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养条件下岩羊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2018-11-23李志军张致荣李俊乐滕丽微刘振生

野生动物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岩羊圈养分配

李志军 张致荣 李俊乐 滕丽微,3 刘振生,3*

岩羊(Pseudoisnayaur),隶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岩羊属,又名崖羊、石羊、蓝羊,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地。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岩羊的生态学和种群特性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野外种群及管理[1-5]、行为[6-8]、食性及生境选择[9-12]、遗传多样性[13-15]。上述研究都是关于岩羊的野外生态学的研究,但是对人工饲养条件下岩羊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养、营养、防疫和繁殖等方面[16-18],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很少[19]。我们于2016年5月在银川中山公园动物园对圈养条件下岩羊夏季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补充这方面的基础资料,为提高动物福利、饲养和保护管理这一珍稀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地点和对象

本研究地点在银川中山公园动物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内,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短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多沙。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3000 h,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 mm左右,无霜期185 d左右。动物园岩羊饲养区有8只岩羊,其中1只雄性成体(6 a)、4只雌性成体(5~7 a)、1只雄性亚成体(2014年出生)和2只幼体(2015年出生),平时处于散养状态,饲养员每天分别在8:00和16:00左右投喂草料和精料。

1.2 研究方法

在动物园岩羊饲养区,采用8个摄像头从不同方向对饲养区的8只岩羊作为目标动物进行实时监控,人为观察和录像对照相结合,分析和记录数据。正式观察前,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结果[7,20-22],进行个体识别和为期3 d的行为学预观察,构建圈养条件下岩羊的行为谱(表1)。正式观察时间为2016年5月16~25日,每天7:00~17:00,每间隔5 min记录1次岩羊的状态。

使用Kruskal-WallisH检验对各类行为在其行为节律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差异性检验,对不同性别岩羊行为时间分配差异用非参数性检验中2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U检验。利用Excel 2010、SPSS 19.0对所观察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Origin8 Pro完成绘图。

表1 圈养岩羊行为谱

Tab.1 The echogram of captive bule sheep

续表1

2 研究结果

2.1 岩羊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

经过观察,统计得出了岩羊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岩羊夏季昼间将较多的时间用于站立(38.941±2.002)%和反刍(27.334±2.458)%,其次是卧息(14.211±0.644)%、取食(10.375±1.481)%和运动(7.906±1.635)%,仅将很少的时间用于其他行为(1.241±0.415)%(图1)。

图1 岩羊夏季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Fig.1 Daytime activity budgets of captive blue sheep in summer

2.2 岩羊的昼间活动规律

夏季,1 d中岩羊的取食行为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7:30~10:30和15:30~17:00,其中在8:30~10:30时段,取食行为和反刍行为呈明显的相反波动规律,其余时段取食行为的值均低于反刍行为。卧息行为和反刍行为有相似的波动规律,但是反刍行为的值明显高于卧息行为。在11:30~13:30时段,站立行为明显降低,其余时段均是时间占比最高的行为类型。运动行为有3个高峰期,分别在7:00~9:30、10:30~12:30和14:30~17:00。其他行为在8:30~10:30时段有1个小高峰值,在其余时段发生的比较随机(图2)。

图2 岩羊夏季昼间的活动规律Fig.2 Daytime activity rhythm of captive blue sheep in summer

2.3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岩羊行为的影响

2.3.1 年龄因素对岩羊行为的影响

对不同年龄阶段岩羊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亚成体的运动行为最多,成体次之,幼体最少;成体的站立行为最多,幼体次之,亚成体最少;幼体的卧息行为最多,亚成体次之,成体最少:亚成体的取食行为最多,成体次之,幼体最少;成体和亚成体的反刍行为相接近,幼体很少;其他行为亚成体最多,幼体次之,成体最少。对不同年龄阶段岩羊夏季昼间的各种行为的差异进行分析表明,年龄因素对岩羊的卧息行为、取食行为和反刍行为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站立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运动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表2)。

2.3.2 性别因素对岩羊行为的影响

对成体雌雄岩羊昼间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和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雄性的运动行为、卧息行为、取食行为和其他行为均高于雌性,但站立行为和反刍行为雌性高于雄性。性别因素对岩羊各种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表3)。

表2 不同年龄段岩羊夏季昼间各行为差异的比较(%)

Tab.2 Daytime activity budgets of different age in captive blue sheep

表3 不同性别岩羊夏季昼间各行为差异的比较(%)

Tab.3 Daytime activity budgets of different sex in captive blue sheep

3 讨论

3.1 岩羊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

岩羊的行为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是其长期进化与适应环境变化的综合结果[8]。刘振生等对贺兰山岩羊的研究认为,影响岩羊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质和量,此外还包括岩羊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时期[7]。在圈养下,大多数食草有蹄类总是将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相对较少的时间用于取食[23-26]。相反,在野生或散放条件下,为了维持生存所必须的能量,它们将最多的用于取食,较少的时间用于休息[27-32]。与野外环境相比,圈养环境动物活动空间有限,食物和水源充足,所以产生了以上差异。但对银川中山公园动物园圈养的岩羊的观察表明,1 d中用时最多的是站立和反刍,卧息、取食和运动用时相对较少,其中卧息用时较取食多,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游客的频繁干扰和食物组成成分。岩羊展区面积狭小,每当有游客经过,都会警觉而保持站立;反刍的长短可能与食物的组成和质量有关系。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园方有必要考虑开展科学丰容,优化动物行为时间分配,提高动物福利。

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岩羊的昼活动呈现出一定节律性。在野生状态下,岩羊是典型的晨昏型活动的动物,取食高峰出现在10:00之前和16:00之后[1-2]。刘振生等对圈养岩羊行为的研究表明,1 d中,岩羊出现2个取食高峰,分别在9:00~12:00和15:00~18:00。本研究1 d中岩羊的取食行为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7:30~10:30和15:30~17:00,其中在7:30~10:30时段的9:30时刻左右,取食行为峰值达最高。三者相比,都有2个取食高峰期。圈养条件下,岩羊的取食高峰期差不多,主要取决于饲养员每天投喂的时间先后,这种定时的投喂方式,较野生状态下的岩羊相比,圈养岩羊的上午取食时间延后了,下午取食时间有所提前。卧息行为和反刍行为有相似的波动规律,反刍行为总是伴随卧息行为发生,但是反刍行为的值明显高于卧息行为。

3.2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岩羊行为的影响

在食草有蹄类的研究中,有许多关于年龄和性别对动物行为影响的报道[24,29,33]。本研究中,年龄因素对岩羊的卧息行为、取食行为和反刍行为有极显著的影响,对站立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运动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因素对岩羊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年龄不同,所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行为时间分配必然有差异[34]。由于性二型现象,雌雄岩羊的不同生理发育阶段营养需求和所担当的角色不同,导致行为时间分配也出现差别。但值得考虑的是基于性别、年龄和生理条件的不同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都没有野生和圈养环境的改变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大,但本文就圈养环境岩羊的行为加以研究,旨在阐述现状,为提高动物福利、饲养和保护管理提供参考。圈养环境单调,干扰频繁,有众多因素(如海拔、生理时期等)导致岩羊各行为差异的不显著,因此有待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野外生境中的岩羊自然行为,并同饲养环境下的行为改变做以比较和分析。

猜你喜欢

岩羊圈养分配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战胜狼的岩羊
战胜狼的岩羊
遗产的分配
战胜狼的岩羊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战胜狼的岩羊
圈养在心中的狼