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康社会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8-11-23杨扬

卷宗 2018年31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建设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必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第一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已经进入基本小康社会,但是如何在全面小康社会之中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关键一步。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推动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关键举措,是传承发扬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全面小康;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建设

1 成都市龙泉驿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成效

成都龙泉驿区是成都市重点发展的区域,是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聚集了一汽大众、沃尔沃等国内外知名整车生产企业。全区幅员面积557平方公里,辖12个街(镇)乡,户籍人口63.5万,是成都市重点建设的东部卫星城、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府新区成都国际汽车城、中法成都生态园坐在地,也是驰名中外的 “水蜜桃之乡”。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01.2亿元,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是四川省首个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的县域经济单元,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居全省“十强县”第一位。

今年来,龙泉驿区将公共事业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作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在区委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吸引聚集各类文化服务人才,推动构建“区镇村”

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探索出一条符合龙泉驿区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基本实现了文化惠民、便民、安民、乐民的发展目标,全面建设设施健全、功能齐全、运作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横向上来看,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街镇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站、流动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图书借还“一卡通”、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电子阅览室、市民艺术学校、市民艺术团、篮球场、乒乓球桌、广播电视、健身器材“11个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格局。

纵向来看,实现了所有街道、乡镇文化站的满覆盖,14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建设。初步建成了以市民艺术学校总校为龙头、12个分校为主干、村(社区)艺术分校为补充、覆盖全区的“1+12+N”的三级市民文化艺术教育学习服务体系;形成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电影人人看的网络格局。基本构建了设施健全、功能齐备、运作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互融共建完全一体化”和“城乡互动共享基本均等化”。[1]

2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发展也应该跟上来。但是近几年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十三五期间,文化部提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报告提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偏少、服务效能不高、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是长期制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环境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外界接触增多,其中就存在错误的风气引导,导致低俗文化风气盛行,主旋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成为主旋律的文化载体,充分发挥主旋律的引导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文化风气和价值追求。

3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作为政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要树立一种理念:文化也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我认为,建设与小康社会相协调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以以下六个方面为出发点:[2]

3.1 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的目标,做到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有效益,每一项文化活动的成果都让人民大众接受和满意,充分提高文化服务效能;

2)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的每一步都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文化成果有人民共享。积极破除城乡文化差异的壁垒,做到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

权益。

3.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始终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贯彻在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引导作用。

3.3 以均等化为目标

所谓均等化,不是盲目地使所有地区、所有人享受一样的文化服务产品,而是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到的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的基本文化服务,从而使这种文化服务根植于每一位公民心中。

3.4 以社会化发展为趋势

1)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要求各级政府正确处理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中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总体水平;

2)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效路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事业领域。这有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促进政府自身运作方式的改革,减轻政府压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率;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改善社会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发整个社会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

4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4.1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积极发展地区特色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产品;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创新其服务意识,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服务水平与质量,从而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4.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革

以公众满意度最高化为目的,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準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5 以法治为保障

1)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保障提供法律依据。法律建立的主要制度包括: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和公告制度等;

2)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做出一系列规定,对设施建设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法律针对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设施建设问题,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规定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比如,明确了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将居民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法律化。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推动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关键举措,是传承发扬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昊.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市龙泉驿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案例研究.2016.3.15

[2]高明达.辽宁省本溪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二选择.2016.1.15

作者简介

杨扬(1977-),男,汉,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大专,群文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建设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贵州省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相关性研究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创新
谈谈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