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生血长理论运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
2018-11-24王宝成白长川
王宝成,李 敏,白长川
(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0633;2.大连市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白长川工作室,辽宁 大连 116021)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世界已婚夫妇不孕不育的患病率达10%~15%[1],中国就有1 000万对夫妇无法生育[2-3],临床研究[4]显示,排卵障碍导致女性不孕占不孕症患者的5%~35%,本课题基于阳生血长理论运用中医疗法促进排卵及受精卵着床,收到较好临床疗效,并基于该理论探讨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机制,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来自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年龄22~37岁,病程1~6年,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2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n = 33)
1.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妇产科学》[5]中排卵障碍的诊断标准。1)未避孕未怀孕 1 年以上;2)周期第10~ 16 天 B 超监测卵泡,直径< 1.5 cm。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25~40岁,病程1~6年。
1.4 排除标准 配偶患有不育疾病;卵巢疾病;子宫疾病;内分泌疾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用5 d,若未孕,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怀孕后纳入怀孕数,统计怀孕数。
1.5.2 观察组 月经干净后在阳生血长理论指导下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前: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子宫、足三里、阴陵泉、肾俞、志室、命门、腰阳关,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排卵后:在前面处方基础上加入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平补平泻,留针20 min。观察3个月经周期,怀孕后纳入怀孕数,统计怀孕数。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服药期间成功怀孕或 B 超测卵泡直径 1.8~2.2 cm。好转:B 超测卵泡直径1.5~1.8 cm。无效:B 超测卵泡直径< 1.5 cm。
1.7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2组怀孕人数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怀孕人数比较(n = 33) 例
2.2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3) 例
2.3 2组流产人数、足月生产人数及早产人数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流产人数、足月生产人数及早产人数比较(n = 33)例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阳生血长理论运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虽在怀孕人数及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但从远期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
本研究利用针刺手段以达到阳气生长的效果,夏桂成[6-7]教授曾提出在排卵前以培养气血为主,排卵后以活血化瘀为主。排卵前期:针刺人体前面,选取气海、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子宫、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后背部选取肾俞、志室、命门、腰阳关等穴位,平补平泻,留针20 min。排卵后在前面处方基础上加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平补平泻。《难经》杨玄操注:“任者,妊也。”其中气海、关元、中极为任脉穴位,关元、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位,《千金翼方》云:“针关元主妇人无子。”关元穴传入投射在腰3~腰5[8-9],这是关元与子宫联系的神经基础,故针刺该三个穴位可以调理冲任二脉,灌注血海,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生理周期;子宫、水道、归来为女子生殖器官的体表投影处,针刺该三个穴位可以激发子宫内膜的运动,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准备;水道、归来、足三里、阴陵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多气多血,阳陵泉为八会穴中的筋会,有实验研究[10-11]表明,针刺阳陵泉可以引起双侧躯体运动区域兴奋。《灵枢·经脉》云:“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绕毛际……出三毛。”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阳陵泉可以增强子宫的运动。有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可以提高黄体期子宫内膜的厚度。肾俞、志室可以激发肾中之阳气,所谓“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命门、腰阳关为督脉穴位,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十四经发挥》云:“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针刺该六个穴位可以激发阳气,雷火灸以督脉及膀胱经为主,在上午可在大椎至腰俞、肺俞至肾俞施灸,顺应阴阳之气生发规律,上午为阳中之阳,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膀胱经为巨阳[12],在六阳经循行最长,阳中之首统摄阳分。督脉为阳脉之海,统摄阳气。雷火灸[13]具有热力及红外线的作用,依靠循经传导将热量扩散到人体内,同时能够渗透到深层组织,深度达10 mm以上,运用雷火灸在膀胱经和督脉施灸可以迅速达到振奋阳气的作用。
女性受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身体各个部分的配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不孕的发生,现代医学表明不孕的发生主要有:1)排卵因素;2)盆腔因素;3)免疫因素。本研究在阳生血长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不孕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3.1 阳生血长理论与子宫内膜厚薄的关系
受精卵的顺利着床与子宫内膜的厚度有着密切关系,正常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厚度在10~14 mm,若子宫内膜厚度在7 mm之下,可能影响受精卵的着床[5]。正常妊娠时,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表现为增生期,为受精卵着床和胚胎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由此得出,子宫内膜在人类受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结论。
子宫内膜厚薄的变化与中医阴阳运动变化关系密切。中医认为“种子必先调经”,经血的产生是由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古称月事。《灵素节注类编·男女屏气衰旺各异》云:“女子属阴……至二七而血足,则天癸至,任脉通,太冲盛满,满则溢下,循月而至,故称月事,亦名月经,经者,谓常而有准也。”由此可看出血液充足,冲任满溢,月经按月而至。此外,经血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阳气推动,《血证论》谓:“水为先天阳气所化之阴液,血为后天胃气所化之阴汁。”又云:“天癸者,谓先天肾中之动气,化生癸水至者,谓至于胞中也,水为阳气所化,阳倡而阴必随之,血者阴也,冲任主之,故应癸水,下而即输血于胞中,血之应水而下。”《医贯砭·阴阳》云:“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无阳则阴无以生……从阳而引阴……各求其属而穷其根也。”阴阳互根互用,经血得到阳气的温润、濡养化生癸水,癸水注入冲任,冲任二脉源于胞宫,满溢则按时而下。 在月经后期子宫内膜表现为增生期,阴长阶段,需要阳气的推动,促进子宫内膜的生成,激发、温养其他脏腑化生血水。《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云 “阳明饮食所化之精汁上归,于肺奉心火之化则色赤为血,既化成血,以入胞宫,与天癸之水会合。”入于脾胃之精微在阳气的气化作用下,化生为癸水。经间期重阴转阳,阳气渐长,此时子宫内膜由于受到孕激素的作用,由增生期转为分泌期,阳气起主导作用,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增大,子宫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更加弯曲,血管管腔扩张。月经期阳长到鼎盛时期,重阳必阴,经血顺时而下。由此可见整个月经周期经血需要阳气的推动,进而促进阴血的生成和经血的排出。病理状态下,阳气不足,无阳以化生经血,阳虚血少,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无法为受精卵提供稳定的着床环境,故需要其他的手段来助阳以生阴血。如本课题中的针刺配合雷火灸。
3.2 阳生血长与受精卵着床的关系
夏桂成[6]教授认为在经间期重阴转阳最为关键,此时肾中阴精达到一定程度,卵泡已经成熟,阳气使动,在其推动作用下冲任调和,气血通畅,卵泡破裂从卵巢内排出,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内。若阳气亏虚则卵子无法正常排出,影响受孕。其次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主要为受精卵提供适宜的环境,为顺利着床准备物质基础。而子宫内膜的运动离不开阳气的推动,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阳与运动的关系,云:“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在《阴阳别论》云:“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在经后期随着子宫内膜的生长,其运动逐渐活跃,排卵达到高峰,主要是在阳气的推动下将精子顺利的输送到宫腔,为与卵子结合准备物质基础,当卵子排出时,在阳气的推动下将精子运达排卵一侧输卵管,而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后,阳气依然保持活力,使受精卵保持在宫腔内,防止异位妊娠的发生。子宫内膜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呈现周期性的多种波状运动,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运动方向、频率对月经周期的产生、精子与卵子着床的环境有重要影响,而这一切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而阳气若发生病理变化,子宫内膜则无法完成受精卵载体的作用。“种子必先调经”,阳虚不仅影响受孕还影响月经的周期长短,阳偏虚则经前阳长较慢,消长运动减慢,经前期增长,月经周期增长,出现月经后期。可见排卵后,基础体温高温相不能快速形成,上升缓慢,甚至历经4~5 d才能达到温相高度。阳虚严重影响生殖系统的改变,这就需要针刺与雷火灸相配合促进阳气生长,建立稳定的月经周期,完成受孕。
笔者在前面论述到,因为阳气亏虚则导致子宫内膜偏薄,运动减慢,无法为受精卵着床提供物质基础。同时阳气亏虚则出现排卵障碍,这就需要一定的医疗手段来达到受孕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针刺与雷火灸相互配合以促阳生血长来治疗不孕症。其作用机制与针刺配合雷火灸的方法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从而调整月经周期有关。阳气生发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周期的生长及脱落,影响着月经的来潮,对月经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对受精卵的顺利着床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运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来达到振奋阳气的作用,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运动,为卵子的排出及受精卵的着床和确保顺利妊娠提供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