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机制与前景
2018-11-24张方慧
摘要:中亚各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国家。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国家各自发展战略的对接,双方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经贸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前途光明,未来可以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能源开发、产能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机制建设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国和中亚国家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双方人民曾共同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双方不断深化贸易、投资和产能等领域的合作,致力于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本文拟从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入手,分析双方开展经贸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现状
自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以来,得到了中亚国家的积极响应。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中亚国家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经贸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在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1.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状况。中国与中亚各国建交以来,双方贸易额增长迅速,从建交初的4.6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13年的502.66亿美元。近年来,受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中亚国家贸易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双方贸易额有所下降,2016年,双方贸易额下降至301.48亿美元。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的下降与中亚国家贸易结构多元化程度较低有关。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哈国主要对华出口原材料,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原材料需求下降,致使哈出口结构也受到影响。2015年之前哈对华出口的第一大产品是矿产品,最高时占哈对华出口总额的70%以上,但是到2016年矿产品的占比下降至35.5%,贱金属及制品成为哈对华出口的第一大产品。此外,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形势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边贸易额。虽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双方合作质量却进一步优化。2016年以后,双边贸易额的下降趋势得到缓解。2017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额达362.8亿美元,较去年上升20%,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最快的区域,双方合作势头良好,增长潜力巨大。
从国别上看,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的国别差异较大。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哈贸易额约为180亿美元,占中国对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0%。目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土库曼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17年,中土贸易额为69.5亿美元,其中自土进口额为65.8亿美元,占2017年中国自中亚地区进口额的45.2%。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坦、塔吉克斯坦则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分别为57.33亿美元、42.37亿美元、13.7亿美元。
2. 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状况。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为发展经济,奉行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不断加强立法工作,如哈萨克斯坦出台了《国家支持直接投资法》、土库曼斯坦出台了《外国投资法》、吉尔吉斯斯坦出台了《吉尔吉斯斯坦外资法》等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中国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取得了快速发展。从直接投资存量来看,中国对中亚各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从2006年的4.4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100.94亿美元,增长了20多倍,并且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2014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存量为75.41亿美元,占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的74.7%。从直接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波动较大,但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哈萨克斯坦为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流量从2008年的0.46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29.96亿美元,增长了60多倍。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累计对哈投资近43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由此可见,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地区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投资的“热土”。
从投资领域来看,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开发项目众多,主要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矿产开采及加工、电力电信、机械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包括中石油公司、中石化公司、中信集团、北方工业集团等中国知名企业。以哈萨克斯坦为例,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重大项目有:中哈铀开采项目、中哈石油管道项目、阿斯塔纳北京大厦项目、卡拉赞巴斯油田项目、阿克套沥青厂和鲁特尼奇水电站项目等。這些项目的开展改善了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为当地人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状况。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形式。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利用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产能基础,同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产能合作,加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欧亚非大陆联通。中国同中亚国家在产能合作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双方产业分工具有互补效应。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占据全球制造业的1/5,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7位,而中亚国家普遍为传统农业国家,同时也是新兴工业国家,亟需建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双方资源能源具有互补效应。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而中国的资源和能源又相对缺乏,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2017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8%。而中亚地区是世界上资源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1.9%和13.3%。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理相连,毗邻而居,在资源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双方在产能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同哈萨克斯坦达成了总金额达27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清单,成立了2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截至2017年5月,中哈已竣工投产项目34个,在建项目43个。此外,中塔杜尚别2号热电厂项目于2016年顺利建成,成为塔吉克斯坦最大的热电厂,极大地缓解了塔吉克斯坦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则共同建立了吉扎克工业园区,吸引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大量中资企业来乌投资,成为两国产能合作的典范。
二、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建设
经贸合作的推进离不开相关合作平台与机制建设。随着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深入发展,双方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平台与机制主要分为多边和双边两种,前者主要包括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后者主要包括中国与各国家政府间合作委员会、高层定期会晤机制等。
1. 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上海五国”会晤机制,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余四国都是创始会员国。该组织创立之初致力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在打击“三股势力”、跨国犯罪、毒品贩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合组织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在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区域经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017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与会各国就上合组织的发展现状、任务和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目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趋势,成员国一致认为要继续秉持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理念,消除贸易壁垒,维护多边贸易体制。2018年6月,青岛峰会的召开更是开起了上合组织发展的新征程,标志着上合组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会后通过的《青岛宣言》中,成员国支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展经贸和投资合作,主张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逐步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通。可以说,上合组织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2. 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成立于2012年5月,旨在加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双方合作空间,日益成为双方开展对话合作的有效机制和合作平台。2017年,第五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连云港成功举行,论坛以“架设思路合作桥梁,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举行了重点城市和重点项目推介活动。同时,与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双边经济合作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
3.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亚投行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一个政府间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促进亚洲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丝路基金则成立于2014年12月,注册资本为100亿美元,主要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能合作等领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投融资支持。近年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3月,亚投行决定对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地区的40兆瓦太阳能发电厂提供债务融资,以提高哈萨克斯坦的电力供应能力。2018年6月,丝路基金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签署框架协议,拟通过下设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认购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部分股权,这也是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建立以来的首单投资项目。同月,丝路基金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为乌油气相关项目提供美元和人民币投融资支持。由此可见,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重要的直接投融资平台。
4. 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目前,中国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在加强双边政治关系的同时也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合作。政府间委员会一般下设经济贸易、交通、科技等若干分委会,负责协调两国各领域的合作,现已成为中国同中亚国家间重要的双边合作机制。例如,中哈合作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举行了八次会议。在2017年4月召开的中哈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双方表示要积极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工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持续深化产能合作、推进贸易平衡稳定发展。2016年8月,中土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天津召开,双方表示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加强能源、经贸、安全领域合作,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17年9月举行的中乌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双方决定继续深化经贸、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合作,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此外,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中哈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哈总理定期会晤有利于加快落实两国在各领域达成的共识,协商双方合作中遇到的难点,在中哈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同中亚国家的自贸区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個跨境自由贸易区。截至2018年3月,合作中心共引进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入驻商户达到4 000余家,出入境人数达1 779余万人次。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已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示范型项目,在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将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关系深入发展,各领域合作扎实推进,双方之间已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基础。
首先,在政治方面,中国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高层互动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
其次,在经济方面,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不断深化。当前,中国与中亚各国都处于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双方都面临紧迫的发展任务,有着共同的发展意愿且双方在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分工、资源能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中国对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经贸合作将会进一步得到深化。
最后,在人文交流方面,双方民间交往频繁,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不断增强。中国在哈、塔、吉三国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也结成了多对友好城市。此外,中国多次同中亚国家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2017年哈萨克斯坦成功举办“中国旅游年”活动,拉开了中哈旅游的新篇章。通过这些活动,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民提高了彼此的认同度,有利于促进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
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既有政治互信,也有开展经贸合作的基础。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以及“一带一路”形势下的新要求,双方经贸合作也应面向未来,不断深化。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提出未来要进一步加大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构建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也为中国同中亚国家深化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未来双方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能源开发以及深化产能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当今世界已连成一个整体,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不断加深,中国与中亚国家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在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中哈两国建立了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促进了两国的边境贸易,开创了边境自由贸易的先河。但是,合作中心面积较小,辐射范围有限,且仅局限于中哈两国,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要以此为样本大力加强自贸区建设,完善本币跨境业务政策,出台更多金融优惠措施,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二,加强铁路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中亚地区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咽喉地带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主要靠铁路运输,但是,中亚国家普遍存在着铁路运输承载力低、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建立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更是对铁路运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铁路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头戏”。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应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增设铁路口岸,提升铁路换装效率,打通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铁路大动脉。
第三,夯实能源合作,促进新能源开发。能源合作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的重点,如前所述,双方资源能源互补性强,且有天然地缘优势。今后,双方应继续加强在石油、天然气、铀矿的勘探和开采等传统资源领域合作,共同修建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提升现有合作水平。同时,中国同中亚国家还应加强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积极探讨新能源合作途径,促使双方能源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第四,深化产能合作,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产能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合作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产业合作模式单一,多为边境贸易,深入腹地力度不够;产业合作配套设施缺乏,产业园区建设不完善等。这些既是双方产能合作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双方深化產能合作的方向。中国与中亚国家要找准产能合作的“发力点”,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双方产能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习近平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坚持正确义利观,致力于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中亚国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沿线国家和中国的重要邻国,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重视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中亚各国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巩固和完善双方既有平台和机制,推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常庆.中亚五国新论[M].北京:昆仑出版社,2014.
[2]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王志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产能合作及其溢出效应[J].东北亚论坛,2017,(1).
[4] 郭惠君,孙玉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8).
[5] 郭可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的经贸金融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11,(11).
[6]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R],2018:85.
作者简介:张方慧(1991-),男,汉族,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外交、中国周边外交、日本外交。
收稿日期: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