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木兰形象比较与文化内涵剖析

2018-11-24孟繁欣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木兰

孟繁欣

摘要: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恪守孝道,她的巾幗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被大家所熟知。然而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MULAN》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呈现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木兰形象,同时也让世人对木兰这一经典形象有了新的解读。本文就木兰在两部作品中的形象从生活、爱情和从军动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试图挖掘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木兰;形象差异;文化内涵

一、中美木兰形象的差异

(一)生活中的木兰

1.外貌方面

花木兰凯旋之后恢复女装时的描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年轻姑娘,她怎么会不美呢?所以虽然《木兰辞》中并未对花木兰的外在形象进行详细的描述,但通过侧面描写说明木兰的形象应该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符合中国人民对传统女性的想象。所以作为千古传唱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女形象。

2.性格方面

《木兰辞》中的木兰忠和孝是其最大的性格特征,其中记录的木兰在生活中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初衷“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可清楚明了的知道,木兰并非出于个人性格喜好,喜欢征战沙场,而是为了一个“孝”字,因为父亲年岁已高,而家中又没有兄长,所以木兰代父从军,去边关打仗,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二)木兰与爱情

1.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碰撞

《木兰辞》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便表现了木兰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活中不仅仅要像个男人一样,参加艰苦的战斗,还要压抑自身的性别特征,这种特征既包括心理上的还包括生理上的,这样才能在军营中保全自己。但是,对于像花木兰这样正直花样年华的妙龄少女来说,女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事情——婚姻,也在被压抑、被耽误。

然而在女权主义呼声高涨的美国,《MULAN》虽是改编自中国的传统故事,但迪斯尼的导演们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融入了西方女性主义的思考,加入了木兰和李翔的爱情副线。所以迪斯尼动画中,花木兰建功立业是在其女性身份暴露以后,而不是《木兰辞》中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迪斯尼版的木兰在军旅生涯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个人价值,家族荣耀,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情。

2.新人物李翔的加入

李翔是迪斯尼电影中新加入的角色。他所代表的并非封建社会“旧男人”的形象,而是新时代的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在迪斯尼动画中当花木兰女性身份暴露以后,宰相要依法处罚木兰,李翔却放下手中的宝剑,原谅了木兰。他对花木兰十分尊重,关键时刻听从花木兰的建议,不至于贻误战机,同时他也佩服木兰的勇气和智慧,是一个极具现代感的“新男人”形象。

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不仅仅是积极地,勇敢的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同时也鼓励身边的人这么做,让这种精神不断延续。影片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木兰护送三位公主和亲,但当木兰得知,其实公主并不想嫁之时,木兰鼓励并帮助三位公主打破宫中陈规,倡导自由恋爱。这一片段进一步挑战了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形态,倡导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爱情观。

(三)不同的从军动机

南北朝的《木兰辞》当中,木兰代付出出征仅仅是出于孝道,为家族,为父亲而战,而并非为个人。从这一方面来说迪斯尼版的花木兰更多的是出于个人主义。

中国的花木兰出征,完全是因为一个“孝”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便表明了木兰的出征之因。而迪斯尼版的花木兰出征既是为了救父,也是为了自救。与中国版的花木兰从军动机的单一性截然不同。在迪斯尼电影中,花木兰女扮男装的身份因为受伤需要接受医治而被识破,因此被大军遗弃在了雪地上。

正如迪斯尼导演在随片讲解中所说的那样“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因为她在倾听自己的心声。但是这一次她开始怀疑自己。她千辛万苦地突破自己,努力做出成绩,才有了今天的表现。可当一切都粉碎时,她就真的会质疑自己的动机,不知道当初的这个决定对不对,是不是一开始就大错特错。”这段话表达了迪斯尼版的影片《MULAN》和中国的《木兰辞》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主题。花木兰女扮男装,不仅仅是为了救父亲,更重要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

迪斯尼版的《花木兰》出征之时是带着少女所特有的一种好奇和逃离相亲生活的一种喜悦,而中国版的《木兰辞》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可以看出,木兰是在担忧和无奈中走上出征之路的。也可以说美国版的《花木兰》和中国版的《木兰辞》木兰出征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一个是想要在家安心生活。

中国的花木兰在回到家之后马上恢复女儿的装扮,这与木兰当初“叹息”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能安然回家,做一名织女,是木兰最大的心愿,由此可见建功立业并非木兰的本意。所以,木兰征战沙场单单只是为了一个孝字。迪斯尼版的花木兰在相亲失败后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强烈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影片中当木兰唱起“什么时候我才能展现那个真正的自我”时,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迪斯尼让花木兰这个角色呈现出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特征,让她拥有了自我价值的呈现,有了人生的新追求。

二、差异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中美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也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儒家社会强调的是“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中国传统社会主张的是舍小家为大家,主张的是以集体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辅,所以木兰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危难面前牺牲自己也是木兰备受赞颂的美德之一。

美国是一个以弘扬个性主义为主导的国家,他们强调个人的价值。每个人并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或者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而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作为单独的个体来看待的。在影片的结尾,木兰凯旋见到父亲之后,花父丢下象征着木兰荣誉的单于宝剑和佩玉,对木兰说:“花家最大的荣耀就是有你这样一个女儿。”由此可见,在美版的花木兰中其主题不仅仅是对木兰的忠孝和勇敢的赞扬,也是对个人价值的深刻认同和个性主义的认可。这一不同的价值观体现,其实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产物。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受儒家的规范所约束,思想禁锢,比较传统。而美国是一个年轻化的国家,思想开放。迪斯尼的《MULAN》虽然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故事,但仅仅是借助中国符号所编著的具有美国特色的动画故事。影片在恰当的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适当的加入了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念,使花木兰这一传统形象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在新时代的观念下很好的阐述了《花木兰》这一经典传奇故事,使花木兰的形象更为丰富,也使花木兰的故事更加深刻。同时,也使人看到了中美文化相互交流之后的推陈出新,和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M].中华书局,1979.

[2]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M].上海三联书店,2005.

[3]李书影.花木兰:“做自己”的传奇女子—文化解读《木兰诗》与迪斯尼《花木兰》(Mulan)[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04).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Mulan Mulan
若是木兰能网购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木兰山——鄂豫边工农红军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