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研究

2018-11-25

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帆船有氧耐力

郭 蒙



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研究

郭 蒙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03)

阐述帆船运动中耐力训练的重要性,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帆船运动员在帆船运动中的耐力素养,提出帆船运动员的耐力训练模式,包括有氧耐力训练、间歇训练法、缺氧训练法和连续训练法等。

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体能

二十世纪之初,奥运会比赛项目将帆船运动纳入其中。2004年,举办雅典奥运会,在帆船比赛中我国帆船运动员张晓冬取得好成绩,再次验证帆船运动员的能力,必须提高自身耐力素养,重视耐力训练,熟练应用训练方法与技术。

1 帆船运动概述

帆船的发源地为欧洲,在远古石器时代便已出现。在1900多年之前,古罗马一首叙事诗中记述了一次意大利帆船比赛,直到13世纪,威尼斯开始定期举办帆船比赛,但是当时的比赛尚未形成统一规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帆船运动中的帆板运动出现。当时世界各个地区的冲浪爱好者都尝试将帆加载冲浪板上。美国在1967年时出现了将可自由转动的桅帆加装于加长冲浪板上的帆板雏形,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冲浪运动的不足,加快了航行速度,备受人们青睐。

帆船是一项水上运动项目,在江、河、湖、海都可以进行,并且具备全天候特征。帆船运动属于绿色环保项目,其主要动力为风,船帆与船舵由人操作。同时行驶过程中,充分应用风、浪等。当前,我国所开展的奥运帆船项目包括男女470级、男子芬兰人级与男女帆板以及男女激光级。此外,一些帆船项目尚未列入奥运会帆船项目,例如男女420级与男女op级等。

正是因为帆船这项运动项目具备全天候特征,遇到不同天气的可能性更大。风力级别高,可能达到二十几级甚至更高。也有可能风力较小,甚至是毫无风浪,导致船无法行驶。帆船运动较为特殊,根据相关规则与要求得知,在帆船前行方面,不可借助外力,要借用外力推动帆船前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风力需达到八级到十级。不过,对于部分帆船项目而言仍旧不可借助外力,比如男女激光等。帆船与帆板在运动过程中,都是将风作为动力,帆船运动员需要合理应用自己的身体,适当调整船(板)体与主帆,使其受风效果均达到最佳状态,由此保证航行速度最为适宜。如果风力比较小,运动员更应提高身体稳定性,只要身体所做动作过多,将严重影响帆船行驶速度,导致运动员由于违规遭受处罚。在风力过大时,帆船运动员需要提高帆与船体稳定性,尽最大能力避免船体晃动,并且将受风状态控制于最佳状态,保证所产生的升力最大,进而使帆船速度最为适宜。

在我国,帆船比赛时间通常为五天到七天,基本每天进行两轮或者三轮比赛,每一轮比赛的时间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当风力较小时,一轮比赛的时间也可能不只一小时。在此状况下,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每天将在海上呆四个小时到五个小时,长时间比赛对帆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有极大需求,要使帆船运动员的坚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有着较大难度。因此对于帆船运动而言,其前提为熟练的技术,以耐力为保障,将灵活的头脑作为重要基础。

帆船比赛可以分成三类,分别为场地赛、拉力赛与远洋赛。第一,场地赛。将众多浮标布设于一定范围的水域中,参与比赛的帆船同一时间起航,严格遵守大赛所规定的顺序,绕过全部标志,然后通过终点,一轮比赛便结束,每一轮比赛的第一名得一分,第二名得二分,以此类推。此外,还可将场地赛分成对抗赛和团体赛。

通常一场个人赛进行十轮到十二轮,将一轮到二轮最差的成绩去掉,然后将各轮成绩全部积分相加,按照所得结果排名,积分之和最小者胜出。在龙骨型帆船比赛中,对抗赛应用频率较高,这是两支帆船的对抗。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两支帆船充分应用规则与战术,尽最大能力领先对方。团体赛的主体为两个起航组,属于两者之间的对抗。

第二,拉力赛。划分所有航线,使其成为众多站点,并且站点成绩单独计算,在达到终点时,综合各个站点的成绩,从中选出胜利者。这一类型的比赛通常为了休闲娱乐,属于交流活动。对于参加比赛的人员而言,可以参加所有赛段也可以只参加几个赛段,可以自行选择,对于帆船爱好者较为适宜。

第三,远洋赛。该类型帆船比赛赛程较长,可能几天,甚至数月。参与比赛的帆船基本都是大型龙骨船。远洋赛的组织者将参与比赛帆船的体积、航程航行时间与船员人数等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带入一套公式中进行计算,该公式较为复杂,由此选出胜利者。

2 帆船运动中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2.1 思想重视

帆船运动包含的内容有技术、智力与耐力等。不过,多项内容中发挥关键与核心作用的是耐力,可以为帆船运动员提供重要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耐力与坚强意志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开展耐力训练,并且不断增大其强度。同时一场帆船比赛的时间长达七天,强化耐力训练可以为这场比赛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参赛者在思想上必须引起重视,不断改善与创新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训练针对性与实效性。

2.2 找准重点,分清主次

针对帆船而言,协调多处肌群,使其同时发力,主要包括大腿前后肌群、肩带肌群和腹背核心柱肌群等。其中最为关键的肌群为腹背核心柱肌群,其力量耐力训练特别突出。对于迎风压舷效果来说,核心柱肌群力量与持续时间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是迎风速度关键影响因素。在核心柱力量耐力不断提高时,有利于帆船运动员,有效防止其腰部受伤。此外,在身体灵活性方面,核心柱力量耐力所产生的作用于影响也不可忽视。当帆船处于尾风行驶过程中时,帆船运动员的灵活度将直接影响行驶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误次数。

2.3 加大力量耐力训练强度,防止受伤

力量耐力训练强度增大,能够避免运动员腰部、颈肩部与膝关节等出现劳损。在各个部位损伤中,腰部劳损占据重要位置,是其首要病症,对于帆船运动员训练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其无法顺利开展,更为严重的是缩短帆船运动员运动寿命。针对此,需要以力量耐力训练为基础,加强多项训练内容,包括灵活训练以及训练之后防止形成劳损等,为其提供有利保障。

3 从生理学角度探析帆船运动员在帆船运动中的耐力素养

针对耐力来说,在较长时间中,人体不间断开展肌肉工作,这一能力被称为耐力。人体发育程度与复合要求同时决定耐力提升,以耐力本质特征要求为依据,将运动难度以及运动员能力水平等作为切入点,以此探析耐力素养。

从生理学角度探析帆船运动员耐力素养,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运动员神经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大体上可以将关乎耐力素养的运动员生理原因分成四项。其一,长期以来,帆船运动员运动时吃肉?次数多,为人体提供动力,在不间断运动过程中,使运动员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运动员技术水平以及动作等方面,一直控制运动难度,吃肉是其决定性因素。其二,帆船运动员物质储存量即为糖原储存量,难度较大的动作会产生较大负荷,运动员在此条件下坚持运动后劲大。帆船运动员体内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表示帆船运动员不间断工作能力强。其三,最大吸收氧量水平高。对于帆船运动员有氧耐力,最大吸氧量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衡量,当帆船运动员进行耐力训练时,是否为人体供给充足氧气量,对于运动员能力物质分解能力有决定性作用。其四,红肌纤维及其比重。当供给人体的氧气量充足时,在大多人体运动中,红肌纤维以及能量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发挥出重要作用。

4 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特征

在帆船运动过程中,运动员需要熟练应用操作动作要领,将帆船风向与风力作为动力,运动员在帆船上不断调整身体,从而在船上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对于运动员而言,必须保证水上受风效果。在不同航段中,促使帆船以最快速度航行,在所规定的最短时间中,帆船运动员在比赛航道中完成行驶。帆船运动一项耐力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训练与比赛,通常比赛时间较长,长达数天,对运动员耐力与机能要求极大,在强风中,运动员航行时,有氧耐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影响,是运动员完成比赛的关键。在帆船运动员调整船帆以及摇帆时,运动员所具备的无氧耐力素养必须高之又高。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身体机能因素包括吸氧量与血红蛋白等。各个项目吸氧量有所区别,对于有氧耐力项目来说,其要求最大的为最大吸氧量,以帆船运动项目特征为依据,可以发现帆船运动员最为重要的耐力目标是最大吸氧量。

5 帆船运动员耐力训练模式

5.1 有氧耐力训练

针对有氧耐力训练而言,对帆船运动员提出较大要求,当进行帆船运动时,难易程度不发生变化,在此条件下长时间连续训练,通常帆船运动员所应用的方法为负荷时间长、难度小的连续训练法,该训练方法具有较强针对性。这一方法的应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够促使人体中游离脂肪酸存储水平得以提高,还可以提高人体中有氧新陈代谢能量物质含量。但是对于短时间中帆船运动员耐力水平提升,这一方法并未发挥出突出作用,效果不明显。此外,针对这种训练方法,在处于负荷较大的训练过程中时,运动员需要重视负荷难度变化,并且保证其计划性与分阶段性。促使人体能量供给方式发生转变,从而提高帆船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强度。

5.2 间歇训练法

该方法所指的是,当运动员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时候,时间有所限制,在此条件下,将所规定的间歇时间作为重要依据,定时休息,同时运动员在休息的时候反复训练。该方法的特征鲜明,帆船运动员严格遵守所规定的间歇时间,对其十分有利,能够促使运动员的耐力得到有效提升,对于技术水平高的帆船运动员来说,其间歇时间通常将运动员运动之后每分钟心率作为重要依据,以此决定下一组耐力训练开始时间。对于人体心脏功能,这一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血液输送能力,有氧耐力训练以糖原代谢为主,间歇训练方法对该训练的提高较为有利,其练习价值较为突出。但是在脂肪代谢水平提高方面,该方法并未发挥出任何作用,要有效把握帆船运动员负荷能量有较大难度,若是运动员没有合理应用,减小运动员运动速度的可能性极大,对于初步学习帆船运动的运动员而言,这一方法并不适用。

5.3 缺氧训练法

缺氧训练,还可以称其为高原训练,当人体缺氧时,导致血液量与红血球增多,提升氧气扩散能力与血管适应力,进一步提高人体从血液中吸取氧气的能力。当人体长时间缺少氧气输入的时候,将产生较多生理变化,该方法并不是任何人都适用,其中部分变化会刺激红细胞,使其数量增多,对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较为有利,能够促使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耐力得到较大程度提升。部分帆船运动员心脏功能较差,对其而言,缺氧训练方法不适用,如果执意应用该训练方法,严重时将导致运动员丧生。在有氧训练与无氧耐力提升方面,缺氧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帆船运动员的角度来生活,需要将耐力训练目标与各种训练方法的功能作为重要依据,确定训练手段,并且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实现帆船训练的目的。

5.4 连续训练法

这一方法主要指的是,规定训练强度,使其处于较为稳固的状态,由此进行长时间连续训练。连续训练法特征鲜明,负荷较低、时间较长、不间断。通过应用该训练方法,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同时提高帆船运动员体内的游离脂肪储存水平以及有氧代谢物质的含量。不过,在速度力量训练方面,连续训练法并不适用,短时间中帆船运动员耐力提高效果较差。在应用该方法时,训练过程的时间较长,并且促使负荷强度发生变化,并且保证其计划性与分阶段性,进而转变能量供给方式,从中可以发现,连续训练方法可以实现有氧训练强度提高的目的。

6 结束语

耐力训练对于帆船运动员而言极其重要,可以为其在帆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重要保障。帆船这项运动以耐力为主,帆船运动员需要经常在艰苦环境中比赛与训练,提高自己对各种环境与条件的耐受力,将各项运动项目的特征与目的作为重要依据,应用与之相符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有氧耐力训练法、间歇训练方法、缺氧训练法以及连续训练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从而加大参赛运动员获胜可能性。

[1] 纪萱.关于帆船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27).

[2] 李锋,武传钟.帆船、帆板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实践探讨[J].运动,2011(7).

[3] 吴建婷,安民.帆船帆板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Study on Endurance Training Mode of Sailing Athletes

GUO Meng

(Hainan Provincial Sports Vocational Academy, Haikou 570203, Hainan, China)

郭蒙(1983—),本科,研究方向:帆船训练。

猜你喜欢

帆船有氧耐力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帆船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环保小帆船
找帆船
帆船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