支持环境,而且还要透彻理解扫盲教育的本质内涵。优质的全面性教育是架构在扫盲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扫盲的本质目的是使人们更好地同周遭的环境协调一致,在沐浴有益知识的雨露时,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生与生活的真正意义;在提高个人尊严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创设美好未来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智慧技能。[23]只有确保优质的扫盲教育,才能有力地促进2030行动框架下“优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三、“教育2030行动框架”下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探析
透过“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总目标与原则及其具体的措施可以看到,其鲜明的教育主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个体受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倡导终身学习,践行终身教育,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教育2030行动框架”下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理解,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向的指引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于人性视角下的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学习型社会创设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渠道。人的社会性要求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互相意见一致,但是,必须能相互了解。任何人都有能力去学习,也有去学习的能力,只要一个人活着,学习这件事便不能停止,除非不运用学习的能力使得学习的能力逐渐衰退。[24]为了促进人际的相互交往与理解,为了终身学习的有力推进,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很有必要的。人的终身学习是从出生延续至生命消亡的连续过程,生命存在的过程也是人与周围环境中的他人相互交往的过程。由于个体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特殊个体,每个人所需要的教育都是一种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而学习共同体的搭建,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碰撞的结晶,在共同体中,大家互相交往,彼此了解,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不断汲取优秀的新思想,个体不断进步,各种思想文化得到融合的同时,被更多的人理解与尊重,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推进。而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则要以学习连续体为依托,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施行为堡垒,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
(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亦可称做无疆界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主流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终身教育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性情与优秀品格,所有年龄阶段的群体,都应享有学习以及继续学习的机会,为了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必须借助非正规途径的教育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为广阔、愈加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充足的知识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愿望。[25]加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紧密契合,为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教育水平的个体提供多元化与弹性化的学习条件与知识资源,通过公平与渐进的方式逐步获得有质量的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和研究,并对相关的质量认证给予应有的关注。[26]逐渐弱化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壁垒和差距,这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泛在学习方式广泛运用是强有力的驱动力,从而也保障了人们的受教育权,推动了终身教育的践行。
无疆界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无疆界教育意味着提供公开、灵活、与个人相关的机会,去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性情,这些都是人们在各个人生阶段所渴求的。无疆界教育意味着对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社区生活中的公民,将他们作为积极的社区活动参与者,给他们提供有吸引力、响应度高的学习背景和过程,尤其是要将他们作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中,正在构建或重构生活的自我学习的个体。
科学技术革命方面的特点是独一无二的。[27]科学的非神秘化和科学实践的通俗大众化不是一种倒退,而是走向正确方向的一个步骤。[28]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泛在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育对象,也拓宽了学习的内容,每一个人都可以借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满足自己的求知需求。市场驱动的成人教育供给的发展和民间组织的持续壮大,大大改变了成人学习的景象。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而泛在学习的方式突破了成人求知道路上所受到的体制障碍、处境障碍和意向障碍,从而让成人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性。成人学习渠道不断得到拓宽,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创造意识与学习能力不断强化,个体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终身教育的理念得以践行,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这也是“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最终目的。
[1]滕珺.教育是全人类共同核心利益[N].中国教育报,2015-11-22(003).
[2][3]UNECCO etc. Education 2030 Incheon Declaration and Framework for Action[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4/002456/245656E.pdf-20170106.
[4][12]俞可.2030教育愿景:实现人人享有尊严生活[J].世界教育信息,2015(20):21—26.
[5][10][15][16][17][18][22][23][27][2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3,12,223,2,196,196,105,65,5,94.
[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译.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前言、愿景、理念与原则[J].世界教育信息,2016(1):7—11.
[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6.
[8][1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90.
[9]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12):10—13.
[11][13][25][2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总体目标和策略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6(1):12—15.
[19]徐莉,王默,程换弟.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开放教育研究,2015(12):16—25.
[20][24]刘光前,张春悦.中外教育名文100篇[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75,176—178.
[21]田贤鹏.“教育2030行动框架”:促进每一个人公平发展的政策价值选择[J].上海教育,2016(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