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2018-11-24赵满,姚磊,白鹏
赵 满,姚 磊,白 鹏
(1.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北京 100009;2.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1;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0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危急重症,又被称为急性脑梗死,临床主要以头痛、偏身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者甚至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1-2]。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治疗恢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抗凝、凝血和纤溶障碍,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在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卒中恶性后遗症方面有较好疗效[3]。本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最小为52岁,年龄最大为83岁,平均年龄为(66.87±8.16)岁,病程为1.3~12.4个月,平均为(2.3±1.4)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为53岁,年龄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为(67.14±8.23)岁,病程为1.7~11.8个月,平均为(2.2±1.5)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选患者西医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4],中医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有关中风的诊断标准[5];2)所选患者均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3)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明确治疗风险,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有脑出血者或脑外伤等颅内疾病;3)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原发免疫缺陷疾病;4)合并精神、神经疾病;5)不能配合本次研究完成评估结果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0.1 g/次,1次/d;予血栓通注射液(生产企业:广西梧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652)静脉滴注改善血液循环,2~5 mL/次,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使用,1~2次/d;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4)口服控制血压,5 mg/次,1次/d,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同时每日取内关、人中、曲池、合谷、足三里进行针灸治疗,1次/d,每次留针20 min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药物组成:地龙5 g,大枣10 g,赤芍10 g,川芎10 g,生姜12 g,桃仁15 g,红花15 g,黄芪30 g,桂枝20 g,芍药20 g,上述药物水煎浓缩至 200 mL,每天早晚2次服用,100 mL/次。2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间隔1周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对所选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MESSS)评分[7]对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进行评估,评定总分≤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分则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表[6],该量表包括14项内容,总分为14~56分,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临床疗效评估标准[7],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1%~80%,病残程度1~3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50%,病残程度3级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该组例数)×100 %。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选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3)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ES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ESSS评分比较(±s,n = 33)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ESSS评分比较(±s,n = 33)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s,n = 33) 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s,n = 33)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24.56±3.77 38.74±5.83#▲ 49.32±6.37#△▲对照组 24.63±3.82 29.37±4.51# 34.41±5.16#△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出现减少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等现象的脑血管疾病[8-9]。据国内有关部门统计,脑卒中患者好发于55岁左右的人群,且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吸烟史、饮酒史等不良嗜好的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5倍[1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言语、视力、感觉等功能下降,是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残疾,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13]。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多以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脑神经营养等为主,但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恶性后遗症发生率较高[14-15]。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对该病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多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康复治疗,发挥中医药多靶点、整体治疗等优势,为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性[16]。
中医将缺血性脑卒中归属于“中风”病范畴,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多与风、火、痰、瘀、虚、气、血有关,其后遗症多由正气亏虚,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气候变化,血液瘀滞所致[17-19]。本次研究通过针灸内关、人中、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达到调元神、行气血、利关节、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的功效,有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及血管侧支循环建立,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部血液流变学,增加缺血区脑灌注血流量,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及重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对中风后遗症有良好效果[20-22]。本次研究应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的名方[23],方中以黄芪为君,有升阳益气、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之功效;桂枝有助阳化气之功效,与黄芪合用在补充元气同时可推动营血周流一体;芍药有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之功效,与桂枝合用可调营卫而和表里,疏通经络;生姜、大枣疏风散邪、养血益气、补脾和中,为化生营卫之源,可助黄芪、芍药之功;地龙有通经活络,力专善走之功效,周行全身;桃仁、红花为活血化瘀之品,可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纵观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标本兼治,痰浊化,瘀血散,脉络通之功效[24-2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7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还能改善及重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