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文化元问题探究*

2018-11-25谷茂恒范运祥

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师生体育

谷茂恒 范运祥



体育课堂文化元问题探究*

谷茂恒1范运祥2

(1.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体育课堂文化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理念,并且相互影响师生行为改变一种课堂文化。体育课堂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形成高绩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探究体育课堂文化元问题,厘清体育课堂文化基本元素,反思体育课堂文化存在弊端,构建民主平等、自主探究的体育课堂文化,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上多元化,重新诠释体育课堂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体育教学;体育课堂;课堂文化

体育课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堂相辅相成。课堂文化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发生师生之间相互约束、起引导作用的一种“互动方式”。体育课堂文化隶属课堂文化范畴,对学校体育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以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文化为理论依据,创建师生互动的学习行为来探究体育课堂文化的基本元素、价值及其发展策略。

1 体育课堂文化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边互动的过程,是学生掌握体育文化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基本场所,体育课堂文化就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学习一种“过程和氛围”,这种“过程和氛围”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以一定的运动场地或教室为基础,双方拟定一个活动目标,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被学习”过程中所形成长期的群 体文化,隶属于校园体育文化。

2 体育课堂文化构成元素

2.1 体育课堂价值文化

体育课堂价值文化体现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受现代体育文化和教师体育教学行为意识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体育文化理念和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价值的交融与升华,体育课堂价值文化体现在师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育课堂道德观和体育课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体育课堂的师生信任度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相互碰撞、摩擦和融合形成的,通过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互动中,把体育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递、相互情感交流和体育资源的分享。体育课堂道德教育不是强制性,有经验的体育教师会将课堂道德教育倡导为人格教育。体育课堂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体育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帮助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和构建良好的体育课堂精神。体育课堂价值观是指体育教学全面发展过程中,师生之间坚持的信念和基本原则,缺乏体育课堂价值观,体育课堂就会偏离正确的航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准则确立体育课堂主体的行为取向,必须鼓励学生为自己信念和理想而努力。体育课堂价值文化将促使体育教师把体育价值观培养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推动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2.2 体育课堂行为文化

体育课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某一项运动技术动作的掌握,师生相互之间达成一致目的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长期渗透到师生思想当中而形成的这种行为文化,它是外显的,具有一定共性的。体育文化知识实质是一种“操作性”知识,这种运动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外显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倘若学生没有外显的身体动作,依靠头脑所呈现的运动表象,学生只有在“懂”得某项动作技术,他们根本就不“会”领会某项技术动作。只有当师生之间的行为达到一致时,才能把技术动作完整呈现出来,学生对体育运动动作不但“懂”了,而且还“会”,进而使体育课堂行为文化和谐化。

体育课堂行为文化从体育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两方面阐述,体育教师的行为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质量的保证,必须灵活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和合理的体育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一种品格和情操,即“师德”的学习。学生体育课堂中表现行为是教师行为的表现,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知识和体育道德观给学生时,学生间接行为方式也会反馈并影响到体育教师。

2.3 体育课堂制度文化

体育课堂制度文化是指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共同制定和认可的适合体育课规范、条例,并且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健康体育课堂文化具应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可塑性。体育课堂制度文化是体育教师、学生和课堂规范管理制度的载体,它可以约束体育教师和学生课堂行为,从而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延续。

2.4 体育课堂环境文化

体育课堂环境文化是体育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要具有运动场地、运动配套设施完善、教学信息化的基础,体育课堂文化相对比较稳定。当前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对体育的器械、运动场地,及配套体育周边设施要求较高,随着信息时代不断更新,学生在运动中也会摄入时代的元素,师生在体育运动中佩戴运动手环和运动手表,他们利用这些智能运动器械,满足运动带来的成就感不断加强。体育教师传统的一只口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利用现代智能信息为自己开阔视野,增加自己的有效体育运动意识。因此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多媒体信息和人工智能知识,为学生的健康运动提供更好的服务。

3 体育课堂文化的弊端

3.1 体育课堂文化的专断行为

体育课堂文化的专断体现在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动作的示范和阐释的控制上。学生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在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时会表现诸多问题,比如动作的不协调、动作不能自动化、身体先天性因素等,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整体性,对一些动作不固定的学生加“小灶”练习,不断去强调和督促学生把动作一步到位。有一些体育课堂比较活跃的学生,对运动技术动作提出各种问题时,会加以语言暴力甚至施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这些行为,都是不利于体育课堂文化发展。如果学生学习运动动作过程就是一味地去模仿教师动作,按照体育教师说的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3.2 缺乏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部分体育教师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很好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在体育教学理念上没有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主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在体能上的基本达标,为了学校体育工作任务而去教学,给学生造成一定表象错觉,感官上认为体育课堂就是去走过场,这样的消极态度,对体育课堂文化形成不利,同时学生就无法实现终身体育锻炼行为。学校领导观念上分歧,对体育课堂文化乃至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和体育设施保障,课时安排上得不到保证、体育课程内容上难以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体育课程开发没有利用学校的“校本优势”、体育课程结构上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形成”、课程资源配置上不能保障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要”、课程评价上不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困惑,这些行为阻碍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培养,限制体育课堂文化发展。

3.3 单调的体育课堂文化

体育课堂文化理应丰富多彩,但是实际情况与我们期望值有太多的差异。体育课堂是一件发生在师生之间体育教学关系的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学术化的语言系统,严肃加严厉的动作、表情,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里。体育教师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可敬,有的学生却不敢主动去接近的,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审美疲劳,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便感到体育课堂单调和枯燥,导致对课堂失去兴趣。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动作时过于被动,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后,强调练习的重点和难点时,学生反应不强烈,自己单独练习时以致出现动作变形,甚至影响健康运动的延续,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盼望着提前结束体育课程,失去体育课堂的本真。

4 体育课堂文化发展策略

4.1 体育课堂资源多样化

体育课堂是教师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运动理论知识和文化的场所,也是学生接受体育文明和学习终身体育运动技术和战术之地。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运用的科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与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一种相称的文化形式。体育课堂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懂得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需要,使体育课堂教学从动态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让体育课堂教学多样化。学校主管体育工作部门要提供多元化的体育课堂资源,满足体育课程需要,运动器械和运动场地应应符合体育课堂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要发展农村体育特色资源,突出各地区体育文化特色,让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喜爱这种体育文化而不是走向其反而。其实就是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淡化对体育课堂的功利性期望,以一种文化分享和创造实现自己的目的。

4.2 体育课堂制度合理化

体育课堂制度是保证体育教学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合理的体育课堂制度对学生参入运动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反之如果课堂制度不合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就会欠佳,可能还会引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抵触。所以我们在制定体育课堂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身体素质,学校对体育课堂重视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堂制度是为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有合理化的保障,并不是单方面行为惩罚手段。对一些开展拓展训练教学的学校,运动项目会涉及部分高空项目,比如攀岩墙、控制单杠等,师生在操作这些项目时,所有人员必须无条件按照操作规则,遵守安全规章和规范。再如进行初级棍术教学时,学生会下意识地拿着长棍挥舞,这种安全隐患要利用制度来监督。所以体育课堂制度的规范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什么行为是禁止的,什么行为是可行的,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

4.3 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化

体育课堂教学要与其他课堂教学区分开来,体育教学是一项双边的互动活动。体育课程内容实施需要体育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组织进行展示,教师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要经过镜面、背面、侧面等多方面的讲解和示范,并且这种教学效果只有在学生练习中得到检验,所以只有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才可能建立更多的情感交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体育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是一项社交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关系更加融洽。其次,体育课堂还可以依据学生参入热情,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开展合作学习或者学习兴趣小组,增加相互交往的机会,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和睦的体育课堂文化氛围。

4.4 体育教师文化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成为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价值不但凭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生产创造与传授,而且通过整个体育教师群体文化资本的积累加以体现。体育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式,使体育教师在学校场域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现时学校体育课堂文化进一步发展,需要拓展体育教师文化资本数量和质量,建立正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文化资本,提升体育教师文化资本积累意识等。文献资料显示这些做法对于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学校体育文化、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必将有其现实的积极作用。

体育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首先是体育教师应该从教学本质上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教育的文化使命,提高自己的体育文化素质和对体育文化追求的品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体育文化作出明智的选择。其次,学校应该出台相关的体育工作政策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进行体育课堂文化建设,将体育课堂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对体育教师的考核中,不定期地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体育教学培训,激励体育教师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5 小结

新时代探究体育课堂文化元问题,学校课堂文化价值进行构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课堂制度文化、创建和谐的学校体育课堂行为文化以及实用的学校体育课堂环境文化等基本元素,重新塑建体育课堂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提出适合学校体育课堂文化发展的策略,重新对学生主体性进行塑造和培养,使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1] 杨清.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个人主体性与类主体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2):69-72.

[2] 王彬.课堂制度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14-15.

[3]凌济政,王文.超构建主体间性下的课堂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3):140.

[4] 杜德栋.课堂文化密码面面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5]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On the Yuan Problem of PE Class Culture

GU Maoheng, etal.

(Security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of Hunan, Changsha 410000, Hunan, China)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体育教学学术元问题研究 XJK014CTW00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使命研究 课题编号:XJK18CTW002。

谷茂恒(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休闲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师生体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我们的“体育梦”
麻辣师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