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的实现路径分析

2018-11-25山东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商业会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会计准则会计专业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学会学习”是核心素养之一。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将原来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突出了会计专业能力和责任风险。同一时期,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再次更新。由此可以看出,形势的发展使会计专业学生固有的培养模式受到挑战,“学会学习”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未来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会求知。2003年美国颁布的核心素养体系含“学习与创新素养”,提出公民要终身学习。2006年欧盟颁布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提出“学会学习”。近30年来,人类新增知识总量以指数的速度剧增,国家和地区发展愈来愈依赖科技创新,而学习是这一切赖以实现的前提。学习是职业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我国跨越式发展时期的会计专业学生尤需如此。

一、“学会学习”的内涵

“学会学习”即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手段、工具等,获得知识、技能、智慧的能力;其目标是使学习者成为有用的、完整的人,是会工作、能生存、会生活的人。该能力首先依靠学校教育,而后依靠外界推动和自身觉醒。“学会学习”重在如何学习而不在于学习什么,学习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能力。另外,实现学习目标取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即乐思善学,这种素养是学校教育和个人内化的结合。

二、会计专业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未来社会具有高速发展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会计专业学生只有学会学习,管控人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维,才能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增进人生幸福。

(一)从管理会计异军突起看,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会学习

一般认为,会计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分,在部门管理与实际运用以及教学实践中,我国的重心一直是财务会计。但近年来,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该指引为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指导。2017年10月,财政部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财会[2017]24号),以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与会计准则不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更具灵活性与实用性,不同领域下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将随实践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完善。

(二)会计软件将升级换代,会计人员面临转型升级

2017年11月新修订的《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工作将焕然一新。笔者认为,今后需要密切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财会软件的转型升级。云计算、大数据将颠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会计工作的无纸化、集成化、共享、外包等将加速发展。二是会计人员的转型升级。管理型财务人员需求量激增,核算型会计将会急剧压缩。据统计,美国70%以上的财务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从事核算的不到30%,我国目前正相反。核算型会计转为管理型会计是大势所趋。

(三)从现实经济发展方向看,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会学习

新媒体技术深刻影响了会计工作,传统的凭证、签章、结算手段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微信红包、支付宝、网络购销等电商现象日益增多,会计人员需要以全新的知识体系、信息意识迎接这些新变化。

(四)从会计准则发展历程看,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会学习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2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通称两则)。1998年,财政部颁布17个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执行。2006年,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准则应用指南三部分。2008年、2010年、2014年财政部先后三次对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和补充,至此,具体准则已扩展到41项。2016年,修订了4项涉及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以顺应“营改增”及金融改革。

我国会计准则的框架体系很庞大,各准则之间逻辑关系严密而复杂,需要会计人员具备阅读、理解、分析等综合学习能力,方能将理论运用到日常核算中。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在不断扩展,新准则在不断修订完善,会计准则的发展迫使会计人员必须学会学习,精准领会和运用相关准则的内容。“学会学习”是具有核算、监督能力的必备前提。会计从业者从简单的会计核算人员演变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将很难适应。

(五)从成功角度看,学会学习才有可能成功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职场能力的一部分,做人、做事、共处、生活、认知、交流等能力也是永远的学习内容,而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往往被严重低估,因此有待挖掘。

三、当前会计人才培养中突出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偏差

中职、高职、本科的会计专业中,课程体系将具体会计实务作为讲授重点,而很少培养元认知和知识的迁移,一些学校的培养目标更加直接,就是使学生在较短期间成为熟练的会计操作工。该培养目标适应了短期就业的需求,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思维等,过于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二)课程体系陈旧

一是教材内容呆板。长期以来,会计教材内容集中于会计知识、会计实务,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与现实不对接,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是选修课程比重低。会计选修课程由学校统一规定,学生没有多少自由选择权,并且选修课程的比重一直很低,没有超过课程总量的20%,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是案例教学名不副实。目前很多案例教学其实是例题教学,大多是教材里已经长期存在的内容,看不到商战、汇率操纵、货币战争、关税壁垒等鲜活的东西,与现实不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而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会计教材仅仅是阅读资料的一部分,占很少的比重,大量的专业性知识来自于选修课程(占40%左右)。教学案例来自于新闻媒体、企业公告、政府文件等,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而且贴近现实,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运用。

(三)会计专业太专

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商业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预算会计等,内容单一又交叉重复,所占课时很多,使得学生认为这就是会计学习的全部。另外,与财务知识高度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金融知识、资本市场知识等非常匮乏,没有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再比如税费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计算、如何填表、如何申报,至于税制变化对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影响,教师则很少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此之外,会计教学很少涉及业务沟通,比如和税务局、工商局、财政局、统计局等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这样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企业的好参谋。

(四)评价模式落后

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知识灌输,学生无需太多思考;期末集中考试是教师比较常用的学习评价方式,试卷内容就是本学期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培养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环节而少了学生“悟”的环节,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被“激活”。

四、会计专业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会计人才培养应遵循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以人本主义为教育思想,通过课程、师资、考评、管理保障协同改革,培养学生乐思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的理念和方法,即: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

(一)课程体系改革

设置专业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既要体现课程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1.必修课、选修课、案例课:培养认知能力。(1)压缩必修课程,培养元认知。必修课程讲授经典的、核心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认知、专业发展、专业必备技能,在总课程体系中属于统驭地位,应该少而精,比如会计学、税收学、法学等。这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元认知。(2)扩充选修课程,培养迁移能力。将40%左右的时间分配给选修课程,让学生涉猎相关知识并培养相关技能,这是专业必修课的必要补充,例如准则选修、专著选修、政策选修等。这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悟性、知识迁移能力。(3)改革案例课程,论证元认知。将时事新闻、科研成果、报刊文章、政策法令、论坛讲话作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过去、现在并预测将来,发展智力,磨砺意志,论证元认知。

2.实践课、实训课:培养共处能力。(1)创新实践课,提升合作能力。开设实践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现实、分析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学以致用。为了使实践课程落在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要创新实践课的实施模式。过去的做法是让学生去企业参观,或让学生交回实践证明,笔者认为,实践课可以扩充为调查(研究)报告、财经论文方式,让学生撰写财经调查报告、税费改革研究报告、信息与财务工作的关系及运用现状、新媒体教学情况调查、区域发展情况分析等。这类实践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2)丰富实训课,培养交往能力。丰富实训内容,在专业实训课的基础上充实礼仪实训、形体实训、写作实训、沟通交流实训,培养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习惯,并将职场礼仪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3.信息课、竞赛课:培养做事能力。(1)创新信息课,培养创造能力。目前会计专业必修的软件课程是会计信息系统、税费申报系统、计算机基础,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软件。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首先是资源,可以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而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是教学重点。会计专业教师可以与媒体信息深度结合,借助专业选修课、实践课、案例课甚至必修课,将前沿问题、争鸣观点等引入教学内容,训练学生选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资源的能力,进而训练他们实践、分析、创造能力,以达到知识重构。(2)实用竞赛课,培养做事能力。将竞赛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近年来各类教学赛事层出不穷,大多是官方或半官方组织,有地市级、省级、国家级,这些赛事涉及的专业范围很窄,并且严重程序化:参赛学生只需将比赛内容反复操练就能取得较好名次。笔者认为,校际、各专业、专业内部可以组织跨专业赛事,如人文、社科、自然、艺术、环境生态、历史、科幻等,让学生自己运用现有资源和媒体信息,搜集资料,去粗取精,各显其能,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锻炼了做事、学习能力。

4.写作课、职业规划课:激发潜能,培养做人能力。(1)开设财经写作课,激发自我潜能。据调查,我国会计专业的财经写作、财经阅读课程居于次要位置:一是课时很少,二是没有专门的师资,授课教师大多是学中文的,三是考核方式单一,结果学生自己也不重视。阅读、写作是两个最基础、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未来落后的人是不会阅读的人”。多读多知,阅读能培养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提笔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写作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梳理所见所闻所读所学,达到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开发潜能的作用。(2)开设职业规划课,培养做人能力。我国的职业规划课程还有极大的开发空间。会计专业不同环节的职业规划课程可以实现不同的目的,但总目标是学会做人。寻找工作环节、面试环节、初到职场环节、职业平台期、职场高原期等,都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职业规划是培训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

(二)考核方式

配合“学会学习”素养的训练,应引入随机渗透与专项训练结合、能够及时反馈调控、灵活变通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是考核方式之一,以下几种考核模式都是较好的备选方案。一是学习过程考核。考核内容为学生上课、实训、实践、阅读、赛事、写作的过程表现,重点考核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态度、积极性、参与度、学习成效等。二是学习结果考核。考核对象为学生的作品,包括各类调查报告(表)、数据分析、财经论文、案例解析等,重点考核逻辑思维能力、数据运用能力、时效性、实用性、创新价值等。三是创新学分考核。考核对象为学生的创新成果,包括信息运用、资源共享、理论前沿等,重点考核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价值的对策建议等。

(三)师资及管理

1.师资能力。教师的胜任力和发展性是培养学生充满自信、主动学习的重要基础,会计教学视野狭窄,原因在于师资力量薄弱。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前提下,教师应具备广阔的视野。首先是具备研究能力,能研究会计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从而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指导。其次要知识渊博,涉猎经济、心理、社会、教育、法学、艺术、环境等门类,能重构知识、实现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进行情感教育。

2.管理保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主管机构应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给一些帮助、建议和配合。创造条件,举办公益性论坛、学术交流等,拓宽教师视野,实现知识更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有行业背景的学校更要利用行业优势引入社会实践资源。另外,还应营造开放的语境,广纳善言,及时改进。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会计准则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会计准则变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探析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