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帆板竞技能力的教学与训练

2018-11-25林桥汶

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帆板竞技运动员

林桥汶



浅谈提高帆板竞技能力的教学与训练

林桥汶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311)

阐述帆板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帆板教学训练的特点及过程,分析帆板竞技能力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帆板竞技能力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帆板运动;竞技能力;教学训练

1 帆板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帆板由来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夏威夷群岛上人们对帆船运动的改良,一开始在1965年杂志上曾经刊登过对帆板运动的介绍,但因其操作难度大,不符合人体规律而未受到人们的关注。

1967年装有转动桅杆的加长冲浪板在美国率先出现,这改变了初始帆板设计的缺陷,很快引起了青少年的兴趣。1970年出现了世界第一条安装了万向节的帆板,这种帆板设计已经接近成熟,也使得帆板逐渐成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欧美、大洋洲、东南亚一带广泛开展。

1970年,世界上第一次帆板比赛出现,1974年举行了首届世界帆板锦标赛,1981年帆板运动成为奥运会项目之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把帆板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而现在,帆板运动已经在各种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拥有了众多接受专门训练的职业选手。

1979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条帆板,1981年首次中国帆板竞赛在青岛巨型,1982年中国帆板运动员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取得第四名的成绩。

为了备战奥运帆板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结合国内外关于动力与运动技术的研究理论 ,着手开始研制帆板摇帆模拟训练测试系统,根据帆板中摇帆动作的特征,进行动作数据收集与分析,从而形成模拟数据,便于运动员在训练中进行模拟并获取结果,以便分析其在训练中的不足。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帆板运动开始走进人民的视野,通过奥运会帆板项目的播放,很多人都被这项刺激有趣的水上项目所吸引,进而了解到这项运动能够帮助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好处。让更多的人自主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去。除了对此感兴趣的普通民众开始进行帆板学习外,专业的帆板教学团体和学校也油然而生,对帆板职业选手进行培养与训练。

2 帆板教学与训练的特点及过程

帆板运动的原理在于运动员利用可以调节的帆在风力的作用下在水上行驶,并通过改变帆在风力中的受力中心和帆板板体的重心位置完成转向,是一项具有技术性的能够锻炼身体与意志的运动项目。

帆板运动的教学对场地与设备的要求严格,需要在海里或大型水域中使用专业的帆板设备才能进行,其教学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有很大差别。

2.1 帆板教学与训练的特点

2.1.1 对运动者的姿势要求较高。进行帆板运动需要运动者掌握一定的平衡和控制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运动者正确的运动姿势上,只有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才能在水中的帆板上保持平衡。

2.1.2 需要掌握帆与风、板体与水的关系

帆板运动就是人在与水、与风不断调整关系的运动。帆板的动力大部分都来自于风力,而使用风力的方法就是根据风向调整帆,寻找帆的受风中心。而板体与水的关系在于板体在水的波动中保持平衡,这需要运动者根据水面的状况随时调整自己在板体上的重心。

2.1.3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场地

帆板教学的场地是整个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帆板教练要根据运动者达到的学习水平来选择教学场地,避免出现初学者在复杂情况较多的水域进行学习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将专业选手在单一环境中训练,无法提高能力。

2.1.4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作为水上运动,帆板运动中出现最多的危险就是溺水,因此在进行运动之前,运动者应当已经熟知帆板的安全操作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自救措施,并穿戴好救生设备,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2 帆板教学与训练的过程

2.2.1 基础掌握

在基础掌握阶段,教学与训练的重点是帮助运动者掌握基础的运动姿势和训练板上平衡。这需要帆板教练首先进行标准姿势的示范及对如何掌握平衡原理的讲解,通过运动者反复的训练与调整,逐渐掌握其中的关键,从而能在水中的帆板上完成站立动作。

2.2.2 风帆配合阶段

在风帆配合阶段,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在于使运动者找到帆的受风中心,通过将帆调整为横风或迎风的状态,寻找在不同情况下借助风力的方法。帆板教练需要首先进行原理讲解,并结合自身运动时的感受向运动者形容受风中心的大致区域,对学习者不正确的动作或不好的习惯进行纠正。

2.2.3 转向练习

在转向练习阶段,教学与训练的重点为控帆能力的训练,即如何根据风向与风力控制帆完成转向动作。这一训练阶段相对来说较为轻松,因为经过上两个阶段的训练,运动者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进行反复练习与巩固,就可以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2.2.4 整合练习

在整合练习阶段,教学与训练的重点体现在将平衡、控帆与转向三者结合起来使用。将帆板运动的教学划分成不同部分分别训练后,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将各个部分训练出的能力组合起来,完成整个帆板运动。不过整合练习不要操之过急,要先将前面三阶段的训练基础打牢固再进行。

3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

在体育比赛中,竞技能力是影响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指的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根据田麦久的“五要素说”,竞技能力分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与心理能力[1]。

体能包含了机能、形态、素质三种因素,在赛场上,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行状况及身体形态都是决定其是否能够继续进行竞技的判断标准,因此,在运动员训练时也会将一部分时间划入体能训练中,使得运动员在赛前处于最佳的体能状态[2]。

技能是由技术构成的要素。竞技不仅是力量的对抗,还是一场技能艺术的对比,比赛上对时间、体力、运动姿势、场地环境的控制与利用是运动员竞赛技能的体现,这需要赛前对自身各种身体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效益最大原则在竞赛中的体现。

战术能力是相对于需要团队比赛的项目来说,队员的安排、根据不同的赛场状况对战术的调整等等都是战术能力的体现,但并不是说具备战术能力只是对教练或队长的要求,每位参与竞赛的运动员都要具备战术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正确选择,或是在团队战术使用时达到较好的配合效果。

运动智能是指运动中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等,是一种特殊的智能。竞技不是在比赛时开始的,而是在赛前备战开始,赛前对竞争对手的技能、体能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形成记忆,思考自己的弱点和如何应对对手的优势是运动智能的体现。同时,运动智能还被应用与竞技时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速度与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上。

心理能力体现在运动员的精神方面,在很多赛事上会出现最后一秒转败为胜的局面,其中关键在于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上,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可以使运动员在处于劣势时快速冷静下来,进行对接下来赛事的分析。而运动员心理承受力 较弱,就会在暂时领先或暂时落后中丧失自控能力。

4 帆板竞技能力教学与训练的现状

在近四十年的帆板赛事中,催生了帆板运动的爱好者,他们以成为职业选手参赛作为目标,进行着帆板运动各项能力的训练。

帆板竞技能力的教学设计也融合了田麦久“五要素”理论中的内容,从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几方面入手,但在实际的教学与训练中,就这五个因素存在着多样的问题。

4.1 忽视对体能的训练

在帆板竞技比赛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运动员技能的体现,而在帆板的教学与训练中也将注意力放在了平衡、控帆、转向等方面的练习与技能练习上,对单纯的体能训练时间不足,帆板运动作为一项技能与力量相结合的运动,体能不足容易造成运动者在竞赛中体力不济,甚至体能透支的现象,从而失去了角逐竞赛名次的机会。

4.2 专注于传统的教学与训练,对先进技术的使用量较少

由于帆板运动起始于民间,首先进行帆板教学与训练的团体是出于对水上竞技运动的热爱,并未对其做过多的发展性考虑,因此在训练与教学中以传统模式为主,并未过多地关注技术在帆板运动上的应用与最新的教学训练方法。且对于先进技术的引用资金需求量大,团体无法负担。

4.3 运动智能开发不足

竞赛类项目结果是以速度或比分来进行排名,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教练更多的会从如何提高速度或评分标准等方面入手,而忽略了对运动者自身运动智能的开发。运动者在参与竞赛中只是按照帆板教练日常的教学训练来进行,当面对突发情况时应急能力较弱。且对比赛环境的适应力低的结果是其他运动者可以更快地对自身进行调整,从而在比赛中获得优势。

4.4 缺乏强大的心理能力

根据人类发展进化规律,人类更适应于在陆地上生活,对于帆板初学者来说,反复的落水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在竞赛中,运动员必须克服自己对水的心理影响,快速调整心理状态,在落后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才能感觉出风和水的细微变化,以免造成失误。

4.5 技能的实用性与表现力不对称

为了使比赛更具有观赏价值,在帆板比赛中运动员都尽力将自身的技能表现的华丽美观,极富表现力。但这些技能的实用性却未必是最优的,这就使整个比赛偏离了竞技的目标。

5 提高帆板竞技能力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帆板项目作为大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上文中现实存在的竞技能力的教学与训练的情况来看,还与其他成熟的比赛项目关于竞技能力训练方面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帆板竞技能力教学与训练。

5.1 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

比赛的意义不只在于挑战对手,冲击奖牌,还在于对自我的挑战,在帆板教学与训练中,首先要让运动者形成挑战自我的意识,克服身上的种种问题都是一次竞技的成功,在训练中不断的为运动者树立信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让运动者学会接受失败,失败并不意味着下一次不可能成功,使其能够理性的分析自身失败的原因,从而在日常训练中有意识的修正自己,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

5.2 要注意技能与体能交叉训练

帆板运动是一项技能与力量相结合的运动。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安排训练内容,将体能训练的时间与强度控制在合适的时间内,并且要贯穿教学与训练计划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动者在比赛过程中不会出现体力不足的状况,使得运动者在赛前处于最佳状态。

5.3 传统训练与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

近些年,国家对帆板运动的重视度开始不断提高,并且为了实现其发展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团体可以寻求国家支持,以使在教学和训练中能够将先进技术与训练方式、教学内容相结合,让教学与训练的效率提高、效果增强。同时,传统的训练教学方式也有其独有的优势,不能因此而全面否定传统方式曾经的作用,而应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5.4 大力开发运动者的运动智能

相对于教练固定模式的指导而言,运动者在赛场上的表现才是决定其成绩如何的关键。固定的模式因其灵活性差、受影响的因素多并不能使运动者一定获得优异的成绩,因此运动者运动智能的开发相当关键。除了进行相关训练外,教练人员还应当就往届比赛与运动者进行分析讨论,注意培养运动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观察力、思考力,同时,寻找具有不同条件的训练场地,对运动者的适应能力进行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

5.5 树立竞技结果是技能使用的目的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目标不是取悦观众获得关注度,而是在竞技中超越自我,只有树立起这样的观念,运动者才能学会摒弃其他会对自身产生影响的念头,将平时对技能的训练更多地运用于竞技中,而不是以表演效果为先,教练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中反复强调与贯彻这样的观念,在关键时刻提醒运动者竞技的意义。

6 总结

竞技能力是所有体育竞赛项目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帆板竞技能力的教学与训练中 ,除了上述的五项要素之外,还要注意技能中表现能力、对抗能力、应变能力、协同能力等内容的培养[3],只有在教学与训练中重视这些因素与能力,将其与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相融合,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帆板竞技能力的目标。

[1] 张红艳.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要素特征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1.

[2] 曲鲁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项目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

[3] 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O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Windsurfing Athletic

LIN Qiangwen

(Hainan Provincial Sports Vocational Academy, Haikou 570203, Hainan, China)

林桥汶(1987—),本科,中级教练,研究方向:帆板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帆板竞技运动员
帆板,水上飞行的野马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水上飞行 帆板踏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