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变革趋势下会计人才跨院系培养机制研究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

2018-11-25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商业会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管院系会计专业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间跨界融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精细化管理需求促使会计行业逐步从传统的报告型向经营型延伸。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引发的财务变革趋势已改变了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导向,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将逐渐被同时掌握财务知识、管理模型与算法、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替代,会计人员向智慧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会计转型成为其职业生涯的必由之路。面对社会需求的改变,转变培养理念,改革完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会计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跨院系合作培养模式运行情况分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下设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以下简称“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先后与经管学院开展了跨院系联合培养国际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国际化视野和会计专业技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源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匹配。培养“英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和“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领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而无论是国际教育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是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会计方向)项目,都是高收费项目,招生时主要面对三本生源。尽管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较为认真踏实,但理解领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欠缺也是不争的事实。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意愿不强,主动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对生源质量的要求。这种差异或匹配的错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质量。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由于缺乏顶层制度设计,不同学院、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没有思想碰撞,就无法激发教学灵感,更无从发现互联网、人工智能引发的财务大变革趋势下未来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不同学科的教师仍按各自的专业思维和传统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没有开发出真正适应学科融合的新课程。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滞后,不同学科内容实质上处于割裂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错乱,大大降低了国际教育学院“英语+会计专业”、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会计专业”的办学效果,没有真正实现会计与其他学科专业的融合,学生学习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专业融合度不符合预期。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项目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英语+专业”来培养英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会计方向)专业是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益尝试,其根本目标是通过“软件工程+其他专业”来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运行情况来看,两种模式都是以国际教育学院或软件学院为主、经管学院为辅的方式完成的。学生管理、教学活动的组织等都由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负责,经管学院只负责提供师资,完成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局限。

1.专业认同感不足,无法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学生的专业态度和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绩效存在显著影响,但由于学籍、学生管理分别归属于国际教育学院和软件学院,学生从心理上不太认同自己的会计专业身份。软件工程(会计方向)专业首届毕业生基本上都选择了软件工程方面的选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鲜有毕业生选择会计类或软件工程与会计专业融合类题目,再次证实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不足。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虽然在形式上学习了软件工程与会计财务类课程,但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依然处于割裂状态。

2.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渠道有限。由于经管学院教师只需按要求完成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环节的实践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与交流机会大多局限于课堂。再加上学生对经济类专业或会计专业认同感较差,主动同教师交流及学习的意愿不强。这也使很多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和系统了解会计专业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降低了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积极性。

3.由于没有找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有效融合的途径,兼顾两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课业繁重、顾此失彼。国际教育学院的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在入学两年后到国外大学学习或毕业后出国读研,会偏重于英语类课程,基本忽视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软件工程专业(会计方向)学生的软件工程类课程难度较大,也无暇顾及会计类课程的学习,学习效果与经管学院本院学生相比不太理想。

显然,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形式上融合而实质上割裂的局面,背离了项目初衷。

二、会计人才跨院系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一)跨院系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的政策依据。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应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专业融合型转变。“财会全才”要求会计人才同时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会计与财务专业核心技能、新兴科技背景下的专业自适应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从目前高校会计教育的情况来看,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财务变革的需要,打破高校院系行政设置和现有专业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学科边界和壁垒,实现跨院系合作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积累了跨院系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经验。工科院系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和国际教育学院在国际化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学校跨院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财会全才”奠定了良好基础,多年的跨院系合作培养探索也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这些都为下一步跨院系合作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必要的借鉴。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主、经管学院为辅,已运行了12年。国际教育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执行和管理单位,依托经管学院的师资力量,先后与英国龙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了6个本科专业项目,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举办了2个本科课程项目。这种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是:第一,人才培养方案跨院系制订。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国际教育学院联合经管学院和英国龙比亚大学,结合中外双方的课程体系,以应用性、实践性、国际性为原则,共同制定。第二,教学组织跨院系协调。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由国际教育学院具体组织,由经管学院安排师资承担专业课程的具体讲授,同时负责学生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配合国际教育学院完成教学工作。第三,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实施。国际教育学院为使学生在接受国内本科教育的同时也能享受国际化教育,引进了外方合作大学部分课程,与外方合作开展教学活动。通过邀请国外大学教师为学生授课,同国外大学师生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为联合培养英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业融合模式以软件学院为主、经管学院为辅,运行5年来,该模式在保持软件工程现有特色专业方向的前提下,结合会计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软件学院与经管学院联合培养具有算法与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软件工程(会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由软件学院联合经管学院,以软件工程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共同制定。第二,人才培养方案中软件工程方面的专业课程由软件学院组织教师讲授,会计方面的专业课程由经管学院组织教师讲授,同时负责学生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第三,毕业论文与设计由软件学院教师指导完成。

(三)拥有跨学院合作培养模式创新的资源优势。计算机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8个专业,拥有河南省应急平台信息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大数据分析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轻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级学科平台,在企业信息集成、数据挖掘技术和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新型信息系统开发、大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软件学院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公办、全日制软件学院之一,是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确定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拥有河南省公共安全数据融合与智能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省级学科平台。国际教育学院的合作办学项目始于2001年,是河南省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公立高等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经管学院拥有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丰富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可以看出学校具有跨院系合作培育人才的资源与优势,这为构建跨院系合作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提升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合作、创新思维与价值创造等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复合型会计人才跨院系合作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顺应财务变革趋势,加强学科融合的顶层设计。财务变革趋势下企业财务转型正在重新定义并进化着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如果高校仍固守原有的专业思维和培养模式,无视市场需求的变化,将会加剧高校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高校应结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寻找新的人才培养生长点,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整合利用工科院系和人文社科学院资源,创新跨院系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仅依靠二级学院和专业系部来推动院系之间的合作障碍较多,因此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重新整合配置合作院系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支持跨院系合作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推动院系资源整合,采取跨院系合作培养的有力措施。

1.借鉴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验,跨院系合作实行项目化管理。为保证教学效果,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院系可合作开设跨院系合作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改实验班,借鉴国际教育学院近年来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验,以项目为载体,跨院系搭建教学管理平台,负责跨院系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日常事务等。学校2016年已停招本科第三批次,教改实验班学生可以从全校或经管学院入校一本或二本新生中经过二次选拔确定,通过选拔的学生学籍转入经管学院,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归属感,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相吻合,以保证生源质量和培养效果。

2.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有机匹配。教改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新兴科技背景下的社会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价值创造思维和国际视野,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知识和能力与管理模型与算法、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能力有机融合,能够适应财务大变革趋势下未来对会计师的能力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改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与培养目标有机匹配,突出会计财务核心技能、专业胜任能力培养,加强算法、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并通过相关实践环节的训练,真正实现不同专业课程、不同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

3.建立财务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已有的合作培育探索说明学校各院系之间有着较强的合作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动机与意愿。计算机学院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经管学院在会计教学与科研、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借鉴其他高校经验,共建财务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该联合实验是教改实验班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的完整实习实训环境。

4.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联动学习交流机制。跨院系合作培养会计人才需要有跨院系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保障,传统的按学科划分的学院制师资管理方式和按专业划分的教研室制教学研讨方式,严重束缚了跨院系合作交流。因此,应合理规划跨院系合作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安排,打破院系、学科和专业间的原有屏障,建立不同学院教师的联动学习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思想灵感。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联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采取优惠政策,引进具备财务会计知识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师资。多措并举,打造适应跨院系合作培养模式需要的师资队伍。

(三)把握企业实务需求,激发学生跨院系学习的自觉意愿。学生跨院系学习意愿和院系合作意愿是跨院系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大变革趋势已经形成。在未来,大量的低端会计人员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面临失业的威胁,而掌握算法、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能力,能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高端管理会计和战略财务人才将极为缺乏,实务中企业的财务转型和财务人员转型已迫在眉睫。高校及教师应把握财务大变革趋势和财务人员转型需要,提醒学生清醒认识行业现状并为职业前景未雨绸缪,通过掌握会计财务核心技能以及业务、人际、领导等辅助技能,提升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多学科学习,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算法能力,训练对业务的更高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价值创造思维,开拓国际视野,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未来会计师能力的要求。

猜你喜欢

经管院系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模拟教学平台项目建设问题及分析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提高院系办公室管理绩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