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审计学专业建设探究
——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2018-11-24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商业会计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审计学工商学院应用型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强调的是一种“二维”教育,即在人才培养中,要求学生应当经过两个维度的教与学。其一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学校的主要作用是传授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其二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是在企业和学校进行,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很注重以企业培训为主,将企业中的实践和在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够迅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

以德国的“双元制”教学为例,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大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其余课程在学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双元制”课程设计以职位需求为核心,而理论课程的设计是以工作内容为中心。首先,理论课程的设置都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其次,理论课程内容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难度适中、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所有的理论课程按照学期进行细分,并且都是围绕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因此,双元制教学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校企合作模式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自2006年以来,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未来的人才培养将会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毕业即上岗”的人才培养理念,这意味着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合作表现为校企共同确立专业方向、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实训教学基地,同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联合教育;第二阶段的合作是在前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合作内容,突出办学特色。该阶段表现为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企业岗位需求的类别、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制定的。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就业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第三阶段是一个逐步递进的发展过程,目的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社会价值。所以,该阶段就是学校和企业在深化合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科学技术攻关方向,广泛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并将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社会价值。

二、山西工商学院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一)校企合作现状

山西工商学院是山西省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非常重视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双方共享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实现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和领导力的有机结合。从2014年开始就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每年都会与新的企业成为合作单位,但年签约数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学校还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的实际需要,与企业、行业、科研等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确保学生培养质量。目前山西工商学院共与67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企业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内,共有56家企业,另外还有7家北京企业、2家天津企业、1家山东企业和1家陕西企业,其中会计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有3家。此外,自2013年5月第一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成至今,工商学院共完成了涉及多个行业、覆盖多个专业的83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其中会计学院已建立10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二)审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情况

审计学专业在我国高校虽有30余年的历史,但纳入教育部目录内专业刚刚6年,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专业建设还有待完善。而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的整体水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审计学专业教育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审计人才。

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于2017年正式招收了第一批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共80人,并且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制定了相应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审计实践能力为引领,实现课程内容与审计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审计实务过程的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环节。其中,专业实践平台包括课内实验实训、独立设置实验实训、集中实践三个方面。前两者都是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者是要求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调研或实习。对于山西工商学院而言,审计学专业是一个新建专业,需要虚心借鉴其他院校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经验,认真梳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妥善规划专业建设。由于审计学专业人数较少,只占到同年级会计学院总人数的10%左右,这为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于审计学专业提供了可行性。此外,山西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审计学专业)已纳入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审计学专业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如前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有三个阶段,而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各个应用型高校并未普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故笔者认为现阶段山西工商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努力实现第一阶段,尝试第二阶段,将第三阶段作为最终目标。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才培养目标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审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企业需求,校企根据社会需求,围绕“知识、能力、就业”三个层次共同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战略合作相关专业及方向的调整、改革、更新、增减等工作。培养出的人才应适应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财经和审计法规,具备审计一般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在各类中小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审计、会计、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笔者认为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应当与企业合作,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围绕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设置

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审计学专业开设了公共教育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特设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其中专业特设课程包括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区域经济行业审计模块、个性培养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同时设置了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此外还有集中实践,包括审计职业认知实习(一周)、审计应用社会调查(一周)、毕业实习(十一周)、毕业论文(四周)四个方面。但由于山西工商学院审计学专业是新建专业,其课程设置仍需不断的摸索和调整。笔者认为应当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参与部分课程的设置,并且适当地增设企业在岗人员进学校开设专业讲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应积极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建设稳定的审计实践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利互惠。一方面合作企业应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协助学校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学校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及科研项目研究基地。双方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弥补对方软硬件条件、设施设备的不足,共同开拓具有发展前景的新项目、新领域、新市场。校企共同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社会价值,即校企合作第三阶段的目标。此外,企业不仅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实训岗位,还可以优先录用学校毕业生。学校也可根据企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学校可以为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即订单班培养,学生结束学校学习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四)师资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笔者认为学校要让专任教师 “走出去”,将企业中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引进来”。首先,由于审计学专业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学校应支持审计学专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实践,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其次,学校还应当定期聘请企业优秀的管理、技术、生产等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或专业培训指导员,参与学校有关专业的建设与教学工作,为学校的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发展指导。此外,企业也可以聘请学校相关人员担任企业战略发展顾问,为学校教师提供“双师双能型”教师实习实践及培训机会。

四、总结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我国支持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审计学专业虽然起步较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任何专业从新建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实现审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模式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审计学工商学院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An Eco-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平面设计中的东方文化传统元素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