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传输策略下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之探讨
2018-11-24王爱娟
王爱娟
摘要: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过于强调英语语言文化输入,而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可以双向传输为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着手从平衡教材中中西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大英语测试中中国文化的比重等方面探索解决。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双向传输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在教育领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成为近年来讨论的核心话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改革及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所提出的迫切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如何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好地光大自我、保持我们的民族身份和民族性、发扬传统文化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自本世纪以来,许多学者意识到并着手调查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状况,但仍有一些未尽之处。前期的研究大多是以测试传统文化词汇的应用能力为主;尤其在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改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段落翻译之后,从翻译应用能力的角度研究得比较多。而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如何有效地、全面、深入地纳入中国文化讨论较少。还有,对教学双方的中国文化知识掌握情况、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方法也较少涉及。鉴于此,本文从双向传输的角度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就平衡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实施双向文化导入提出可行的开展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建构大学英语双向传输教学模式,即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双向传输;将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知识、文化语言能力的培养相互融合并贯穿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努力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失衡的问题,大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学习中西方文化的能力,特别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双向传输为策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途径开展:
第一,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内容所占份额要适当平衡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托和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推广相融合要以教材作為切入点。
(一)英语教学首先要立足于现有的教材,挖掘整合潜在的文化信息,适时适量地双向导人中西方文化,以此减少学生语言输出时的语用失误,并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为例,有些语篇就涉及了跨文化交流及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对比,这为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人提供了可能。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第七单元对美国枪支问题的讨论中,可适量引入中美不同文化、不同立法背景下对枪支安全问题态度的迥异。再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三单元对跨国婚姻的探讨中,可适时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跨国、跨族婚姻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的形成与跨族通婚的关系。又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第四单元谈到美国的文化标志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谈一谈各自心目中中国的文化标志及对中美文化标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便捷有效的途径。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仅依靠现有主体教材平衡中西文化内容是不够的。李超、刘爱真在所著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改进》中指出,对目前影响面最广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的统计中了解到,涉及中国社会文化题材内容的文章所占比例很小。如: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约为6.25%;在浙大版新编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约为2.9%;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约为2.5%。现有教材所选文章一般多体现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所占比重大。不少学生对涉及到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语言输出时,由于知识储备匮乏,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因此,在大学英语的各种教材中,尤其是阅读类教材中,应较多选取涉及到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中国传统的节庆礼仪、儒家道家思想、风景名胜的介绍、传统艺术和民间技艺等,这样中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可以达到适度适量的平衡。中国传统及现代经典作品的英语版及英译文片段、反映中国社会内容的优秀英文报刊文章等都可引入涉及。这样设置教学材料不仅能够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储备中国文化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以后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我国软实力打好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要求,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把英语作为媒介,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进行高质高效的跨文化交流。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方面的导人大多是单向的,即有关文化导入的内容主要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和了解。而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即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我们知道,任何时候,语言的交流和学习都应是双向的,互补的。在语言的交流学习中,交际双方要输入、了解、认识对方的文化,以丰富己方的文化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输出、传播、发扬本国的文化,以扩充对方的文化知识容量。这种方式的语言学习才能达到进行有效文化交流的目的、能够开拓更广阔的交际空间。所以无论从课堂教学还是在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手段方面,都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拥有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才能更为顺利和有效地开展英语语言学习,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教师的文化素养要进一步提升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双方面文化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都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较深厚的西方文化素养;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能了解得并不深广,从知识体系和文化格局上看可能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在文化双向传输策略下为了培养学生双方面的文化交流意识和文化修养,英语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做起,既要有深厚的西方文化积累,也要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对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深刻的理解和较好的表达力。现阶段,课堂学习还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教师作为课堂上双向文化传输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和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不同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影响文化双向传输的效果。从教学效果上看,教师英语的流利度和用英语讲授传统文化的深度广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提高英语语言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积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中国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有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可尝试引入,如:以多媒体展示和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文化对比教学、词汇联想教学、主题文化内容教学等。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吸收知识,还可在课外搜寻相关资料,在实践中积极运用有关于中國文化的英文表述,继而达到掌握英语语言和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双重目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民族认同感。这样可有效地将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中西方文化知识及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相互融合并贯穿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介入到大学英语双向传输教学中,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促进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输中国文化的能力。
第五,在英语测试中加大中国文化的比重
许多英语考试基本上都是考查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使得学生很注重语言知识学习,而对文化知识常常视而不见。所以,在教材材料和教学手段改进的基础上,加大在大学英语水平测试中中国文化所占的比重,可改变目前这种不平衡的状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测试(其中包括对中国文化知识语言输出的口语测试),测试报告作为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作为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中的翻译和写作部分都可作为文化考试的手段,对学生文化书面“输出”进行考核,增加口语测试,作为终结性评价考核。这样就为文化双向传输策略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积极合理的考查机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结合,使我国的学生既能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又能够秉承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结语
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先生曾在复旦外文系提出“不做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和“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对于今天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很有启发。我们要培养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兼具,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人才。在大学英语的教学采用双向传输策略,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文化与当下的时代相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使学生不仅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者,也是中国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这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力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从语言教学向语言文化教学转化,从单一的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转向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转化,以此顺应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要求,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跨文化交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