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GIL模型的我国柔力球人才培养

2018-11-25杨玉亭刘运胜

武术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柔力球练习者教练员

杨玉亭 刘运胜 易 巧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目前,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形式即为全民健身,柔力球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手段有其独特之处。柔力球运动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在短短20多年中发展迅猛,国家体育总局将柔力球作为“公益惠民活动”以“以人文本、立足基层”为基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其蕴涵的太极思想和神韵与西方竞技体育糅于一体,倍受外国人喜爱,目前该项目已传播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柔力球已走向国际。2012年和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连续两次在山西晋中举办“国际柔力球邀请赛”且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延续下去;2017年柔力球运动成为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之一。然而,在其繁荣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底蕴需不需要用历史悠久的太极文化进行诠释;柔力球运动的技术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运用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帕森斯(T.Parsons)提出的AGIL模型的四个功能(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构成对我国柔力球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均衡和维持各功能的平衡可以促进柔力球人才培养系统的不断完善。

1 基于AGIL模型的我国柔力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难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002年3月,中国老年体协柔力球推广工作组拉开了柔力球运动在全国慢慢开展的序幕。柔力球运动最开始的表现形式是竞技对抗,其中套路表演是为了巩固竞技技术,为竞技服务的衍生品,但因为套路表演运动强度小、动作难度可控等特点,迎合了老年人的需求,自中国老年体协对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以来,套路表演的发展势头猛进,公园、社区经常会看到练柔力球套路的老年人,加之中国老年体协举办了几届全国柔力球比赛,因此柔力球运动也被冠名为“老年人运动”,年轻人很少认可并参与到此项运动中来,导致柔力球运动难以满足全民健身发展的需求。

中国老年体协柔力球专项委员会2013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级教练员资格认证还是空白,可见师资队伍严重缺乏,无法满足当今柔力球快速发展的需求”。[1]王刚等在对我国优势项目教练员研究发现优秀教练员成材需要22-24年时间,可见培养优秀教练员对一个项目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性。裁判员是比赛场上的执法官,裁判队伍是体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很多人因为热衷于球技练习而忽视了对裁判知识的学习,导致裁判员体系发展落后于套路创编的节奏,使得很多基层套路比赛还以掉球数量来衡量参赛者的水平,这严重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1.2 目标达成功能的问题

目前柔力球的发展体系还不成熟,尚不完善。与其它项目相比而言,柔力球队员还没有专业队伍,参赛选手都是业余爱好者,加之柔力球项目自身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很多参赛选手的技术还停留在柔力球推广初期的那种鼓励大家进攻状态中,在比赛时许多参赛者纯粹为比赛而比赛。纵观发展成熟的体育项目非常注重人才的梯队建设,后备力量都是从小学甚至学前进行培养,顾渊彦认为“中、小学是培养后备人才的摇篮,有 1/3 的学生成为培养对象”[2],而柔力球运动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做的还远远不够。卢元镇在《中国学校体育必须走出困境》一文中指出“群众体育基本上演变成为成年人、甚至主要是老年人的健身活动”[3],这非常贴近柔力球的现状。没有青少年参加的项目是没有前途的项目。

1.3 整合功能的问题

所谓“整合”,搜狗百度将此词条定义为“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本研究的整合主要涉及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当前柔力球人才培养存在校内资源整合不足;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与校内资源不能有效兼容形成合力;政府职能部门问题、社区体育活动、校内资源三者之间不能实现互利互惠。1994年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共体育组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对柔力球的评定意见为:“建议在大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此项运动”[4]时至今日真正能够开展起来的学校凤毛麟角。

1.4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问题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主要强调文化对系统的稳定作用。[5]在体育文化研究中很多专家学者往往注重于研究精神领域,这对于成熟的体育项目无可厚非,而柔力球运动从白榕老师发明至今也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虽然形成了一定氛围,但是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很多专家学者疏于对柔力球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研究,过多的研究博大精深的哲学文化,不能有效的应用柔力球技术教学中,导致柔力球教练员对柔力球的技术理解存在偏差,这严重阻碍了柔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另外,柔力球人才的评价机制和培养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新的适合于目前现状的机制。

2 基于AGIL模型的我国柔力球人才培养的策略

2.1 改善适应功能

应结合柔力球训练的网络视频,加大对柔力球运动的宣传,改变人们对柔力球只适合老年人练习的误解,让广大青少年在充分认识并了解柔力球运动的基础上,积极成为柔力球运动的练习者和推广者,使柔力球的套路表演和竞技项目的发展齐头并进,并逐渐成为柔力球运动的主要力量,以满足社会对柔力球运动全民参与的需要。

柔力球人才培养系统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对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的好坏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针对教练员的培养以下几点。一方面,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基地,各高校体育教师资源充足,而且体育教师有较好的运动基础,有利于体育教师成为柔力球的高技术教练员。教师是一个面对学生的职业,这样就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参与柔力球运动并成为高水平人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从社会上各层次的体育骨干中培养优秀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充分合理地运用社会所能提供的优质条件,如资金设备支持、训练时间充裕等。

对于裁判员的培养,可从优秀的教练员中抽取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对柔力球竞技运动规则和套路表演特性的熟练掌握;裁判知识的学习;对体育精神的高度弘扬等。只有教练员和裁判员的队伍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才更加有利于柔力球运动又好又快的发展,适应柔力球项目自身发展的需要。

2.2 维持目标达成功能

目标达成功能是行动系统谋求实现自身目标的功能。首先,必须明确柔力球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培养高技术教练员和高素质裁判员,更是培养柔力球练习者成为高水平的、优质的运动员,抓好柔力球运动员的梯队建设,推动柔力球这项具有民族体育象征和文化符号的运动更好的发展。培养柔力球练习者应做到:

(1)对柔力球运动员的技术提出严格要求

柔力球是一项入门快、简单易学的体育运动,正是因为它的低要求、趣味性吸引大量人成为柔力球的爱好者,但是要掌握其动作要领、达到较高水平,培养出专业的运动员并非易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小培养,大多数运动员接触柔力球都是在成年以后,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期,而且身体素质一般,运动机能下降,这样训练的效果是事倍功半,当然没有从小开始练习所具有的坚实基础;走专业路线,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所具有的柔力球的成员主要都是业余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方向可以制定柔力球人才培养目标,向更高层次输送高技术运动员。社会组织和相关单位可投入经费,给予柔力球训练者充足的物质保障,以便柔力球爱好者全身心地投入柔力球的训练与创编中。

(2)注重柔力球运动员的个人素质

任何一个项目要得到一定的发展,其成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同样适用于柔力球运动,因为柔力球练习者是柔力球运动传播与推广的载体,只有具有高品质的练习者才能将柔力球运动以较好的姿态介绍给大众,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因此,需将个人道德品质列入选拔柔力球人才的标准之一,参与选拔者必须要尊重柔力球的文化底蕴,认真践行体育精神,使柔力球运动员以高水平、高素质的形象活跃在各种练习及比赛场地,这无疑是宣传柔力球项目的活招牌。练习者需真正以发展和推广柔力球运动为己任,以来达到柔力球全民参与的目标。

2.3 提升整合能力

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对政策性文件的下发要做到精准,例如中小学一般只参加管辖片区单位所发的文件中规定比赛和培训,普通高校则只参加大学生体育协会下发的文件。高校或相关社会组织要培养柔力球人才应优化配置自身具有的资源,加强校内资源的有机整合: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对教师资源的合理开发及运用,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球技提升并鼓励学生对柔力球项目进行再创造;在物力资源方面,高校要加强训练经费、训练器材及场地等资源的管理和整合,为柔力球练习者创造较好的条件。

2.4 增强潜在模式维持功能

在柔力球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强调文化作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技术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专家学者应致力于对柔力球技术动作原理、训练体系、课程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只有技术体系完善后才能传播高大上的哲学理论。每个社会系统都有自身文化,并且“一个体系的文化一旦形成,它就为自身的延续和变化提供了源泉”,因此必须构建起属于柔力球项目的精神文化氛围,如设置口号,提出运动理念和人人服从的运动宗旨等。在制度建设方面,要不断健全、完善竞赛规则体系,明确细化参赛者和裁判员的责任、义务;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打破粗放管理和管理行政化的束缚。在机制创新方面,不断完善柔力球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形成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既重视技能获得又强调个人素质的养成,既注重评价的原则性又注重评价的灵活性,真正使人才的培养达到高水平。

3 结语

从AGIL模式的角度出发,该模型的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而是彼此相关联的,要切实落实柔力球发展现状的解决对策,真正做到社会为柔力球人才培养系统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让柔力球人才培养系统为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当然,柔力球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从其他多方面入手,需要各高校和社会组织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柔力球练习者教练员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我国柔力球运动近20年学术研究进展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