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物价水平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11-24闫梅赵美风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物价差异

闫梅 赵美风

摘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仅表现在GDP等产值方面,也表现在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各个方面。文章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物价水平差异显著的客观实际,对1978年-2016年我国省级地域单元之间的物价水平差异进行估算和分析,探讨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的影响机制,并从商品自身属性、供需状况、交易成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对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物价;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中国

一、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突出(李实,2011),不平衡不仅表现在GDP等产值方面,也表现在居民的收入、物价等各个方面。我国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然而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存在客观差异,同时物价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增长并不同步,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双重地域性差异,导致名义收入并不真正反映该地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余芳东,2006;闫梅,2016)。因此研究我国各地区之间物价水平的差异情况,以及哪些因素可以解释这种各地区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的初步判断

1. 省区之间物价水平差异估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CPI的变动反映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情况。CPI变动的不一致必然会导致各个地区的物价变动出现差异。

计划经济时期,物价是由政府统一制订并施行的,同一商品在各地区的价格差异不大,可以假设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地区的物价水平是相对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步地放开了对商品价格的强制性管制,逐渐转变为由市场供求决定商品价格,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假设1978年各地区的物价水平为1,之后各个年份的CPI累计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地区的“相对物价”水平。以1978年的物价为基期,分别计算了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的CPI累计值(图1)。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物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扬(图1)。1980年各省区的物价水平总体平稳,相对物价最高的广东省是最低的江西省的1.13倍;1990年起各省区物价的差异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东南沿海的省份的相对物价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如广东、海南、浙江、福建等省份,其中相对物价最高的广东省是最低的河南省的1.36倍;到2000年各省区的相对物价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西藏等省区物价水平上涨较快,北京市成为全国相对物价最高的地区,其值为物价最低的河南省的1.71倍。20世纪90年代物价已经高于其他地区的广东、海南、浙江相对物价也持续偏高;到2010年期间西藏和青海的物价水平上涨较快,达到与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同等的水平。地区之间物价的差异有所缓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缩小到1.50;到2016年,各省区相对物价水平的变化与2010年基本保持一致,相对物价高的地区物价仍然高、相对物价低的地区物价依然低,区域价格存在差异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青海和西藏超过北京,成为相对物价水平最高的省区。

对相对物价水平的检验表明,在统一的货币制度下,省区之间物价上涨的程度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对物价差异普遍存在,人民币在不同地区的购买力不同。

2. 物价差异对实际收入的影响。利用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期相对物价水平进行比对,发现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增长是不同步的,并非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區物价越高(图2),有的地区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相对一致,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收入高物价也高,中部地区的河北、山西、河南、江西等省份收入水平相对低、物价水平也较低。然而也有一些省份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相对物价水平却在全国平均之上,最显著的是西藏、青海、海南、广西等省份。各省区之间存在收入和物价的双重地域性差异,用名义收入的高低不能来反映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物价水平差异导致的人民币在各地区的实际购买力差异客观存在。

三、 物价水平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

1. 物价地区差异的形成机制分析。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货币供给的变动引起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动,物价总水平总是要调整到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曼昆,1999)。在我国货币是由央行统一发行的,不同地区的物价变动显然不是货币供给导致的。有学者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的研究表明,区域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由生产商品的技术、利润、可贸易的中间投入、以及不可贸易的中间投入决定的(O'connel,2002)。

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自身属性,主要包括生产商品的投入、技术水平、利润以及商品本身的可贸易性等;二是市场上该商品的供需状况,在竞争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影响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商品的可替代性、本地市场结构、产品的多样性等;三是从商品到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商品需要通过贸易和运输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交易损耗,从而影响价格差异,影响交易成本的因素包括市场完善度、地理区位、交通成本等。而经济发展水平是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础,利润、技术水平、收入水平、市场完善度等等都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因此物价水平深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

商品的内生属性(生产价格)、供给与需求、交易成本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不同区域之间不论哪个层面的因素有差异,都可能导致商品最终的市场价格的差异。三个层面的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某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图3)。

2. 物价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商品自身属性。商品的可贸易性。经济中贸易发展的程度是促进不同地区经济向趋同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贸易是促进相对价格收敛的一个重要原因。商品的可贸易性影响商品在地区之间流动的能力,可贸易的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会在地区间套利贸易的作用下趋于一致;而不可贸易品则大多依赖本地生产提供,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可贸易的商品在地区间的价格差异(胡岠,2010)。

商品的不可贸易投入比例。任何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都是由可贸易投入成本和不可贸易投入成本两部分组成的,不同类型的商品或服务的不可贸易投入比例,直接影响着该商品的市场价格。通常来说,可贸易商品的不可贸易投入的比例平均值,一般要低于不可贸易商品的不可贸易投入的比例(胡岠,2010)。

另外,影响商品生产价格的技术和利润的部分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供给与需求状况。需求对价格的影响。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数量,受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的影响。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深刻地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消费者的习惯偏好与商品需求量表现为同向变动,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民有当地特有的偏好(田青,2008);其他替代或互补商品的价格的影响也从需求端影响最终的价格,如果商品是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那么对该商品的需求是稳定的;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会影响购买需求,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可能会刺激人们提前扩大需求提前实现购买行为。

供给对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说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比关系,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越高,供给量会越大。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也作用于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供给量过大时,会导致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进而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供给的角度,价格水平受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商品本身及替代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田方芳,2010;付敏杰,2008)。

(3)交易成本。市场完善度。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是影响不同地区间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桂琦寒,2006),地区间价格差异与市场分割及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有关。市场分割会增加市场摩擦提高交易成本,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减少市场分割并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降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刘发跃,2014)。

地理区位。地理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很大的,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间14个类别的消费品价格数据的研究表明,城市间的距离可以很好地解释同类商品在不同城市间的价格差异。相同经济区域的城市具有相似的经济文化背景和政策背景,相对而言贸易壁垒也更小,物价水平的差异也相对较小(田方芳,2010;Charles Engel,2006)。

道路交通成本。运输成本是造成我国地区之间物价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的地区之间,商品的运输成本存在差异(刘发跃,2014)。尤其对有长距离运输需要的商品,运输费用是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会因为运费的增加导致商品价格的提高。

(4)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普遍存在(陆铭,200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波动率应该呈正相关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地区间价格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田方芳(2010)的研究表明地区间物价水平的差异同地区间GDP的差异呈正相关、同第三产業贡献率呈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在多个层面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经济本身的不平衡可以从利润、技术水平、收入水平、市场完善度等等多个角度影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供需以及运输。例如,一般来说,某一地区经济越发达、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技术水平也更高。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带来经济部门发展的差异,导致需求在不同经济部门间的转移,由于短期内要素流动性的缺乏,工资和价格缺乏向下弹性的情况下会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刘发跃,2014)。生产、供需以及运输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导致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

四、 结论与讨论

对相对物价水平的检验表明,在统一的货币制度下,省区之间物价上涨的程度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对物价差异普遍存在,人民币在不同地区的购买力不同。而且,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增长是不同步的,并非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物价越高。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的错位现象,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名义收入存在被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性。因此,比较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时不能通过简单的名义数据比较,而需要考虑物价地区差异的影响。

决定不同地区物价水平差异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层面:一是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自身属性,主要包括生产商品的投入、技术水平、利润以及商品本身的可贸易性等;二是市场上该商品的供需状况,影响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商品的可替代性、本地市场结构、产品的多样性等;三是从商品到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包括市场完善度、地理区位、交通成本等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基础,利润、技术水平、收入水平、市场完善度等等都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J].经济研究,2011,(4):68-79.

[2] 余芳东.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和实际收入地区差距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6,(4):3-7.

[3] 闫梅,樊杰.基于购买力平价的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J].经济地理,2016,36(6):1-7.

[4]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O'Connell P G J, Wei S J. The bigger they are, the harder they fall: Retail price differences across US cit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6(1):21-53.

[6] 胡岠.中国各地区间一价定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10.

[7] 桂琦寒,陈敏,陆铭,等.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2):20-30.

[8] 田方芳.中国地区间价格差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10.

[9] 刘发跃,周彬.城市间的商品价格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4):55-63.

[10] 田青,马健,高铁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7-3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41671120)。

作者简介:闫梅(1987-),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赵美风(1986-),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天津师范大学讲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

收稿日期:2018-07-08。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物价差异
收入水平、城镇化与汽车市场需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
鸟人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